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惠州出台方案: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惠城发布
2023-02-22 15: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为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垃圾分类整体质效,惠州将开展垃圾分类“两定一撤”工作。

日前,《惠州市推行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工作方案》(以下称“《方案》”)正式制定印发。《方案》明确,在2023年底前,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四个示范片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示范街道的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收运模式基本建立。所谓“两定一撤”,即楼栋撤桶并点,引导居民定时、定点将生活垃圾按照“四分类”法进行分类投放。

定时定点 分类投放

根据《方案》要求,全市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进一步改善垃圾投放环境,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各县(区)按照“一区一策”工作思路,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定时定点”实施方案,灵活选择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方式。

记者看到《方案》提供3种常见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方式,各县(区)至少选2种来执行。

一是定点设置、定时投放。四类垃圾分类采用“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的模式,在规定时段以内开放投放,建议开放时间为上午7:00~9:00和晚上19:00~21:00,其余时间撤桶或锁点。同时设1~2处误时投放点,以便居民在误时投放点内进行投放。

四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站,图为锁点状态。

二是定点设置、定时出桶。由于厨余垃圾需提高投放准确率,采用“定时定点”单独投放的模式,在需固定投放点位的集中投放时间内出桶,建议开放时间为上午7:00~9:00和晚上19:00~21:00,非集中投放时间不设收集容器,采取撤桶或锁桶,同时设1~2处误时投放点,以便居民在误时投放点内进行投放。

定时定点收集站,图为撤桶状态。

三是定点设置、全天投放。适用于可回收物智能设备。

《方案》要求,在2023年底前,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四个示范片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示范街道的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收运模式基本建立,设施配置、宣传发动、培训指导到位,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0%以上,参与率70%以上、厨余垃圾分类收集量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比例达到20%。

落实“专桶专运、专车专运、专线专运”

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是对 垃圾分类传统方式的改革,各县(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力合作,切实 把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抓出实效。

《方案》要求首先要做好定时定点宣传和培训,确保入户宣传率 100%。同时,规范分类设施建设。按照《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与收集设施设置指引》要求,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标识规范准确;设置生活垃圾分类设置宣传专栏、公示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记录工作,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台账。“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位设置应根据小区居民原有投放习惯、小区主要活动场所或主要出入口,按照便民原则,合理确定点位。

居民小区要按指定的时间、点位和方式,按“四分法”要求分类投放各类垃圾。要安排专人督导,予以引导、督促、分拣,做到分类和投放精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开放时长,原则上每日设置为 2~3 小时,并选取居民投放 垃圾的高峰时间段(一般为上午及晚上两个时间段),开放时间段和时长要在投放点进行公示,根据小区定时定点推进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及增减。

厨余垃圾桶锁桶状态。

为避免出现“前分后混、混装混运”的情况,《方案》明确要 完善分类收集运输系统。建立健全与居民小区投放相 衔接的运输体系,合理确定分类运输站点频次、时间和线路,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建立密闭、高效的分类运输系统,减少运输过程中“抛洒滴漏”。加强生活垃圾产生单位与生活垃圾清运单位之间的无缝衔接,落实“专桶专运、专车专运、专线专运”, 确保及时清运,严禁混收混运。

垃圾收集运输车,定时开到固定点位收集垃圾。

此外,将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手段,积极宣扬垃圾分类先进典型,适时曝光混投、混收、混运等方面的负面典型,营造推进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日常执法检查机制,严厉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环节的违法行为。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通讯员邓萨),图: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转载请注明。

原标题:《惠州出台方案: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