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年级儿子跳绳单摇200+, 聊聊我家“运动渣”的锻炼记

2023-02-26 13: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西哈fufu 小花生网

关于跳绳,花友 @西哈fufu 家的小朋友也曾是个对跳绳毫不感兴趣的“运动渣”,为了让娃多多练习,一路上她和孩子屡番“斗智斗勇”。现在孩子每分钟跳绳能到200个,平板支撑也能做起来了。运动路漫漫,期待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

本文由花友 @西哈fufu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最近盯娃做quiz,我是一口老血哽在心头,联想到当时他学习跳绳,也是少不了这种时刻。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仔细回忆、反思一下他学跳绳的全过程。

首先介绍一下我家的情况。我娃,小西同学,运动资质一般(老母亲多年观察所得,一度默默定义为“运动渣”),日常运动少,学习新技能入门慢,入门过程抵触。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是公立路线。

记得升幼儿园大班的那个暑假,老师布置了练习跳绳的暑假任务,强调说“跳绳是大班必备技能”。然而娃一放假就回老家撒欢了,新学期一开始,我们就赶紧安排 ...

升入大班

跳绳初启蒙,和娃斗智斗勇

当时是2021年9月,暑期结束,我立刻带娃去文具店买了那种最普通、最便宜、门口一挂一大串的跳绳,五元一根。

此时的我对跳绳这项工具的理解极为朴素,觉得是根绳子(不论什么材质)它就可以跳。可真到娃练习,自己还是有所取舍——棉绳的绳体太轻,甩起来费劲,无绳感,不适合初学者;成人使用的硬胶绳抽在身上真心疼,不安全;五元绳的绳体(也是胶绳)触感柔软,感觉被抽不会太疼 ...

早期家中绳子合影

由于跳绳不是任务,我不做强制,娃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跳与不跳全凭心情。

大多数时候,我娃发挥了绳子除跳以外的所有功用:或绑,或拉,或拽,或甩,后来发展成和小朋友们一起拔河啊,拉扯啊之类的各种玩法(绳子真结实!)...

到了大班下期,幼儿园做了很多幼小衔接的事儿,其中一项就是教跳绳。这个时期的小西同学一直处于费力蹦一个,做一下准备,继续使劲跳下一个的阶段。

对他来说,这项新技能很不容易,畏难情绪高涨,他和同学们的差距在悄无声息中拉开,回家从不提跳绳。我和娃爸在那个时期无暇顾及他,基本都快忘了这事儿。

大班快结束的时候

“任务跳”让娃入了门

之所以会说是“任务跳”,其实要追溯到22年4月。当时娃因疫情原因居家了,突然4月底的一天,幼儿园群里的群聊画风变成了这样:

某某娃跳绳App打卡记录(120以上/分钟)

某某娃跳绳视频(连跳90个/分钟)

...

老母亲直呼猝不及防啊!

同学们已经开始每分钟计时跳了,娃连跳也跳不利索。唉,果然是现实的差距带来了老母亲的焦虑!

2022年上半年,我开始比较有空陪娃,借着老师居家跳绳的要求,正好督促,“任务跳”就这么安排了起来。

老师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小西同学硬着头皮也照做。此时,他总是遇到绳子缠绕打结的问题,非常影响持续性,畏难情绪一上来,正好发发脾气、撂撂挑子。

后经人介绍,购买了解决缠绕打结问题的神器——竹节绳。

我买的那个质量很一般,节奏慢,触地声大,但真的不缠绕、不打结了,适合新手娃找对摇绳时机。

那时也迎来了我家极为尴尬的时期。本来娃硬实力就不强,而作为软实力的家庭后援队,全家人罢工也很彻底:

娃爸居家期间跑步量太大,膝盖废了,静养;

娃姥姥跳广场舞过于认真,膝盖积液,服药静养;

我那段时间腰部毛病发作,静养。

简单说来说,都残了!全家已无家庭成员可出列示范跳绳,给娃指导都是靠说,靠喊。

然而靠喊也是最没用的,因为娃根本不听,或者你也不知道他懂没懂。

基于很多妈妈的共识,跳绳这事儿就是练着练着,指不定哪天就连跳起来了。五月初,我们开始每天定量跳30个。由于绳子时常打脚,慢慢的就演变为一蹦老高的跳法。

到五月下旬,娃每两个起跳之间的准备时间明显缩短,但还是没找到直接连上的感觉。我就给娃支了一招——“向前迈着步子跳”,先摇绳到自己的面前,一只脚迎着迈过去,另一只脚随后跟上,这样其实也就是边跳边往前跑动,节奏可以控制得很慢。

这回我给娃演示了一次,记忆里我小时候用棉绳就是这么跳会的。五月底,小西同学运用这种不正规的“跑跳式”,终于可以找到连上的感觉了。

老话说的好,七八岁狗都嫌,我娃6岁已然如此。终于在六月初把我的暴脾气给引发了,咆哮着让他跟了一遍网上的标准教学视频,基础两侧甩绳,大臂夹紧甩绳,有节奏的边两侧甩绳边双脚跳 ...

