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年轻人谈养老,口是心非? | 精打细算播客

2023-03-13 07: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年轻人谈养老,口是心非? | 精打细算播客
近期,养老话题热度不减。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激发了年轻人为未来储蓄、理财的意识;助浴师、陪诊师、适老化改造师等新职业的走红,带动养老行业重新受到关注;上海80后夫妻存300万提前退休,更引发网友对“需要多少钱才能体面养老”的热议。

在豆瓣小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里,有近9万人在为彼此的父母如何养老出谋划策。一些年轻人甚至把自己的老后规划提前安排上了日程,向往通过更为新潮的方式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梁捷,和参观并试住过网红养老院的90后@陈芝超,一起探讨如何更有尊严地老去。

【主播】

丁珏汭,澎湃新闻高级编辑

【嘉宾】

@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陈芝超,澎湃号“财经无忌”首席研究员,曾参观并试住网红养老院

【时间轴】

03:30 请问网红养老院:老年人需要马术课?

05:40 试住养老院后的新忧愁

09:55 抱团养老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案

16:57 环游世界or隔代照顾

22:48 养老金替代率、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个啥?

27:18“老后破产”的悲剧

35:06 我们和养老的距离

39:31 年轻人给父母设计适老产品

42:54 科技对老年人总是不利的

46:38 照护服务不算在GDP里面  

48:07 精打细算:如何更有尊严地老去?

【配乐】

Funk Trap Heavy Kick 2018-D

以下为本期节目精华:

提前规划养老,

年轻人就是这么矛盾

丁珏汭:@陈芝超,去年你探访过一家网红养老院,与你想象中有什么不同?

@陈芝超:去年九十月份,当时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特别多关于“年轻人提前退休”的话题,一些年轻人甚至在讨论“我们之后是不是可以和姐妹们找一个院子,一起养老”。

正好看到苏州一家高级养老机构邀请100位年轻人去试住。我其实想要调研当下养老社区的生活方式,而且多多少少也会有一点“养老焦虑”。

财经无忌《这代年轻人,开始提前养老》

高端养老机构邀请年轻人试住只是一个引流的噱头,后期它就提高了试住门槛,要求年轻人带上爸爸妈妈或者60岁以上的老人一起去住。

生活方面,这家机构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比如早晨一起做养生操,上午安排钢琴课或者马术课,晚上集体观看电影等。但是这家机构的房间空置率却非常高,可能是因为住在这里一年至少需要13万元,还不包括饮食和日常生活的费用。它的运营人员大多都是90后,作为宣传点的跳舞机和PICO 4,也基本上没有老年人去使用。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丁珏汭:@梁捷,你怎么评价这样的养老机构?

@梁捷:我的父母还没有到去养老院的年纪,但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

我想象不出什么样的老年人需要马术课。老年人可能更需要的是像广场舞和打麻将这样的集体活动,而不是马术课和跳舞机。现在的90后、00后这一代老了以后,游戏机可能是一个必需的配置。这家养老院更多的是年轻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把自己的偏好赋予老年人,但是这两者可能是完全不匹配的,严重低估了老年人的复杂程度。

不同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精神需求也相差很远。他们生活在一起,可能兴趣不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共同交流。怎么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是养老院一个更大的挑战,这不是开设几门课程就能够解决的。

丁珏汭:很多新潮的养老方式曾走红网络,比如去年《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里,就有几个老年人在一起抱团养老。我还看到过一条老年人招聘“合伙人”的朋友圈,寻找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养老,或许能够弥补兴趣爱好和知识文化水平的差异。@梁捷,@陈芝超,年轻人讨论的互助养老、组团养老等新潮养老方式真的靠谱吗?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

@梁捷:家庭内部养老可能还是未来的主流养老方式。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合租,我觉得在一段时间内是可以的,但随着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变化,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等大家到了一定年龄,都失去了自我照料的能力以后,我觉得抱团取暖,必然会解散。子女也会有意见,比如老人心脏病发作了,身边的人也都已经 80 几岁了,要把老人抬上担架,谁抬得动呢?与其相互照顾,不如安排到更有护理能力的养老院。

