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市长访谈录|对话湖州市长:向“绿”而生的湖州,如何发力高质量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2023-03-10 21:3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访谈摘要】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

►我们依托优质山水资源,着力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在“好山水”中孕育“科技苗”,探索出“生态+科技+产业”的创新实践,打通“绿色”“创新”双向发力的转化通道。

►湖州在全国首创“两山合作社”,聚焦园地、林地、湿地以及可供集中经营的村落、闲置宅基地、农房等生态资源,开展资源归集、确权评估、收储交易、运营反哺、利益分配等全周期闭环式运营管理。

►我们全面推动绿色共富发展。通过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在全面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和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基础上,率先启动建设以组团式未来乡村为抓手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2022年在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全市乡村旅游经营收入仍超过130亿元。

►聚焦全力拼经济,扎实开展“大招商大引才大建设大发展”行动,以招商引资新体系新机制新打法提升城市竞争力,以“三大有机更新”提升城市承载力,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内驱力。

►湖州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企业和企业家是湖州最宝贵的财富。去年以来,面对超预期挑战和冲击,我们把助企纾困、稳进提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去年6月开始,围绕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新打法。

►我们围绕八大新兴产业链,系统排定重点产业(企业)项目及用人需求清单。紧盯上海、深圳、苏州等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旺盛城市和已签约联盟高校发布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大学毕业生信息,及时和企业需求进行匹配。

►近年来,湖州以“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为导向,创新打造多种旅游新业态,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下辖三县连续四年全部进入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10。

地处太湖南岸的湖州,因湖而得名。

一座湖州城,半部江南史。这里是世界丝绸之源、华东鱼米之乡、历史文化之邦,是镶嵌在长三角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1.0版,进阶到发展绿色智造、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的2.0版,正以“双碳”领跑者的姿态阔步迈向更高形态的“绿色发展3.0”版,给很多正处在绿色转型彷徨期的城市做出了良好和清晰的示范。

而湖州岂止于绿,这里不仅有好的风景,也有富饶的土地和宜业环境。

2023年,湖州从春天出发,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组建千人招商队伍,以最开放的姿态、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务实的举措,在稳增长促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湖州“加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进军,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加快打造实力、活力、品质、人文、美丽、幸福“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在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创新驱动大潮迭起的环境中,湖州拿出了倾心的诚意,张开双臂接纳并高规格礼遇各类人才和青年学生,为建设人才向往的城市持续赋能。

“要在好风景里发展好经济,建设世界级的科创湖区。聚焦国内外各类顶尖要素,打造高能级的科创平台。”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在京出席全国两会的浙江省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他向我们阐述了湖州这座城市如何以生态环境优势筑基,并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机遇,蓄能勃发从长三角“地理C位”向“实力C位”迈进的努力和布局。

远眺南太湖 本文图片均为湖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着力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

澎湃新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很多原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地区也开始了绿色转型。但环境改善之后,他们苦于找不到或者难以打通“两山”的转化通道,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湖州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总结?

洪湖鹏:我们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市级层面的“绿色制造发展指数”、区县层面的“绿色智能制造评价体系”、园区层面的“绿色园区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企业层面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地方标准、产品层面的“绿色设计产品团标”的“五位一体”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按照“普及、提升、示范、引领”的梯度培育标准,开展绿色工厂星级管理,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6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5家。创新深化工业碳效改革,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多部门数据协同,形成碳效数据仓库,首创构建工业碳效智能对标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5800余家规下企业的碳效评价。出台包括地方标准在内的18项制度规范,形成了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深化碳效评价在绿色金融、绿色技改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差别化政策引导企业低碳转型。

