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会中医】新昌天姥中医博物馆:中医处方,见证传承

2023-03-01 16: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刘林 马昇越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棋於观局易,药到处方难

—宋·崔与之《送范漕赴召》

论及中医药文化背后的内涵,那么我想,一定会有人被一张张组方精巧、灵活多变的中医处方所吸引。它们将医家对病患四诊观察、病因病机分析、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的悉心诊疗过程汇聚一纸方笺之上,引人探寻医者笔下的字字珠玑,解锁方中疾患的阴阳之变。由此,中医处方也可看做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

若是寻一处地方去感受中医处方的风采,那只管前往新昌天姥中医博物馆。绍兴市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肝胆科中草药疗法传承人、新昌郑氏的掌门人郑黎明收藏的几万张中医处方,不仅是博物馆内最靓丽的风景线,也是浙东诗路中医药文化之旅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艺术价值与医用价值并存

前些年,在“寻访民间中医”的专项调查活动中,学会曾前往新昌寻访过郑黎明。当时,在其门诊部的候诊区,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中医药老物件,其中最多、也最引人关注的便是郑黎明收藏的中医处方。转眼几年过去,这些郑黎明的“私藏”变为了“公藏”—2017年12月底,郑黎明成立的天姥中医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新昌天姥中医博物馆

新昌天姥中医博物馆共有三层,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医处方与各类中医古籍医书、中医药器具、中药标本等馆藏都陈列于一楼的展示厅;二楼的临展区,会不定期开展名医处方书画展、本草纲目国画展等活动。三楼更是特意开辟出了一个健身区,内有跑步机、哑铃等健身器材,结合中医养生,每周还会免费教授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导引术。

此刻,我正在一楼展示厅,一览中医处方的风采。

新昌天姥中医博物馆收藏的处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等,门类俱全,基本上都是清代、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医大家、地方中医流派医师的手写真迹,能在网上与当地查询到来源的处方就有三万多张。

博物馆内收藏的旧药瓶

令人惊叹的是,仔细看去,这些处方不同于现今一些药方字迹龙飞凤舞,它们皆以毛笔书写,字体多行书、行楷,字迹清晰、笔锋有力,好似一位位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

原来,过往医者入门学医时,几乎都曾被老师拿着戒尺教导“打好基础才能学好中医。欲学医,先习字与背诵经典,二者缺一不可。”书法向来与人的心性相同,字迹也近乎是一张方子的门面。心性平稳,行医水平自然高,体现在处方字迹上便是下笔沉稳、行云流水。如明末清初的傅青主,就是集大成者。也难怪郑黎明说,有不少书法爱好者会来这里只为了观摩处方。

而今天我们有幸看到这些处方,还与中医处方在今日的医用价值有关。作为一个临床中医师,说起收藏药方的初衷,郑黎明坦言,“就是为了学习。”

博物馆研学现场,郑黎明为小学生讲解中医药文化

郑黎明告诉我说:“不像现在的处方只有病人的资料和药物,以前的中医处方,病人病史、症状,什么疾病用什么方子,都有很详细的记载。而且一名合格的中医师,他给病人看病的时候,肯定是竭尽所能要把处方开好。换句话说,一个处方其实很能体现医家的真实水平;一个连诊的处方,更是能体现这位医生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与诊疗的水平。”

处方收回来后,郑黎明细心整理起来,仔细翻阅,将里面自己没有遇到的病症和对应的处方记录下来,以方便日后临诊借鉴。

郑黎明看诊

二十年来,郑黎明风雨无阻地在接诊病患,也雷打不动地在东搜西罗处方。从中医处方中汲取的前人智慧加上日积月累的临床经验,郑黎明的医术也愈发精湛,这些年更是开拓了妇科、肿瘤等相关疾病的诊疗。

看着展示厅一张张处方,我也颇有感叹:只一纸方笺,却能将药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并存,真是有些了不起。

见证中医脉络传承

若要说起这些中医处方最为了不得的地方,我想还是在于它们以独特的魅力向世人传递中医脉络的传承之道,成为了中医药治疗有效性的最佳见证。这算是博物馆一行,最令我有所触动的地方。

京城四大名医之汪逢春处方

京城四大名医之萧龙友处方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闻名遐迩的京城四大名医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也像是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在郑黎明有意识地收集之下,京城四大名医的处方在博物馆汇聚。

京城四大名医的风范,在这些留存至今的处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萧龙友用药处方平正轻灵,常在小方之中见大神奇;施今墨精于配伍,处方多由古今数个方剂化裁而成,时用原方,时采其意,药味虽多而不乱;孔伯华擅治温热病,遣方用药必先辨证精详,药方中多见石膏;汪逢春辨证细腻,立法严谨,组方灵活,用药轻灵。

丁甘仁师从马培之,是近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开创了跨世纪的内科流派丁氏内科,也是成就卓越的中医教育家,其所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由其长孙丁济万执掌,并更名为上海中医学院。博物馆内,马培之、丁甘仁、丁仲英、丁济万等五代的处方一一陈列,见证了丁氏内科的脉络传承。

在博物馆收藏的处方中,更是不乏浙派中医的传承。

中医处方·詹氏儿科

久负盛名两百年的杭州名医世家“詹氏儿科”,两代传承人詹子翔与詹启荪共有3000多张处方收藏于博物馆内。从这些处方之中,可以看出詹氏儿科在辨证、用药上的诸多特点,对于今人在中医儿科的研究上有极大帮助。正如郑黎明所说:“因为我不搞儿科,所以这些处方对我来说没什么用,但从传承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浙派名老中医的精髓所在!”

中医处方·罗氏骨伤

博物馆同样还收藏了浙江省三大骨伤流派之一的嘉兴罗氏骨伤科创始人罗振玉先生的处方近万张,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校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肖鲁伟教授在做罗氏骨伤科资料整理的时候,就曾特意来博物馆查看罗振玉的处方、医案。

此外,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广兴中医院(杭州市第一所中医院,今杭州市中医院前身)联合创始人叶熙春、史沛棠先生;早年长于时行急症诊治,后致力内伤疾病调疗,尤精脾胃、肝胆疾病的魏长春先生;善于内外兼治,治疗疮疡、喉患,匠心独运的余步卿先生,他们的处方真迹在这里皆有收藏。

来此游览,作为一名有传统中医情怀的游客来说,无疑是幸运的。

幸在能徜徉于中医处方的汪洋中,欣赏纸上横跃百年的笔墨盛宴;幸在能置身于医家们宝贵临证经验的溪流中,溯溪而上品读笺间的百家争鸣;更是幸在,能于博物馆内,昂首见证中医药的传承。

点亮

密切关注↓↓

原标题:《【学会中医】新昌天姥中医博物馆:中医处方,见证传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