娃边啜泣边跟着做,接下来的两天就极为配合,每天的规定跳绳数量增至100个。

也就是这时,双脚跳绳突然学会了连跳,勉强算连了三个吧。那天,娃特别兴奋,拉着一个路过的陌生奶奶说:“我能连跳三个啦!”站在一旁的我甚是尴尬(可见我是多么不理解小娃学习新技能的那种难处)。还好,老人家极为真诚的夸赞了他。

六月中旬,娃最多能连跳23个,日常就是10几个,那种用生命在跳的方式,一直延续到月底幼儿园毕业。

暑假零星跳了跳,因为我和娃爸没时间,娃又被送回了老家。

小学一年级

持续练习终见成效

八月下旬分班后,老师发布各项准备物品,跳绳一项特别备注:不买竹节绳。按我现在的理解,应该是竹节绳影响速度吧。

当时我上网各种搜罗比对,10来块钱买了根细胶绳,特别轻巧,号称不缠绕,这根绳子一直用到了现在。(其实也会缠绕,但是跟五元绳比起来强太多了!)

入学小一时,我们日常能跳40-50个,但是老师的要求是149个。具体为什么是149,就得看一下小学体育评分标准了(截取了一部分,全部的网上很容易找到)。

体育测评中跳绳会有个附加20分,小一要多跳40个才可以拿到这个附加分。

一周后,老师开始要求跳绳打卡,每天两个一分钟。娃已经能跳到70-80个/分钟,每天就跳最低要求的两次,一次不多跳。不是没要求过,一要求就鸡飞蛋打,娃完全不听指挥。

九月中旬曾一度稳固在100-110个/分钟,此后突然呈下降态势,每天60-80个/分钟,偶尔还出现30个/分钟的记录。

小一的第一个月,全家手忙脚乱。每天课内、写字、RAZ等等一大堆事情袭来,娃又抱怨全身这疼那疼,老母亲我是真顾不上了,只能选择在跳绳上躺平,跳几个记录几个,完成打卡任务就ok。

就这么到了十月中旬,我和娃爸觉得摆烂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开始分析原因。最终觉得还是娃的体能跟不上,开始效仿别人增强体能,每天300个一组,跳三组。

娃爸执行了一天,轮到老母亲我值守时,娃开始撒娇,表示300*3太累,要求降低个数。我想了想目标,说:“这样吧,每天给你三次机会,如果有一组一分钟能达到150,另一组达到一分钟至少100个,那300*3可以不跳。”

于是我娃当即跳了个一分钟150个,另一组100个,一个都不多跳。我内心真的是... 后续真的都是这么个数据在跳了,尤其是第二组,有时还有20-30秒,娃不跳了,因为100完成了。

到了十月下旬,娃的跳绳姿势已经越来越标准了,还跟我说在学校偶尔能跳到200以上,他那时居然可以标准地做一分钟的平板支撑了。

平日出来跳绳打卡时,总会碰见邻居的一个男孩,和我们一般大,也上小一。那个孩子跳绳起步比我们更晚,所以小西同学仗着自己比人家跳的个数多,还时常过去当当小老师,指点一二。

那孩子每天这么坚持下来,到了去年12月,也能跳到130-140了 ...

记了一遍流水账,蕴含了多少老母亲的苦哈哈。但至少,跳绳这一项上暂时算是熬出来了!

总结一下

这里的总结,仅仅是针对运动能力上的同款娃、类似娃 ...

1、制定清晰的计划:孩子上大班后,跳绳真的可以开始练习了。

每天坚持,一般练习几个月,跳的好的,达标没问题;一般的,储备个70-80,入学后也不用焦虑了。没时间的家庭完全可以交给外面的机构,我身边也有例子,大班的时候就能到100多了,也省心。

2、训练体能:其实自身身体条件好,体能很棒的孩子,跳绳真不是事儿。

结合我身边的例子,他们平时弹跳力、跳跃能力优秀,一起起步,就是比我娃强很多,进步迅速。但是体能不好的孩子就得练起来,我觉得我娃在上小学后进步快,得益于他们学校每天的户外训练,有的孩子真是叫苦连天,我娃那时候也是跟我说屁股疼,大腿疼,后来慢慢好起来。跳绳很费体力,体能好,娃能持续跳下去,同时保持住速度。

3、工具选择:刚开始学跳绳,建议使用竹节绳,避免缠绕打结,还能更好的把控节奏。后期更换为胶绳,提升速度。

十月份我还入手了一款有轴承的绳子,试跳了一下,非常省力,据说是考试用绳。结果我娃说,这绳子太沉了,一点也不好用(现在使用的跳绳68克,有轴承这根是144克)。

怎么说呢,会跳之后,工具选择上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他开心就好!

学跳绳就是个多跳多练习,多实践的事儿。这就是我针对熊娃,斗智斗勇的经历,希望能够大家带来启发。

原标题:《一年级儿子跳绳单摇200+, 聊聊我家“运动渣”的锻炼记 ...》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