湖州西塞科学谷

我们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依托优质山水资源,着力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在“好山水”中孕育“科技苗”,探索出“生态+科技+产业”的创新实践,打通“绿色”“创新”双向发力的转化通道。在G60科创走廊、宁湖杭生态创新廊道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布局了西塞科学谷等7个创谷。特别是首位谷——西塞科学谷,按照“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规划“一园、一链、五片区”的空间布局,已完成投资近20亿元,建成中小型科研院所26幢,打造科研创新的“策源地”、人才招引的“强磁场”和招商引资的“新高地”。聚焦新兴产业领域,布局新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促成行业头部企业、更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入驻“创谷”,辐射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目前,西塞科学谷围绕半导体及光电的产业定位,已组建百亿规模的产业基金,成功引进一批科创类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其中科研项目11个,带动引进产业项目36个,聚引硕博士132名,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我们全面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围绕实现“双碳”目标,首创“数智绿金”“碳效码”等20余项改革举措,其中“碳效码”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搭建了全国首个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建成全国首个“数字两山”GEP核算决策支持平台,搭建形成生态资源数据库、生态资产数字地图和评估监测与管理体系“一库一图一体系”基础框架。在全国首创“两山合作社”,聚焦园地、林地、湿地以及可供集中经营的村落、闲置宅基地、农房等生态资源,开展资源归集、确权评估、收储交易、运营反哺、利益分配等全周期闭环式运营管理。比如,安吉县将全县87万亩毛竹林统一收储,建立了流转、收益、经营协同机制,实现了林农、村集体、平台公司、金融机构多方受益,每年可为林农增加额外收入1459万元。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安吉白茶2022年品牌价值达到48.45亿元,连续十二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依托绿水青山资源和美丽乡村成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了“洋式+中式”“生态+文化”“景区+农家”“农庄+游购”四大乡村旅游模式。

我们全面推动绿色共富发展。通过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在全面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和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基础上,率先启动建设以组团式未来乡村为抓手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全市已建设31个组团式未来乡村、覆盖133个行政村,创建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等省级未来乡村20个。2022年在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全市乡村旅游经营收入仍超过130亿元。实施“千户农家旅游致富计划”,通过“景区+村庄”“公司+村+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市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8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比重居全省第一。比如,安吉鲁家村景区通过建立“两入股、三收益”模式,农民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14719元增加到2021年的49850元。

澎湃新闻:全力“拼经济”是2023年的主旋律,湖州如何开局起势,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又该凭借什么脱颖而出呢?

洪湖鹏:以招商引资新体系新机制新打法提升城市竞争力。2月2日,我市召开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进大会,这是兔年新春召开的第二个大会,是近年来全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动员、大部署、大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大招商大引才大建设大发展”行动。“大招商”,即实施“1168”招商引资工程,2023-2025年每年全市提供1万亩以上建设用地用于招商引资。三年全市累计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备案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000亿元。全市新引进工业项目中八大新兴产业链集聚度在2025年末提升至80%,“2+8”平台主导产业集聚度保持在80%以上。“大引才”,即实施“1113”招才引智工程,2023-2025年全市筹集专项资金100亿元以上用于人才和科技。累计引进人才创业创新团队1000个,引进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引进青年大学生30万人以上。“大建设”,就是要抓实抓细“十百千万”重大项目攻坚,每年围绕十大领域,滚动推进百个重大项目,带动千亿元项目投资,“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大发展”,就是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大抓经济、大促发展,力争2025年全市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今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行全领域分赛道招商、市场化专业化招商、导入式成建制招商、以商引商链条式招商等新打法,已经新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74个。接下来,我们将聚焦八大新兴产业链,组建千人招商队伍,务实高效举办“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投资合作洽谈系列活动,全面“大招商”“招大商”,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位于湖州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吉利汽车长兴基地

以“三大有机更新”提升城市承载力。我们将通过工业全域有机更新、城市有机更新、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为项目腾土地、为企业腾厂房、为创客腾空间。在连片开展工业全域有机更新方面,三年排定连片整治区块80个,累计腾出低效工业用地3万亩以上,今年要完成1万亩以上。在稳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方面,在中心城区150平方公里范围内稳步实施有机更新,将惠及群众12万人。今年将重点推进南太湖未来城、高教园区、西塞山科学城等核心区块建设。在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方面,以市为单位编制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五年规划,与省自然资源集团合作成立全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专业性国资公司,计划用五年时间实施重大整治区项目21个、总投资1000亿元。今年将推进15个整治项目落地实施,完成建设用地复垦3000亩以上。

