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查出来了!87个账号对百日誓师女生发表恶评,当地教育局回应……

2023-03-02 1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月24日

湖南桑植县某中学

举行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

一名高三学生代表

激情澎湃的发言燃爆全场

(点击查看此前报道)“没有人是生来的弱者

没有人是命定的草芥”

“我们可以不成功

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后悔”

“凌晨6点的校园真的很黑

但600多分的成绩真的很耀眼”

……

听到这些话语,很难不被鼓舞

但有网友的关注点却走偏

全程都盯着她的表情

有人说她咬牙切齿的样子难看

一些评论格外刺耳

对于女孩的仪态、表现

也有其他的网友表达不同看法

“文静也好,中二也好

歇斯底里也好

都是这个年纪孩子的正常状态。”

“对高中生进行网暴,才是真正的难看。”

尽管事情已过去数日

但恶评仍不时出现

3月1日上午

该中学一负责人表示

当天的誓师大会

女生作为高三代表上台发言

有当地媒体拍摄视频并转发

在网络发酵后

“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始料不及”

“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

学生的发言肯定都是热血沸腾的

我觉得这是很好理解的事情”

这位负责人称

“已对女孩进行心理辅导”

据悉

学校已第一时间联系孩子家长

并对孩子进行了心理辅导

这位负责人表示

发言的女生是文科生

在学校表现优异

性格开朗

网暴对她的情绪有所影响

但目前心态已经稳定

桑植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称

因为学校介入比较迅速

目前孩子一切都恢复正常

正在积极备战高考

此外

当地网信和公安部门也已介入调查

87个违规账号被禁言

2月28日

据@微博管理员 消息

有个别网友借机发布

恶意调侃甚至人身攻击未成年人的言论

对此

站方深入排查站内相关违规内容

并予以严肃处置

依据《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

站方共清理相关违规内容116条

并对@进击的猪郁桢

@源同学拼命增肌ing

@ga嘎ga嘎ga嘎 等87个违规账号

视程度予以阶段性禁言的处置

“用法律应对网暴”网帖走红

日前,一篇专门讲述“如何应对网暴”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帖子称,面对网暴要举起法律武器,并详细列举了如何收集证据和起诉的办法。

该网帖获得了1万多人的转发,不少网友表示“有用”“收藏”了。那么,它的内容是否有效?

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律协刑民交叉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公典律师。他认为,“这名网友整复杂了,又是要公证固定证据,又是要找平台提供证据,最后才去法院起诉。其实这些事情可以一步到位。”

“如果是民事起诉的话,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将网暴者列为第一被告,控告其侵权;将平台列为第二被告,控告其没有尽到审核义务。按照相关司法解释规定,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院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向法院提供侵权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地址,这样也更便于被网暴的被侵害人维权。”

“同时,如果网暴情节严重可能涉嫌犯罪的,还可以提起刑事自诉。《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也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侮辱罪、诽谤罪),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因此法院可以帮忙搜证。”

同时,张公典律师也指出,如果对方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受害人的行踪轨迹、身份证号码、账号密码、财产状况等个人信息,情节严重也可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侵害人可以保存相关侵权帖子、内容后及时与网络平台联系要求删除、封号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就胜诉之后的执行问题,张公典律师也表示,帖子描述的过程过于复杂。他介绍:“如果网暴者涉及刑事案件,会由公安机关进行移交执行。如果是民事案件胜诉后可由受害者依据判决申请执行,要求对方公开赔礼道歉以及支付赔偿金,如对方拒不履行,可以要求法院强制执行,查封扣押冻结其名下财产,甚至将对方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其高消费等。”

网络暴力何时休?!

最近的网络暴力引发的悲剧太多

从粉发女孩郑灵华

到寻亲男孩刘学州

连按道理说应该承受能力更强的38岁成年男子

开拖拉机自驾去西藏的“管管”也抵抗不了

面对网线背后蜂拥而至的深深恶意

他们选择了告别这个世界

也许网暴者只是打了几个字

但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言

网暴都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隐匿在网络空间中肆意口出恶言,践踏的却是现实中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坚决抵制网络暴力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态度。“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遏制网络暴力,不仅需要网民尊重言论自由的边界,自觉规范线上的一言一行,对社交平台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禁言、查封网暴账号,应严惩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带头者以儆效尤。平台更应防患于未然,对冒名顶替、诽谤造谣、拱火引战等潜在的风险内容及时识别、处理,掐灭网络暴力的火苗。

有效遏制网络暴力,仅靠网友举报与平台处理是远远不够的,法律更应成为长期悬吊在网络施暴者头上的一柄剑。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了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等违法活动;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深入推行网络实名制,以法律条文掀掉网暴者匿名的外衣;同年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严处借网暴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问责处罚失职失责的网站平台……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惩治网络暴力,要靠法律的铁拳压缩肆意妄为的空间。

青少年网民由于三观尚处于成型期,若接触到海量负面网络信息,相较于其他群体心理上更容易受到不可逆的伤害。一方面,青少年个体容易沦为“集火”的对象,成为网暴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受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影响,也有可能转变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一些小众网络圈子里出现的“匿名树洞”“隔空喊话”式网暴现象,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中,应更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告诉孩子们如果不幸遭遇网暴,要勇于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网暴受害者的心理疏导。

惩治网络暴力需多方“出列”。家庭与学校应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从小在心中树立道德与法律的红线。全社会需形成合力,重视网络暴力行为对青少年造成的现实危害,勒紧网络暴力躁动的缰绳,让抵制网暴成为社会共识,让施暴者无所遁形,望不再有人沦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在每一次发声之前

请思考你传播的是戾气还是爱意

跟风网暴的一时口舌之快

也许在不经意间就毁了谁的人生

愿你我都能懂得换位思考

保持内心的善良发出光亮

原标题:《查出来了!87个账号对百日誓师女生发表恶评,当地教育局回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