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火热的峰局四矿岁月!多少峰峰人念念不忘...

2023-02-18 15: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峰峰融媒 微观峰峰

编者按:峰峰的煤炭文化,犹如一条绚丽的历史长河,生生不息,绵延不绝。1949年9月,峰峰矿务局成立,一座座新建造的职工集体宿舍和家属住宅拔地而起,煤矿工人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得到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峰峰转型发展,部分煤矿已停止生产,峰局四矿就是其中之一,但40多年来它为峰峰所做的贡献不可磨灭,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抹去记忆。今天我们跟着亲历者杜良盛,一起走进峰局四矿的故事。

2023年1月15日,在朋友圈看到好友晒了峰局四矿几张旧照片,几番观看端祥,引起了我对四矿往事的回忆,虽是几十年过去了,但又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展现岀来。

我记得四矿有个俱乐部,可能是四矿建矿时就有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改名叫革命文化室,后又改回俱乐部,是职工业余休闲的地方。四矿停产多少年了,没想到俱乐部这栋老建筑还顽强地在那矗立着,俱乐部三个大字还是那样清晰。

我对俱乐部是有情感的,因为那是我写稿起步的地方。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在和村镇西和村当下乡知青,在地里收工后,吃过晚饭,常常到四矿俱乐部看报。那里的报纸真多啊,除了《人民日报》外,还有各省省报和《邯郸日报》,自然还有《峰峰矿工报》,那是和村地区唯一报纸最全的地方,也是可以随便阅读的地方。

▲原四矿俱乐部

从我下乡的地方到四矿俱乐部约有五里左右,一去一回十里路远,全靠步行。俱乐部晚上十点关门,我就坚持看到他们关门才离开。看报纸时遇到好文章就悄悄剪下来,回去写稿作借鉴,比猫画虎,后来还在当时的《邯郸日报》发表过好几篇文章,使我迈出了写稿第一步。几十年后,在一个活动中遇到了当时俱乐部的管理员,他说:“我认识你,你那时常在俱乐部看报。”现在,看到了俱乐部老照片,心底里涌出了多少思念和回味。

俱乐部主楼的旁边是灯光篮球场,也是和村地区唯一对外开放的球场,那里场地宽阔、灯光明亮、地面平坦,我从学生时代起,一直到下乡,只要四矿有球赛,就会跑到那里去看。遇到高水平球赛,那里的观众里三层外三层,比赛时卖力的鼓掌叫好,我们不管是甲队还是乙队,只为队员精湛球技喝彩,不把自己放到哪一队,实际上是看球的最大精神享受。

我的母校和村中学曾有两年左右时间归四矿管理,我校的篮球队也常与四矿球队比赛,看得我们如痴如醉。感谢俱乐部篮球场,为我们青少年时代的体育生活增添了平台和色彩。

在和村镇西和村下乡时,我们村西部浇地用的水就是四矿的矿水。我记得矿水从井下抽上来以后,顺着渠道,从和村镇杜庄、曹庄、西和村一路流过来,能浇上千亩土地,让旱地变成了水田,而且是免费。我所在的生产队也是受益者,每到我们生产队浇地时,无论春夏秋冬,我们都扛着铁锨,沿着渠道查看,防止跑水,随着流水,整整十多个小时才能到我们地里。有了四矿的矿水,我们生产队的庄稼才有了好收成。

为充分利用四矿矿水和跃峰渠水,1977年,和村镇在四矿东侧建立了扬水站,建渠道5500米,可浇地900多亩。由于四矿的大力支援,和村镇水利建设迈出了很大步伐,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据和村地方文化教材记载,1978年,四矿帮助和村镇建立了“盘山渠”,从四矿西山坡上火药库水泵出囗处引水到刘岗西村边,长达7100米,可浇灌和村镇土地1000多亩。回头一看,村镇干部对当年水利建设还念念不忘,这里面有四矿的无私奉献,他们是一直记在心里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峰峰矿区政府办工作,和村镇西和村干部找到我说村民生活用水遇到困难,想让四矿帮助解决,希望我找主管区长出面帮帮忙。于是,我找到了当时峰峰矿区主管工农关系和农业的副区长屈华富,向他汇报了该情况。屈华富听了我的汇报后,当即安排区工农关系办公室与四矿沟通协调,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随后,屈华富带领区工农关系办的负责同志,一块到四矿座谈,很快达成了供水协议。据西和村当时的村干部回忆,四矿无偿支援了三四千米四寸铸铁管,这些铸铁管一直从四矿通到西和村水塔,村里自己配套了塑料水管和水笼头,让水管直接入户。村干部现在见了我,还常常提到当年水管入户的问题,感谢四矿帮了忙。