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内驱力。发挥湖州的比较优势,在抓集聚、抓特色、抓转化上做深科技创新文章。打造高端载体,尤其是大力推动本土高校与双一流高校的深度合作,着力发展研究院经济,与浙大、电子科大合作成立两个在湖研究院,已经集聚各类人才1126人,孵化引进产业化项目51个。发展创谷经济,借鉴国外发展“湖区经济”的做法,在绿水青山中布局科创载体,加快实施“五谷丰登”计划,加速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促进协同创新,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地的合作,积极导入重大科创资源,努力形成协同创新、互补共赢的格局。比如,谋划推动与相关高校及院士团队合作共建全省第三个大科学装置。

企业和企业家是湖州最宝贵的财富

澎湃新闻:去年开始,湖州常态化开展“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活动,通过这一载体,企业和党政负责人的沟通效率大大提高。参与其中,您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洪湖鹏:湖州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企业和企业家是湖州最宝贵的财富。党的二十大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去年以来,面对超预期挑战和冲击,我们把助企纾困、稳进提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扎实开展“三聚三保三落实”助企纾困稳进提质攻坚行动。从去年6月开始,围绕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实施了一系列新打法。

2022年6月8日湖州正式启动“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制定了《关于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围绕打造“创业创新、要素供给、政企服务、诚信法治、尊重尊崇、工作保障”六大环境,确立了具体实施路径。二是在载体创新上,每周三市、区县两级联动的“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实打实解决企业个性问题,每个月的“营商月评议”解决高频共性问题。三是在政策供给上,以超常规力度和举措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第一时间全面顶格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实施稳进提质“7条”等政策措施,健全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全年为企业减负235.4亿元,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123.7亿元,兑付涉企政府性补助补贴资金61.1亿元,三项指标占全省份额均超过经济占比。四是在实绩实效上,真正建立“企业更有感、政府更有为、协同更有力”的闭环。目前,全市已联动召开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30期231场,参会企业家1823位,收集交办问题2452个,满意率98.74%。

参与政企恳谈会,我最直观的感受有三点:首先,恳谈会谈出了企业家的真实感受,基于对党委政府的信任,他们敢于发声,敢说问题。其次,恳谈会谈出了企业家的信心,我们通过闭环反馈解决机制,为企业家解决了2000多个问题,提振了企业家的发展信心。第三,恳谈会谈出了全市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由点及面解决共性问题,推动出台了“56条”等40余项助企纾困政策,受到了企业家的好评。目前,在湖州形成了政企同心、共推发展的生动局面。

澎湃新闻:在招商引资及招引人才方面,湖州各级党委和政府付出了久久为功的执着,且湖州素有“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的美誉,这一发展环境的“性价比”该如何一直保持下去?当我们用诚意吸引并打动年轻人后,又该如何通过市场的方式在湖州创造和提供更多让他们觉得适合和向往的工作岗位?

洪湖鹏:说起湖州的引才经验,我想谈三点体会。首先是高效匹配选人才。围绕八大新兴产业链,系统排定重点产业(企业)项目及用人需求清单,特别是聚焦全市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发展潜力大的项目、薪酬待遇较高的岗位。紧盯上海、深圳、苏州等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旺盛城市和已签约联盟高校发布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大学毕业生信息,及时和企业需求进行匹配。同时,通过重点企业“合伙人”、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高校联合培养转移落地、第三方专业市场引育、“双招双引”联合推动、活动载体招引集聚等模式,发挥好市“双招双引”特战团队、湖州驻上海联络处等力量,吸引全国年轻人、世界留学生来湖开展“科创”“数创”“商创”“乡创”“文创”“云创”,在六大领域展现才干、实现梦想。

