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苏扬州:探索社区全龄化服务,“小巷总理”飞“翔”在为民路上

2023-03-09 13: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映像文昌”展馆的陈列柜里,放着一本“镇馆之宝”——《文昌花园社区志》。

这本社区志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录了文昌花园社区自2005年成立以来的发展轨迹,被民政部评为“全国首创”;也记满了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翔近20年来为社区建设、服务百姓推出的一个个创新工作法。其中,有全市首个“家门口饭碗”惠民工程,解决中青年就业难题;有全市首个“社区托老所”助老项目,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有“家门口的日托班”扶幼项目,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娃难”问题……可谓走出了“全龄化服务”的新路子。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郑翔始终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工作信仰,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改革创新,下功夫解决好民生问题、实施好民生工程、办理好民生实事,让居民共享新时代美好生活,在社区这片“天空”中飞翔。

郑翔牵头建立社区老年舞蹈队。资料图片

“郑书记帮我们找到了金饭碗,沉得很、摔不破”

最近,文昌花园小区门口常停着几辆大巴,专门接送“家门口饭碗”项目的员工上下班。看着员工日渐增多,社区居民、项目负责人李树香乐得合不拢嘴。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生产力迅速复苏,江都一家外贸服装厂接到一批订单,急需“家门口饭碗”服务社派人赶工。剪线头、钉纽扣、抓检验、打包装,对服装厂来说,李树香带去的人都是“好手”;对李树香来说,这批订单就是困难家庭的“饭碗”。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8年,针对社区失地农民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特困家庭多的现状,郑翔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带着李树香说干就干,全力实施“家门口饭碗”惠民工程。社区党委负责承接加工业务,实行以件计酬,帮助失业居民、低保收入家庭在家门口灵活就业、提高收入。

一次,为了赶一批外贸订单,郑翔不顾骨折未愈,拄着拐杖、挨家挨户上门检查产品质量,最终顺利完成交付,留下了信誉,带来了生意。

社区居民、失地农民周寿云年龄偏大、缺少技能,想出去打零工,却放心不下生重病、一直居家的女儿。郑翔及时把“饭碗”送到了她家,使她每月能多2000多元收入,又方便照顾女儿。“郑书记帮我们找到了金饭碗,沉得很、摔不破,一想起心里就暖暖的!”周寿云逢人便夸。

随着业务不断扩大,现在社区有400多名居民成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

“住进小公寓,‘夕阳’别样红”

在文昌花园社区中心花园,有一栋漂亮的养老公寓,由护工陪伴的老人在这里进进出出,他们中还有不少人是其他社区慕名而来的。

中午11点,住在养老公寓的杨金宝夫妇按时来到餐厅,坐等开饭。狮子头、土豆烧鸡、药芹炒肉丝、包菜汤……望着墙上的菜谱,杨金宝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在二老居住的单间里,两人的结婚照挂在显眼处,洋溢着晚年生活的幸福。“住进小公寓,‘夕阳’别样红!”这是杨金宝常挂在嘴边的话。

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并不多见。此前,郑翔在户情调查中发现,社区空巢老人多达170人。如何把养老院“搬进”社区,实现“家门口”幸福养老,她花了不少心思。跑合作、拉资金、找对接,最终,郑翔为老人们找到了“好归宿”。

2011年,文昌花园社区在扬州办起第一家社区托老所,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13年,社区又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异地养老相结合,打造“四位一体”为老服务综合体,将居家养老延伸到半托养老和全托养老。其中,半托养老由社区代管午饭,全托养老类似机构养老,空巢老人可住进老年公寓,实行全生活护理。

如今,社区10大类50多项无偿和低偿服务涵盖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8名持“双证”上岗的专业服务人员24小时服务,46家社会组织不定期来开展慰问、志愿服务等活动。

“这里的老年人经常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年轻人一起交流,这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有朝气,更幸福快乐!”郑翔说。

“家门口上托班,玩得好、学得好、吃得好”

最近,社区居民朱其明每天上午都会领着小孙子来到文昌花园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看着孩子在这里又蹦又跳,朱其明笑着说:“宝宝在家门口就能上托班,玩得好、学得好、吃得好,让我们少操很多心。”

郑翔常说,服务要落小落细,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去年,郑翔在扬州两会期间提出的“关于0-3岁托育政策扶持的建议”,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代表建议之一。她联合社会组织打造的文昌花园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也为社区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家门口”的日托班服务,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一桩烦心事。

在居民们眼中,郑翔为民服务的“金点子”层出不穷。她将党建工作与科学育儿深度融合,成立社区0-3岁科学育儿中心,以“党建+队建”的思路,从红色育儿、课程构建、氛围营造、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特色育儿体系。“有专人照料孩子,家长上班送来、下班接回,不影响正常工作。”郑翔说,服务中心主要面向中低收入家庭,收费标准比市场低。

服务不是空话,必须落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郑翔一直认为,服务群众不是简单的帮钱帮物,而要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这些年来,她和社区一班人下大力气,想方设法为居民谋福利、增福祉,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通讯员 陈桂香 记者 陈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