四矿建矿较早,由于位于和村地区,早期煤矿工人有很多是和村人,每天下工回来,就背回一筐(篓)煤,算做工钱。1945年秋,名字叫“太行实业公司利太煤矿”,1948年改为“峰峰煤业公司和村煤矿”,1949年峰峰矿务局成立,改为“峰峰矿务局四矿”,在1965年至1970年还叫过“通二矿和村坑囗”“文革坑囗”“文革矿”,1972年恢复“四矿”名称,一直到1992年停产。我印象深的是很多和村人在四矿上班,好羡慕他们,八级大工人,每月挣一百多元。四级工也有五六十元,当时算高工资,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铃声响过,一阵风似的从你身旁飘过,好自豪啊。

我对四矿的直觉印象是听四矿“放气”,那时候很多人没有手表,上工下工全听四矿“放气”,我当知青在地里劳动,听到四矿“放气”,声音是那么辽阔、响亮、雄壮,直冲苍穹。后来离开和村,好长时间听不到“放气”,反而觉得缺少点什么。

那时和村地区没有浴池,好多村民去矿上洗澡。四矿有两个大浴池,一个是职工浴池,供职工上井时洗浴。一个是家属浴池,村民也可以去,记得是收五分钱或一角钱。我们逢年过节都去那里洗澡,那里面雾气腾腾,对面看不见人,我们泡在池子里,浑身舒坦,好不惬意。

我们上中学时提倡参加劳动,由于离四矿近,所以几乎都下过矿井,当时叫下窑。穿上矿工劳动服、雨靴,戴上镀灯,有模有样去参加煤矿高产。四矿是个斜井,坐上下井的车,那车有好几排座,一路下几百米到井下。其实学生下井也干不了多少活,主要是体验矿工生活。当时在矿上劳动,矿上发两个烧饼当午餐,上井后还管一顿饭,算是福利。那个职工食堂好大啊,能容纳上千人吃饭,在路上都能闻到美食的香味,真让我们学生眼热不已。

1974年,我到峰峰矿区团委工作,响应邯郸市团委“支煤保钢”的号召,我又带领千名团员青年在四矿参加高产,作为这项工作的组织者,还在四矿招待所住了两日。现在想想,那么多青年到矿上参加高产,安全是个大问题,干不了多少活,反而把矿上忙的够呛,不过还好,全都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为适应四矿采煤需要,和村镇杜庄、曹庄迁村。在搬迁时,四矿与杜庄、曹庄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理解,从1974年着手设计,1976年开始搬迁,1980年正式搬迁结束。我岳父家和姐夫家是曹庄的,有搬迁任务,我多次帮他们迁村干活,脱坯、拉砖、运建筑材料、拆迁、建房等,前前后后忙了好几年。

四矿为建新村搞三通,提供建房材料,进行迁村补偿,为杜庄建了工农桥,至今还在使用。迁村给四矿腾出了采煤空间,杜庄、曹庄也建设成了一个新农村。杜庄、曹庄迁村后,和村镇在杜庄老村还立了“碑志”,现在这块碑还完好无损,以作迁村纪念。

日月穿梭,时光荏苒,朋友圈的老照片又让我回忆起与四矿的往事,四矿现在是人去楼空了,但时间的记忆,光阴的故事,亲情的味道,让我永远忘不了。

■作者:杜良盛

原标题:《火热的峰局四矿岁月!多少峰峰人念念不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