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了解运河,就读不透中国历史的兴衰成败

2023-03-03 14: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史念海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所著的《中国的运河》是史先生推进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的重要成果,史先生也以此书跨出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并开始思及历史上人类活动与地理变迁的相互影响。近日,山东人民出版社再版了《中国的运河》,经授权刊载其中一篇,标题为后拟。

《中国的运河》是史念海先生推进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以运河变迁为切入点,网罗历史事件与其中的人事变动,让我们看到了运河那交织着无数赞歌和悲剧的历史,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与运河的盛衰息息相关的社会图景。史先生也以此书跨出传统沿革地理研究,向读者展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与地理变迁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中国的运河》同时兼合了历史的质感和现实的品格,开启了当代中国运河历史研究的先河。

该书初版成于1944年,其后史先生根据四十多年的野外实地考察所得,大幅增补充实甚至重述,成就了今天的这个版本。此次山东人民出版社编校此书,除修订差错遗漏外,更对书中47幅地图全面精修,弥补了此前字小模糊的缺憾。

中国的运河究竟能运多少漕粮?

文 | 史念海

本文节选自《中国的运河》

01

唐代前期的漕运

这些运河所构成的交通网在隋代运到长安去的漕粮每年究竟有多少,没有详细记载,无从提出确实数字。但在唐初,和汉初一样,因帝国初建,一切用度都不甚大,所需要的漕粮并不太多。由高祖到太宗,这两朝中每年都不过运输二十万石也就够了。开元季年,裴耀卿董理漕政,三年一共运到漕粮七百万石,每年为二百余万石,比初年已经多了十倍。天宝初,韦坚为运使,一年运到漕粮四百万石,这在唐代算是最多的了。这样良好的运输情形,一直维持到天宝末年安禄山叛乱的时候。

开元、天宝之际运到长安的漕粮能有这样多的数量,确为有唐一代所少见。不过这些漕粮的大部分却是来自黄河下游各地,而非东南沿海诸州。

开元年间,主持漕运的裴耀卿,就曾经主张多运江南粟米以接济长安,实际上他却是“益漕晋、绛、魏、濮、邢、贝、博、济之租”。晋、绛两州的治所为今山西西南部的临汾和新绛两县市。魏、邢、贝三州的治所分别为今河北南部的大名、邢台和清河三县市。濮州治所在今山东鄄城。博、济两州的治所在今山东的聊城和茌平两县。总起来说,都在黄河的下游,后来,韦坚治汉隋漕渠,也只是通山东租赋。当时的山东,从广义说来,可以兼及江东各处,实际上仍是指黄河下游而言。这是由于自隋初以来黄河流域的农业仍是相当发展,当地自有大量米粟,不必远取于江南太湖流域。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 年),由于在关中推行和籴法,还停止了关东的漕运,江南诸州的租米回纳造布。可见黄河流域的米粟可以满足当地的需要,供应长安的漕粮并不感到若何大的困难。

唐代制度,于京师置太仓,诸州县各有正仓,又有常平仓以均贵贱,义仓以备不足。从唐初起就开始建置,其后间有移挪使用,大体因而不废。故天宝年间,韦坚能取州县义仓粟转市轻货以献媚。杨国忠能取天下义仓充天子禁藏以取宠,可见当时仓廪还是相当富实的。由于各地农事不尽相同,仓中储粟的数量也多寡不等。天宝八载(公元749 年),全国各道正仓储粟超过百万石的仅有关内、河北、河东、河南四道,而河南道独为最多,有五百八十余万石。全国各道义仓储粟超过一千万石的仅有河北、河南两道。其次为河东道的七百余万石和关内的五百余万石,其余仅江南道为六百余万石。而常平仓所储也以河北、河南两道为最多。

这一时期社会较为安定,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不时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农业发展显而易见。正是由于黄河流域农业卓有成就,漕粮所需并不过多仰给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各地。也就是说,江淮以南诸运河,这一时期还未能发挥出若何巨大的作用。