湖州市人才发展集团

其次是创新机制引人才。通过实施“1113”招才引智工程,创新方式举措,改变战术打法,重塑引才机制,探索出一套适合湖州实际的人才项目招引体系。在招引模式上,从分散式招引向集成式、成建制和个性化招引转变。在招引对象上,从招引大学生向招引大学生、技术技能人才、人力资源服务业项目、青年创业项目转变。在招引图谱上,从走高校向走高校、职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人力资源企业、科创园区拓展。近年来,我们通过组织“南太湖精英计划”、“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推介、大学生招引直通车和“百名博士集聚行动”等活动,让更多人才了解湖州、走进湖州、留在湖州。

还有优化环境育人才。我们大力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招引了942个人才创业项目,带动新增上万个优质岗位。围绕“2+8”产业平台,拓展“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布局范围,加快打造产业聚焦、配套完善、人才集聚的专业园区,不断完善人力资源、风投基金等配套服务,为企业人才提供最优营商环境。去年以来,我们还建立了周三人才恳谈会机制,实行“项目化交办、专班化运作、闭环化落实”,帮助人才解决痛点难点问题397个,满意率达99.3%。我们还常态化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青年人才联谊活动,加快做热“夜游”“夜娱”“夜食”等城市夜经济,推动更多人才融入湖州、扎根湖州。

“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

澎湃新闻:无论是多年前莫干山叫响的洋家乐品牌,还是近年来湖州前瞻性地推动露营营地景区化建设,湖州总能打造出旅游业态的“升级版”。我们该怎样保持这样的创新力,从而提升湖州文旅新鲜感和城市吸引力?

洪湖鹏:文旅产业是富民产业、创意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湖州以“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为导向,创新打造多种旅游新业态,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获批省级“江南文化探源”研学旅行产业试验区,三县连续四年全部进入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前10。

湖州山水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叠加区位独特、交通便捷等比较优势,文旅产业发展迎来新风口。今年市两会对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作了明确部署,我们将以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未来度假业态首创地、“诗与远方”启航创业地、文旅深度融合产品发布地和高品质“湖光山色·度假之州”目的地。我们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我们努力做好“高颜值、高品质、高体验”的文章,突出产品创新。“高颜值”就是突出生态底色,大力发展绿色旅游,把绿水青山资源打造成未来景区、未来民宿等未来系列产品,让人一见倾心。“高品质”就是突出精致时尚,紧盯长三角年轻人需求,打造矿坑露营基地、乡村音乐节等年轻人流连忘返的创意文旅产品。“高体验”就是深化跨界融合,推出“文旅+体育”“文旅+会展”“文旅+教育”等首赛、首展、首游产品,让“到湖州度假”“来湖州旅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持续做好“借势、借力、借机”的文章,突出平台升级。“借势”就是深化与携程、驴妈妈、小红书等头部互联网平台战略合作,推动丝瓷笔茶湖州特色文化、南浔古镇等运河古镇集群、太湖龙之梦和月亮酒店等环太湖度假旅游风貌道,在超大流量平台上频繁亮相出圈,打造一批“顶流”。“借力”就是保持与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联盟、亚太旅游组织等密切往来和沟通对接,办好世界乡村旅游大会、国际滨湖度假大会、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等一批拿得出手、排得上号的会展品牌,持续壮大文旅会展经济规模。“借机”就是抢占后疫情时代这一风口,加大与东亚乃至世界各地友城的互动联系,抢抓入境旅游市场,把湖州打造成为国际化生态型的度假目的地。

写好“建链、补链、强链”的文章,突出产业迭代。“建链”就是紧盯“8+X”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实施文旅高峰塑造工程,持续构建较为成熟的旅游产业细分链条。“补链”就是以“江南文化探源”研学旅行试验区、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山地度假改革试点三大省级试点为抓手,加快工旅融合、教旅融合、文体旅融合等一二三产融合步伐,扩展都市旅游、工业展陈等上下游产业链。“强链”就是发挥湖州生态、人文和区域优势,以争创全国休闲度假改革试点城市为牵引,打造高端化休闲度假产品,把湖州打造成为长三角休闲娱乐中心、中国江南文化体验中心、国际乡村度假中心。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