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锐评 | 卢基铭:《雨水危机》:一次历史与现实的重叠,一个沉重的呼告

2023-03-04 18: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卢基铭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一次历史与现实的重叠,一个沉重的呼告

——《雨水危机》影评

卢基铭

《雨水危机》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雨水危机》是一部上映于2010年的历史片,讲述了一个年轻导演塞巴斯蒂安带领其摄制组来到玻利维亚的科恰班巴拍摄一部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并征服当地土著为题材的电影,却被搅入当地民众抗议水系统私有化的政治危机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发生在2000年的被称为“科恰班巴水战”( Cochabamba water wars)的真实事件:1999年玻利维亚政府为了获取世界银行的1.38亿美元贷款支持,在世界银行压力下将科恰班巴的水资源垄断权出售给由美国公司Bechtel,西班牙公司Abengoa和四家玻利维亚公司领导的国际财团Aguas del Tunari,国际财团在接管水务机构后立即大幅抬高,导致水价迅速增长到原来的2~3倍,强迫月入不到100美元的科恰班巴家庭每月支付20美元的水费,否则会面临停水,甚至不允许科恰班巴人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收集雨水,所以才有了电影中丹尼尔在在集会时的那一段话:“他们违背我们的意愿卖了我们的河流,卖了我们的井,卖了我们的湖泊,甚至落在我们头上的雨水!通过法律手段!”以及电影名字Even The Rain(又可译作“甚至是雨”)。在这样的压迫下,科恰班巴人民无法维持生活,工人、学生、农民各个群体纷纷走上街头起义示威,封堵路口,瘫痪交通,又发展至与政府军队发生暴力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起义最后以水私有化法律被撤销、市政税务交由市民代表组成的“科恰班巴水协调委员会”控制为结束,科恰班巴人民成功争取到了活下去的权利。电影制作者认识到了在同一片土地上相隔几百年发生的两场历史悲剧的相似之处,并通过“戏中戏”的巧妙安排,将几百年前的那场殖民压迫由戏中的摄制组与演员们重演,与正在发生的又一场压迫重叠起来。不仅如此,戏中的角色与戏外的演员也在精心安排下发生了重叠与巧妙的错位。历史与现实事件的重叠,戏里与戏外角色的重叠,让影片的内容十分饱满,这两个“重叠”是电影《雨水危机》的精妙之处。

一、历史与现实事件的重叠

影片将戏中哥伦布殖民压迫当地土著的片段与戏外资本公司正在掠夺垄断水资源的现实穿插展现。戏中哥伦布带领军队来到美洲大陆,见到当地土著的第一件事便是索要黄金,每次“纳税”,所有14岁以上的土著居民必须用金沙装满一个铃铛大小的容器,否则将会面临断手、斩首等恐怖的处罚;戏外跨国财团来到科恰班巴,夺走当地居民的水资源,要求当地居民缴纳高额的水费,否则将会被停水。戏里的哥伦布船队拿着火枪,牵着高大的猎犬追捕企图逃生的土著,将土著中的领导者活活烧死,对违抗者降以毁灭性的打击;戏外的政府警察则用撬棒撬开居民的水井上的锁夺走百姓辛辛苦苦挖的水井,用荷枪实弹镇压百姓的示威游行,将示威者关进监狱殴打折磨。在这部电影中,剥削的影子无处不在:五百年前哥伦布舰队对殖民地土著的剥削,现实中国际财团和政府对当地居民的剥削,就连影片中的抱着“为拉美人民拍一部电影”的想法摄制组也是如此:他们用当地劳工代替起重机立起巨大的十字架,省下三万五美元,又在当地用只有两美元每天的片酬聘群众演员参演;导演塞巴斯蒂安因为五百年前神父蒙特西诺斯写的一段话满怀激情来到拉美想要拍摄一部展现哥伦布的血腥殖民剥削史的电影,却在拍摄的过程中亲自参与了对当地群演的剥削,前后一对比,既讽刺,也无奈。其实从哥伦布登上拉丁美洲大陆的那一刻起,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拉丁美洲人民的掠夺与剥削就从未停止过,正如电影开头那个被直升机牵引着的巨大十字架,它高高凌越在为参加群演试镜排成长龙的当地居民的头顶,缓缓地飞入科恰班巴的原始森林,然后在那里深深扎根。

《雨水危机》剧照(图片来自互联网)

二、戏里与戏外角色的重叠

影片巧妙设计了戏里与戏外的角色的重叠,在重叠造成的对比中显现出的错位更是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

首先是影片的主角之一——丹尼尔和他的“戏中角色”哈土依:在影片里摄制组的设定下,哈土依是一个反抗哥伦布的殖民压迫的土著首领,而演哈土依的当地演员丹尼尔恰好是当时示威游行活动的一个领导者。他们都是坚定地反抗剥削压迫的人,敢于为自己争取权利并为此做出牺牲,都付出了流血受伤的代价,只不过是结果不同。哈土依毫无悬念地无法成功反抗,被殖民者活活烧死,而幸运的,“现实”中的丹尼尔并没有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是成功领导了抗议示威游行,重新为人们争取到了活着的权利。戏里与戏外的这两个角色,在形象上几乎完全重叠,代表了反抗压迫的领导者、先驱者的光辉形象。

然后是艾尔贝托和他的“戏中角色”西班牙传教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以及胡安和他的“戏中角色”安东尼·蒙特西诺斯:拉斯卡萨斯和蒙特西诺斯是塞巴斯蒂安要拍的电影中的两个正面的历史人物,前者将一生都献给了印第安人,用其整个后半生谴责殖民主义以及种族灭绝的罪恶行径;后者是第一个为印第安人说情并说出了著名格言“在岛上的荒漠里,我代表了上帝的声音,你们都有不可饶恕的罪孽……”的人。虽然贝托和胡安都十分看重自己的角色并且不惜为了辩护自己的角色而和安东在酒桌上争辩,但是当真正地面临示威游行爆发,社会陷入动乱时,最先且多次提出要买机票离开科恰班巴也是他们两个,因而也被安东嘲笑:“跑啊,小兔子,跑,跑啊!他妈的胆小鬼,巴托洛梅会怎么做?”