02

唐代中叶以后江南漕粮的重要性

安禄山叛乱爆发后,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都受到骚扰和破坏,人口锐减,田园泰半荒芜,农业萎缩不振。安史叛乱平息,接着又是藩镇割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军糈民食就只好仰给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各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各处,自南朝以来,农业不断发展,隋和唐初继之,更有异于曩昔。

经过安史之乱,黄河流域的人口普遍减少,其中尤以河南府最为显著,河南府为唐代东都所在地,应为繁盛的地区,开元时共有十二万户。为全国人口稠密的地区。到了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 年—820 年),却仅剩下一万八千户,减少了七分之六。其他地区就可以略知其大概了。可是长江流域,由于远离干戈骚扰地区,黄河流域的人口纷纷南迁,使当地户口有了显著增加。

苏州(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就是一个例证。苏州于开元时有户六万余,元和时却增加到十万余。据说迁到苏州的中原士大夫,就占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南迁的大族,必然会带去若干附庸人口,这就增加了当地的劳动力,更促成农业和其他经济的发展。远至长江中游地区,也有了新的变化,潭(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桂(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衡阳(今湖南衡阳市)的积谷,引起当时人们的重视。

由于有了这样的变化,唐政府的漕粮和其他有关经济的来源,就不能不绝大部分依靠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这个富庶地区了。这不仅当时的三司转运大员从事这方面的筹划,一般士大夫的言论之间,也多事谈及,甚至唐宪宗于群下上尊号时所颁布的赦书中,也公然说道:“军国费用,取资江淮。”

实际上,征发的地区还不仅限于江淮之间,东南八道都应该包括在内。所谓东南八道,就是浙西(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浙东(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市)、宣歙(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县)、淮南(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江西(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鄂岳(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福建(治所在今福建福州市)、湖南(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也就是说,包括现在浙江、江西、福建三省,淮水以南的江苏和安徽两省大部,湖南省的绝大部分,湖北省东部等地区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各处。唐政府由这些地区取得的贡赋,都是借着汴河、漕渠等运河源源运到长安去。

03

运道的争夺

安禄山乱事初起,河北的永济渠就和其他的运河失去了联系。永济渠经过这次大乱,虽没有湮塞,中央政府却不能再利用了。安禄山叛军渡过黄河,汴河也失去了作用。那时运到关中的漕粮只好沿江而上,溯汉水经过襄阳,运到商於,输于京师。商於在商州,也就是现在陕西商县、丹凤等处。由襄阳到商县,自然是利用丹水的水道了。现在丹水航船最远才能达到丹凤县,唐时可能相仿佛。这是说,丹水以北就须用陆路挽输越过秦岭了。

后来安禄山叛军声势浩大,江运几乎无法西行。这种打击对唐代的中央政府是太大了。后来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国内藩镇跋扈,中央政府差不多是和那些不遵命令的藩镇竞争这条运输动脉。那时汴河上游的汴州,下游的埇桥(在今安徽宿县)和淮水上的涡口,以至汉水上的襄州(今湖北襄樊市)、

邓州(今河南邓县)几个地方,都异常重要,因为这几个地方都可控扼运道。中央政府的安危就看这几个地方能不能保持得住,德宗初年,矛盾终于初次暴露出来。

建中二年(公元781 年),据淄青等州的李正己、据魏博等州的田悦,和据襄、邓等州的梁崇义相互勾结,共同反抗唐朝廷。李正己盘踞的土地为今山东省各地,田悦盘踞的土地为今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西部,正在汴河的东北方,梁崇义所盘踞的土地为今河南西南部和湖北省的中部,又在汴河的西南。这三方呼应,正好全面威胁着汴河的运输。李正己还派遣兵力扼徐州、埇桥、涡口,正式截断运道。在这种情况下,濠州(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刺史张万福立马涡口岸上,发船进奉,淄青兵马倚岸睥睨不敢动,漕船得以继续进发。不过这只能得力于一时,不能恃为长策。