@陈芝超:我一直觉得当我们做出选择之后,一定会面临怎么样照顾对方、谁来照顾、如何照顾的问题。这些是非常现实、非常客观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我其实是不会选择抱团养老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当下年轻人既想要保持亲密关系,又想要非常独立的空间,是很难找到三观匹配、长期一起生活、一起养老的人的。起码对我来说,我无法在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这样一个人。她可能是我的闺蜜,但我又无法忍受她的一些臭毛病,真正要生活在一起的复杂性是非常高的。

“口是心非”,

年轻人用养老缓解焦虑

丁珏汭:网上有很多呼吁年轻人提前规划养老的声音。比如“50岁的人建议年轻人30岁开始规划养老”,40岁的人说 “如果我25岁就意识到养老的问题,现在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陈芝超,你对年轻人的养老态度有哪些观察?

@陈芝超:我一直觉得养老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仅个体差异很强,城乡差异也很大。我身边的年轻人,对于养老有非常浪漫化的想象,是一种口是心非的养老。只是说着我要怎么怎么养老,但其实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件事情。

目前大家在做的养老规划,主要是开源和节流。第一,年轻人存钱的意愿升高了,这是他们寻求稳定性最主要的一个途径,通过储蓄,详细计划自己的收支。比如我朋友以前是完全没有储蓄计划的,但在今年他会采取一些比较强制性的措施让自己去储蓄。第二,年轻人搞钱的意愿非常强烈,特别是00后,会把搞钱放在嘴边,大量做副业,想要财富自由。

好奇博士《为以后养老,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

丁珏汭:@梁捷,你怎么看待年轻人把养老计划前置的现象?年轻人有必要提前规划养老吗?

@梁捷:其实应该指出,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年轻人的一个心理问题,或者是年轻人过度焦虑的问题。想要存钱也好,只想搞钱也好,他们想的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养老,而是用养老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没有一个人能够清晰地看到10年以后,所以30年、40年以后,大家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没办法预料。对于年轻人来说,过几年你是不是结婚了都不知道,结婚了以后,有没有小孩更不知道,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但是年轻人想要现在开始理财,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对的。

从赚钱或理财的角度来说,养老当然可以筹划。怎样赚到更多的钱,是所有人都在想的事情。搞钱不光是为了养老,也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更有安全感,在面对老板压榨时更有底气递上辞职信。提高赚钱的能力,理财也很重要,了解基本的财务和金融知识,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丁珏汭:@陈芝超,@梁捷,你们认为独生子女未来会面临哪些养老困境?

@陈芝超:在一个独生子女养老交流的豆瓣小组里,我看到他们面临的养老问题非常具体,个体化的差异非常强:工作地点和父母相隔很远,到底是回到家乡去照顾父母,还是把父母接到城市来?如果父母同时生病了,我又在工作,分不开精力同时照顾他们,该怎么办?他们目前会采取的方式,是比如主动为父母购买意外险和医疗险,帮助父母管理账户等等。

豆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中关于养老困境的交流

@梁捷:一方面是财务问题,年轻人怎么样帮助老年人理财,能够有更多的钱。很多研究表明,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生活质量,非常关键性的指标是他手里面拥有多少财富,或者是他理财能力的强弱。另一方面,面对文化冲击,老年人如何适应新环境,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老人既需要钱,也需要照顾。

重新理解老年人的养老困境

丁珏汭:去年许多养老新职业进入公众视野,比如助浴师、陪诊师、适老化改造师等。@陈芝超,@梁捷,当银发浪潮涌来时,养老产业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

@陈芝超:我们其实已经发现老年人的需求是非常复杂非常细化。一些新职业是发现产业痛点后,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衍生出的细分业态和产品。但是我认为目前供给端还无法满足需求端更细化的要求,没有跟上需求的发展。

