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考试制度史》的作者——鲜为人知的另一个沈兼士

黄彦儒(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
2023-04-03 12:04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祖籍浙江吴兴的沈兼士(1887-1947),是民国文字学家、文献学家。曾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整理清宫档案,与两位兄长沈士远、沈尹默共同任教于北大,合称“北大三沈”,并与鲁迅交往。斯人虽逝世多年,仍不时有人提起。

2014年起,坊间已有三家出版社重新出版了署名沈兼士的《中国考试制度史》,定位其为民国大师的旧作。虽然考试制度和文字学稍有距离,但笔者想到民国大师多为通才,因而不以为意。近数月,笔者偶然在旧书肆发现一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3月第二版的沈著《中国考试制度史》,竟有“作者签名”,令人感觉时空错乱,因该版本印行时沈兼士早已不在世。笔者购入此书,翻阅内容,才发现该作者“沈兼士”竟是同名同姓的巧合。笔者长年以来阅览过的书刊、网络信息皆未提过还有另一个沈兼士存在。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购入的台湾商务印书馆版《中国考试制度史》,再查询了台湾“国史馆”档案,试图粗略勾勒这另一位沈兼士的生平。

笔者购藏的沈兼士签赠本《中国考试制度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3月二版

沈兼士,江苏东台人,1906年8月18日生,比吴兴沈兼士小了一辈。1925年加入国民党,北伐后任职于江苏省政府民政厅、江浦县政府。1931年,通过国民政府考试院举行的第一届高等考试,分发为江苏泗阳县长。后又调任到江苏省政府实业厅、考试院铨叙部。1933年,他曾出版著作《改进中国吏治刍议》。抗战军兴,沈兼士先被疏散,后于1938年1月再度进入江苏省政府任职。时江苏省府机关先后流亡淮阴、兴化、东台、淮安、安徽阜阳以避日寇,沈兼士当亦在其中。

1949年,沈兼士去香港,任香港光夏学院(上海大夏大学部分师生南下香港所成立,后合并入“联合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创始的三所书院之一)文史系系主任。1954年去台湾,任职于“考试院”考试技术改进委员会。1960年,《中国考试制度史》由考试技术改进委员会初次印行,并由时任“考试院长”莫德惠、“考试委员”方永蒸、“考选部长”黄季陆三人作序。1969年此书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再版,又增添了“考试院”退休人员、曾任戴季陶秘书的陈天锡(伯稼)所作跋。可见沈兼士在“考试院”亦属名望较高的资深人员。

沈兼士除任职于“考试院”外,还在台湾大学兼任教授,在台大政治系讲《资治通鉴》和应用文,1965年曾出版《应用文举隅》。比起公务员,他显然更看重台大教授这一身分,在台湾地区填写文件、报刊发表文章时,他常优先强调此一职务。如1977年2月23日台湾《新生报》有沈兼士的一篇人物特写,通篇皆以台大教授定位他,而很少提他的宦途。

作为流落台湾的江苏人,沈兼士积极参加同乡联谊。他担任台北市扬州同乡会监事(可能因为没有东台同乡会,也可能沈兼士早年和扬州关系较紧密,待考),经常在《江苏文献》《扬州乡讯》等同乡会刊物上发表诗文。笔者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中搜索“沈兼士”,得到210条结果,其中大部分都是东台沈兼士的作品或信息,可惜数据库的人物专栏只有名气较大的吴兴沈兼士,导致两人的数据彼此混杂。

一辈子只在国民党政权担任过中层公务员的沈兼士,晚岁忽有意仕进。1966年,“考试委员”换届,戴季陶的亲家、“立法委员”束云章等人推荐沈兼士为候选人,未能入选。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沈兼士作七言古诗一首,攻讦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以迎合台湾当局,并将诗作上呈给同为江苏人的“副总统”严家淦。1975年蒋介石逝世,沈兼士又作挽联上呈蒋经国。1978年,沈兼士又向国民党台北市委员会申请为“监察委员”候选人,在文件上他的年龄写作68岁,比实际小了四岁,不知是不是他自己顾虑年龄太大而改小。但此次求官仍未成功。之后沈兼士年岁日大,似已绝意仕进。1991年2月15日,沈兼士在台北台大医院逝世。

从后人角度看来,不好径自苛评沈兼士“钻营”,不如以同理心看待老年官僚追求事业高峰的最后努力。况且如果他得偿所愿,东台沈兼士其人将为更多人所知,两岸知识界也将更早注意到沈兼士有两人,不致混淆。

概观东台沈兼士的一生,主要作为平淡的国民党官僚度过。其人虽亦有著作,但主题主要涉及考试制度和应用文,都与其“考试院”职务有关,令人感到比较呆板,没有吴兴沈氏兄弟的风雅。笔者曾看到网络上有人贩卖东台沈兼士的书法,字迹中规中矩,并不耐看。但卖主却称这是吴兴沈兼士墨迹,订出高价,无视这是题给周树声(1889-1986)八十大寿的,时吴兴沈兼士早已逝世。希望没有糊涂买家作了冤大头。

名不正则言不顺,无论对两位沈兼士如何评价,书籍、网络的相关信息,还是应该早日更正,吴兴的归吴兴,东台的归东台,各得其所。否则对两位故人都不尊重。

参考文献

1、沈兼士,《中国考试制度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

2、台湾“国史馆”档案,典藏号129-210000-4379

3、台湾“国史馆”档案,典藏号006-010601-00029-001

4、台湾“国史馆”档案,典藏号006-010707-00002-011

5、台湾“国史馆”档案,典藏号005-010502-00064-020

6、台湾“国史馆”档案,典藏号006-010901-00001-001

7、台湾“国史馆”档案,典藏号1280091070001A

8、许廷孙,《抗日期间流荡在苏北的江苏省政府》,《钟山风雨》,2002年第5期,页38-39

    责任编辑:钟源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