好在李正己不久死去,其子纳匿丧谋叛,李洧却以徐州归顺,李纳也为唐军所破,漕路才得复通。不意过了一年,到了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徙镇于许州(今河南许昌市)的李希烈与李纳勾结,共谋袭取汴州(今河南开封市)。汴州也是汴河的枢纽,其重要性不在埇桥、涡口之下,而且还是中原的雄镇,得失之影响是相当大的。到了建中四年年底,汴州终于为李希烈攻破,江淮漕路一时断绝。漕路断绝,长安仓廪就会匮乏,不仅人心浮动,甚至皇家禁军也在道路上大喊大叫,说是:要我当兵,而不给粮饷,难道我是罪犯吗?后来镇海军(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节度使韩滉运米抵陕(今河南三门峡市),当讯息传到长安时,德宗喜不自禁,顾不得帝王的威严排场,竟亲自跑到东宫,向他的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这次漕运危机,虽因汴州收复,和对徐州加强控制,而暂告缓和,但其后较小规模的争夺还是时有所闻,唐王朝为漕路的通否一直惴惴不安。

04

杜佑新开辟运道的计划

就在李正己、田悦、梁崇义等一班藩镇拒命,漕运受到巨大威胁的时候,又引起一个新的运河计划。这个新的运河计划是杜佑提出来的。他看到汴河和汉水都被阻遏不通,就想恢复古代鸿沟系统中的狼汤渠的运道。他计划由汴州南行,出浚仪县十里,入琵琶沟,绝蔡河至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入颍水,由颍水入淮水;复由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入淝水,再凿开淝水上源的鸡鸣冈而入巢湖;由巢湖即可入于长江。

这里大部分原是古代主要的水道,只因历年久远,无人过问,遂致淤塞。由汴州到陈州一段,隋代开通济渠后才废不通行,沿岸又是平原地带,疏浚起来也比较容易。其中最费工的要算鸡鸣冈一段。这一段,古代虽有记载,实际上并没有开成运河。不过鸡鸣冈也只有四十多里,就用车辆盘运,也还将就过得去。假若这条旧水道能够疏浚成功,则不仅从前入邗沟的漕舟可以由白沙(在今江苏仪征县)直趋东关(在今安徽巢县),以入巢湖,就是江南、黔中(今贵州等处)、岭南、蜀、汉的粟米,也不必再绕道邗沟人汴了;李纳、田悦一班叛臣虽然控制着汴河,梁崇义等占据了襄、邓,又有什么用处呢?这个新的计划提出来不久,李纳的内部崩溃了,汴河又复畅通起来,计划也就作罢了。

其实恢复狼汤渠的旧水道的需要,在那时只要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因为由关中通往东南财富之区的运道只有汴河,这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原无不可,但是乱离之时,朝廷不能控制地方藩镇,这一线的运道如何能够保持得住,却是大成问题。即令汉水可以补救,而漕粮翻越终南山,又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在杜佑提出他的新运道计划以前,李芃就已经疏浚了陈、颍之间的运道。那时,汴州守将李灵耀反叛,汴河上游不通,所以李芃就设法以此补救燃眉之急。杜佑建议之后,又过了一年,李希烈又造起反来,他和李纳勾结,又复断绝汴河的运道,李勉才正式把蔡河疏浚成功。

蔡河大体上就是古代鸿沟系统中的狼汤渠。李勉没有注意到鸡鸣冈一段道路,这是因为那时的中央政府还能控制着淮水的水道,用不着另外开凿鸡鸣冈了。李勉疏浚蔡河之后,确实解决了当时漕运的很多困难;尤其是以后唐室用兵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讨平跋扈的藩镇吴元济,更得力不少。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朝廷对这条主要交通水道的维护,真是全力赴之,其艰辛程度,较隋炀帝开凿这条运河,不知要困难到若干倍。朝廷力竭之后,唐也就亡了。

史念海(1912-2001),山西平陆人,字筱苏。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与开拓者。1932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34年加入禹贡学会,协助顾颉刚编辑出版《禹贡》杂志,并为杂志供稿。1941至1948年,辗转重庆、兰州、西安等地,被聘为国立编译馆副编审,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教授。1948年后,被聘为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及唐史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著有《河山集》《中国的运河》《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中国疆域沿革史》(与顾颉刚合著)等。

THE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