@梁捷:大家经常讨论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哪些工作可能很快就被取代了,但是陪护老年人,包括帮助老年人洗澡、陪老年人聊天等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被机器所取代。不仅是老年人,年轻人也更愿意跟真人沟通。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哪怕是眼神的接触都非常重要。虚拟人也好,人工智能也好,很难真的缓解一个人的孤独。

未来,投入到养老产业的人数会增加,从业者收入会提高,社会地位也会提升。在目前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下,主要由女性提供的照护服务的价值是看不到的。看孩子写作业,帮老人洗澡,到底值多少钱,在GDP里看不到真实的付出,所以是被低估的。但是随着社会对照护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它的市场价值会逐渐体现出来。

丁珏汭:@陈芝超,@梁捷,你们觉得在讨论养老话题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年轻人能为自己今后的养老生活做些什么?

微博热搜#中通回应60岁分拣工猝死#下网友的评论

@陈芝超:每个年龄阶段都会发生各种不确定的事。首先得有一定的风险管控意识,知道自己当下的处境如何,手中的现金流怎样组合分配。其次年轻人关注养老,源自社会普遍的焦虑。透过这层焦虑,我们能够回过头去关注家人,重新理解老年人的养老困境。因为父母就是一面镜子,透过他们能看到我们的未来。之前有关注到年轻人带着父母去找工作,父母会受到特别多的打击,子女很难过,但父母觉得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了,他们积极的态度反过来会治愈子女的焦虑。

@梁捷: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倒逼年轻人开始思考养老。但对年轻人来说,首要的压力仍然来自工作、感情和生活。养老是30年以后才会遇到的问题,你现在所做的规划,对你65岁时候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弱的。除了多存点钱,能给自己的其实不多。

年轻人讨论养老的突破口,是在推动社会在法律、制度、文化习俗上,能够变得对老年人更宽容、更友好。大厂35岁失业,小到服务员、大到资深教授,都有各种年龄限制。怎样消除或减少劳动力市场上对一般人的年龄歧视,让老年人能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改善他们的财务状况,这是年轻人可以做的。

丁珏汭:我们今天讨论的年轻人养老话题,并不是年轻人怕老,或者是不能接受老去,可能更多的思考在于 “我应该如何有尊严地老去”。@梁捷,@陈芝超,我们应该怎么样面对衰老?

@梁捷:老去是很漫长的。比如从60岁到90岁,这30年都是逐渐老去的过程。但面对老去不是大家自然而然就会的,而是一个需要学习需要反思的过程。三四十岁,你开始出现白头发,记忆力下降,不再像年轻时那么有活力的时候,你就要开始思考了:身体机能越来越差,精神上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怎么样提前做好准备?没有朋友来看我的时候,我一个人应该做些什么?怎么样保证生活的充实,保证精神的饱满?这些都需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去学习,是一个可以慢慢适应的过程。

@陈芝超:我其实是有点养老焦虑的,但跟大家聊完,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焦虑的了。焦虑其实可以有,但不要太极端,重心还是要放在当下的生活上。比如你考虑到老去之后,没有朋友陪,或是你失去了对工作的认同感等等,都可以回到当下找到具体的立足点,多培养兴趣爱好,提前学一学广场舞也不错。

精打细算:

@有“养老焦虑”的年轻人

-开发更多的适老化产品,做决策时考虑到老年人

-诚实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想清楚为什么焦虑

-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度过充实丰富的人生

「精打细算」,关注年轻人喜欢的新消费话题

你可以在荔枝播客APP、小宇宙APP、喜马拉雅

搜索「精打细算」收听我们的节目

主播 / 丁珏汭

撰文 / 白丽斐 丁珏汭

后期 / 白丽斐 丁珏汭

监制 / 徐婉

运营 / 胡雅婷

未标注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