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朝戈金:喜悦与期冀

2023-02-24 11: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很荣幸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委员。首先,对刊物长期保持了很高的质量感到喜悦,对从总编辑到编辑部在稳步提升刊物的质量和声望方面的不懈努力表示敬佩。《中国社会科学》的质量和影响的提升,是有下面这些举措来保障的。

第一,对重大人文社会科学话题和论域的主动引领。比如在年初就未来一年重要选题和论题进行精心论证和及时发布。没有宽阔的视野和对人文社会科学现状和趋势高屋建瓴的把握,就不可能做出这种引领性的发布。刊物能维持既不保守也不轻躁,这个分寸的拿捏值得称道。

第二,通过广泛征求读者和学界意见,结合编辑部的意见,配置合理的权重,推出年度好文章。好文章的评选,等于是将本刊对品格和尺度的把握以样板的方式传递出去。这是相当高明的考虑,对提升刊物的曝光率也有明显的作用。

第三,对刊物专业流程和技术规范的严格遵守。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恪守,极为精细的编辑流程和责任编辑的专业素养,以及审校流程一丝不苟的安排,是每一期刊物稿件质量上乘、面貌赏心悦目的保证。

其次,也要讲一点问题和困难。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顶级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未来的发展面临几重难题。

第一,假如把刊物的出版比作产品,那么,技术质量的控制接近天花板后,在这方面提升的空间基本上就没有了。

第二,综合类刊物既有可以俯瞰各类专业刊物的、超然的优势,也时常会遇到抉择困难的情况。譬如,某些论题不够宏阔但选题新颖、材料扎实、论证过程非常精妙的论文,是作为样板刊布,还是更应当由专业刊物发布呢?这仍将是今后需要解决好的长期问题。

第三,对跨学科研究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有开阔的胸襟和不凡的胆识,也需要具有广博知识的专业人员参与审稿等工作,这对于任何一家刊物都是不小的挑战。希望《中国社会科学》在应对这方面需求上的准备,能尽量早做筹划。

第四,对标国际顶级人文社科刊物(比如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的刊物《第欧根尼》)的现状和问题,对我们规划刊物的专业走向和选题的方向性引领,具有参考价值。

第五,与国际学界展开某种方式的对话和交流的必要性。譬如,国际上关于“口头传统”的研究,横跨媒介环境学、民间文艺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催生出很多革命性理论成果。比如晚近国际上对“流动性”的研究,引发了金融、物资、文化、人口等不同领域的响应。比如“具身性”最初是从认知科学等领域发展起来的,后来大举进入艺术表演、教育等领域,引发了诸多新颖的研究。

总之,成绩很大,困难也不少。希望《中国社会科学》脚步越走越稳,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第六届编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

原标题:《朝戈金:喜悦与期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