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摄影师|王玉文去世,他曾拍摄中国工业四十年

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综合报道
2023-02-26 13:12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中国摄协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摄协名誉主席、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家、策展人王玉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5日20:40在沈阳逝世,享年75岁。出身矿工家庭,近四十年来,王玉文全身心地投身到摄影艺术,特别是工业摄影之中,他的作品留下了特殊年代的中国工业缩影。

1978年,辽宁阜新发电厂,维修冷却塔。

1979年,辽宁本钢第一炼钢厂,工人午餐。

1981年,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

1983年,辽宁抚顺,龙凤矿矿工。

在作品集《工业时代1978—2017》中,王玉文如此自述道:

因为我出生在辽宁省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爷爷、父亲都做过矿工,我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产业工人的儿子、大矿山的后代。从小我就生活在矿区,生活在大机器的轰鸣中,生活在产业工人朴素的情感里。平淡而简单的我,一直有着当矿工的梦想,然而,人生的道路却因为一部 5 块钱相机的出现发生了改变。机缘巧合,再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我成了一名从矿山走出的摄影人。祖辈们身上的忠厚、老实、执著、坚韧、热情、善良,深深地融入我的生命,静静地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我一往情深地热爱着这片曾经养育我的大矿山,还有生活在矿山的每一个普通人。正是这种朴素的爱,让我形成了自己对矿山、对工业、对摄影和对生活独特的认知和感悟。我甘心以相机为笔,尽情地书写属于我的那份一生挥之不去的“工业情结”。

1986年, 辽宁阜新平安矿,矿工升井。

1989年,辽宁阜新高德矿,五十年代的摩电车。

1990年,辽宁本钢,炼钢工人的午餐。

1995年, 辽宁阜新新邱露天矿,矸子山上的捡煤女工。

1997 年,辽宁沈阳,沈重铸造车间。

朴素的情感难以持久,艺术创作需要注入不竭的活力源泉。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幸运地选择了摄影这个职业,能够用手中的相机将朴素的情感定格、升华成为时代的画面。当摄影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我便时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自己真正融入火热的时代,尽一个摄影人的责任与担当。因为我深知“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是党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责任。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才能更好地为时代写真、为生活放歌、为人民创作。责任使然,注定了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时代的追寻者、参与者、记录者和创作者。

1999 年,辽宁海城,镁砂加工厂。

2000 年,辽宁本钢,炉前工。

2000 年,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矿工休息室。

2000 年,辽宁阜新高德矿,工人升井后到浴池洗澡。

2002年, 辽宁抚顺,矸子山上的女人。

2002年, 辽宁抚顺,矸子山上的女人。

2003年, 辽宁鞍钢,工人兄弟。

2004年,辽宁大连,船厂农民工。

40年来,我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为人民的摄影艺术创作当中。一个个酷暑寒冬、一个个节假日,我奔走于炼钢炉前、矿山井下、铁路沿线、钻井台边,试图以最自然生动的画面、最平实流畅的视觉语言,多视角、多层面、真实、艺术地去表现中国工业和中国工人。彰显工业影像所具有的见证现实、振奋人心、推动时代、改变世界的特殊力量,给未来留下一部展现中国工业进程和辉煌成就的影像画卷,成了我最大的心愿和毕生的追求。我将会继续拍下去,我的镜头将永远聚焦中国工业和中国工人。

2005年, 辽宁大连中远造船厂。

2007年,辽宁阜新,蒸汽机车工人交接班。

2008 年,辽宁沈阳,沈重铸造车间最后一炉钢。

2009年,辽宁沈阳,沈重拆迁。

2009年,辽宁沈重,职工在告别老工厂。

2010年, 辽宁大连中远造船厂,工人上早班。

2010年, 辽宁大连中远造船厂,农民工的午餐。

2014年, 沈鼓集团的青年工人。

2016年,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王玉文的作品充满了对普通工人生活与工作状态的观察,同时,也让人们从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思考。

    责任编辑:吴栋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