《雨水危机》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安东和他的“戏中角色”哥伦布则是最有趣的一对形象。戏里戏外的两个性格几乎一样高傲、冒犯、面色威严,但他们的思想和所做的事却完全不一样。尽管安东是扮演带来血腥的殖民入侵的哥伦布,性格侵略性强,喜欢讽刺挖苦别人,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他对剥削压迫的认识和思考与对当地百姓的关注其实并不输任何人。安东喜欢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事物,看自己的、别人的角色,看他们摄制组自己的行为,看发生在当地的压迫与反抗,拒绝将事情片面化的看待。在摄制组的聚会那一段精彩的多人对白中,他辛辣地向贝托说“为什么不拿个塑料袋把残羹剩饭打包呢?这比他们一个月挣得都多。然后再给他们,这样他们的骨瘦如柴的孩子们会囫囵吞下去,就像饿极了的老鼠!然后你就觉得像个真正的传教士了。”又质问贝托“你能记住水是‘yaku’多久呢?”还指出传教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希望用非洲黑奴来代替印第安人,更曾和奴隶贩子有过交易,也从来没有质疑过新大陆或者王室的权威在西班牙之上,他的内心拒绝把拉斯卡萨斯和蒙特西诺斯塑造成完美的形象、“神圣不可侵犯”而把哥伦布“吊起来”的行为,直言“这不是艺术,这纯粹是在宣传”;在与丹尼尔的女儿一起观看摄制组刚拍好的片段后,他称赞小女孩的演技,说“希望他们付你应得的价钱”;在与科斯塔探讨哥伦布的戏份时,他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演绎哥伦布的自由空间,展现哥伦布的怀疑和焦虑;在与政府官员会面,感受到政府官员对百姓不管不顾的态度时,讽刺地说出“人民若无面包,那就改吃蛋糕呗”,还补上了一句“玛丽·安托瓦内特这么说的”,当官员说出“他们以为政府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他又说“我很想见识一下这帮穷鬼一个月只用四十美元养活他们的家庭”,暗示讽刺了二十美元一个月的高额水费,这段情节的处处神态细节都能看出他的不屑;在看到丹尼尔被警察打伤脸部并押走时,他惊讶地望向安东和塞巴斯蒂安,尽管被情绪激动的塞巴斯蒂安骂“看什么看,你个酒鬼”,他的眼中也不是无故被骂的生气,而是真切的担忧;在最后摄制组成员临难四散时,他选择的是默默和塞巴斯蒂安一起留下,并在士兵的阻拦下给被殴打押送的示威民众递去一瓶水,这也是他的最后一个镜头。那一瓶水虽小,却能给人真切的感动。在这部影片中,安东这个角色应该与丹尼尔、塞巴斯蒂安、科斯塔三人一同算作四个最主要的角色,他被塑造得最形象鲜明、最有血有肉。

《雨水危机》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尽管《雨水危机》这部电影每分每秒都在用它的镜头语言揭示从殖民者登陆起拉丁美洲便不断遭受的殖民式压迫,它并没有局限于讲好这一个剧本,它的最终指向还是对人民的关注。它以蒙特西诺斯的一段话贯穿始终:“从一个简陋的稻草搭的教堂,一个人对抗一个强权,一个在荒漠中哭泣的声音:‘他们难道不是人吗?他们没有人性的灵魂吗?你们不该像爱你们自己一样爱他们吗?’”这句话是塞巴斯蒂安想要拍摄的电影的灵感来源与他挥之不去的执念,是面临波折阻碍时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更是这部电影用它展现的一个又一个压迫与冲突向每一个观众——无论是剥削者还是被剥削者——传达的呼吁。在电影的尾声,硝烟与战火弥漫未消的街头上,一个瘦削的老人沿街摇铃传告:“放下武器吧,放下武器吧,水是你们的了,水是你们的了……”《雨水危机》迎来谢幕,而“他们难道不是人吗?他们没有人性的灵魂吗?你们不该像爱你们自己一样爱他们吗?”的沉重呼告又在我脑中响起……

(本文为北京大学本科全校思政选修课《光影中的百年中国》2022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2年优秀影视评论”))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本期编辑 | 冯萱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0年,新青年网站电影夜航船出发,那是盗版DVD、电影BBS的时代。

2019年,新青年电影夜航船再度出发,期待用电影来思考人生与社会。

电影不是特殊的文化趣味,也不是喂养观众的廉价鸡汤。电影是一份邀请,一次聚集,一次分享,一种无名的大众对未来的探险。欢迎朋友们重新登船!

原标题:《锐评 | 卢基铭:《雨水危机》:一次历史与现实的重叠,一个沉重的呼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