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论|网络文学出海,与全球文化共生共长

王祥
2023-03-13 13:5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网络文学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已经对社会产生了重大的文化影响,并且迅速地、自发地走向了世界,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据面向海外读者的网络文学平台“起点国际”统计,该站累计海外访问用户数已达1.7亿,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Z世代(95后+00后)读者占比超过70%,美国的用户数量位列第一。其他形式的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比如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出版的图书,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                                                        

可以说中国网络文学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为与好莱坞电影、美剧具有相同传播水平的世界大众文艺重镇,但我们还要关注一个显著的事实,海内外读者最为追捧的是奇幻、玄幻、仙侠、科幻等类作品,其基本叙事模式是存在超能力想象的神话叙事,这恰恰与最受欢迎的好莱坞电影叙事模式类似,大英图书馆收藏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同样也是这些神话叙事类型占多数。

我们要对网络文学神话叙事形态,对它走向世界的发展态势,对网络文学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呈现网络文学的内在魅力之所在,从理论上助力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网络文学植根于整个人类文明,是在人类重塑神话、重塑文明的潮流中,在数千年神话叙事源流谱系中,在整个世界大众文艺的潮流中发生发展的。

网络文学的观念源头、世界构成、角色原型、人物行为模式源自于华夏神话、欧洲神话、印度神话,也深受世界大众文学、好莱坞电影、美剧、游戏和动漫这些大众文艺的影响,它继承了现代神话叙事的创作方法、创作策略和诸多故事情节的推动元素,网络文学在许多细分的题材类型上,正在赶超好莱坞电影和美剧的成绩。

网络文学的玄幻、仙侠等类型的优秀作品,更是网络文学对世界大众文学的一个贡献,它们以东方神话背景、角色原型为主要资源进行再创造,提供了欧美奇幻文艺所不能达到的另一种精神境界,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能力,华夏神话不再是《山海经》等典籍里面的短小神话故事,它已经因网络文学而发展为枝繁叶茂的全新的神话体系。

《诡秘之主》

近年来在起点、起点国际等网站上深受欢迎的好作品《天道图书馆》《诡秘之主》《放开那个女巫》等,就是融合东西方文化资源进行神话再造的佳作。《天道图书馆》所创造的世界架构和人类精神图谱,《放开那个女巫》所创造的多样性角色功能,《诡秘之主》创造的超自然力景象和驾驭异常精神波动的行为模式,都触及了人类心理深处的奥秘,非常具有精神建构的启迪意义。这些作品比古典文学作品更能走到现代人类的内心世界去,更能够成为人类自我塑造的一个重要资源。

《放开那个女巫》

古代神话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但它们面对现代人类复杂的精神处境,其精神支撑能力正在下降。人类需要新的神话,新的精神资源,因应于此,世界大众文艺特别是网络文学和好莱坞电影创新了神话叙事形态,结合现代人文主义思潮,创造出新型的神话——人类神话。

人类神话以人类自身为信仰,而不是由外在于人类的造物主来主宰人的精神世界;人类神话强调人类的团结合作精神,创造出跨地区、跨民族的、顺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新型神话;人类神话尊重科学、尊重人类宇宙探索欲望,与整个人类的未来科技文明相融合,强调科学思维与神话思维的协同作用。人类神话将支持着我们走向未来、走向宇宙,我们离地球越远,我们就越需要地球世界有一个共同的神话叙事的精神家园。

当然世界各地的文化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而文化竞争相当程度上是神话叙事的竞争,一个文明没有创造新的神话叙事,其子孙后代就只能接受其他文明创造的神话叙事作品,而中国网络作家的神话叙事作品,已经对人类文明重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二,网络文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情境-行为模式图谱,成为人类行为塑造的重要资源。 

神话叙事发挥影响的主要途径是人类的体验活动, 作品与我们的精神背景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独特的精神结构:想象(故事来自于想象-虚构,调动我们的想象参与理解作品)-体验(作用于人类体验,以体验为中介达成精神建构效能)-认知(故事帮助人们认知人类精神生活和行为策略)-伦理(故事与人物行为呈现伦理意义,角色的行为模式为人类现实行为提供蓝本),这个精神结构的核心效能就是为我们的大脑印刻“情境-行为模式图谱”。

人类的文学艺术的角色行为中,可以总结出几十种经典情境-行为模式图谱,映射着人类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我们常说好的文艺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其实主要是主角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在特定情境中展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教给了我们各种适用的生存、发展和繁衍策略。

古往今来面向青少年的文艺作品,最为经典的情境-行为模式图谱,就是修炼-战斗-打怪-升级模式,主角不断修炼,不断与各种妖魔鬼怪战斗,不断经历磨难,不断向上攀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封神榜》、世界各地的许多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就是这样的青少年行为模式教科书和伦理教科书。  

世界大众文艺每个成员都有基本的构成要素,其每一个要素都具有神奇的生长能力,网络文学在经典的情境-行为模式图谱基础上,在具体的故事情境、社会性事件、超能力的种类、角色的行为特征行为模式等等故事要素方面,不断追求创新,用新神通、新行为、新情节,给予我们新奇感、兴奋感,创造出更多适应人类生存新挑战的情境-行为模式图谱。

为什么《魔戒》《哈利·波特》或《诡秘之主》《天道图书馆》《放开那个女巫》这些打怪模式的故事,会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欢迎?因为青少年从它们既新奇又类型化、模式化的故事中,学会各种危机情境下的行为模式,学会了识别各种妖魔鬼怪所象征的生存危险,学会了奋发图强的精神,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各种情绪行为反应的能力。

人们是否看过这些作品,其大脑是不同的,这些作品的阅读体验创造了独特的想象、神经回路,建构了我们的内在生活范式,优化了人类生命体各种侦知-体验-行为反应机能,在我们的大脑中铭刻下了应对各种生存情境的行为模式图谱,因此它们对人类就具有自己的独特影响力,也就意味着人类智慧有了新的进展,这样的作品就能传遍世界,无论改编为何种艺术样式,其故事在人类大脑中都能留下自己的痕迹。

一个小说类型就是在一些深具影响力的情境-行为模式图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学的类型、题材丰富多彩,正是因为二十多年来网络文学创造的情境-行为模式图谱,超过了过往世界大众文艺的总和。网络文学畅行世界,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它所创造的许多情境-行为模式图谱,能够嵌入世界各地读者的精神结构,启迪了人们的生存智慧,引起了人们的深度愉悦。

其三,在互联网时代的世界文化创意链条中,网络文学占据了上游,具有引领整个世界大众文艺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明共同体之所以能够形成,在于人类生命机能和心理的一致性,即全世界的人类生来具有相同的生命欲求、心理禀赋、心理结构,理查德·道金斯提出的“模因”概念就根源于此,“模因”是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它会在人类文化中散播开来,就像基因会在人类基因库中散播开来一样。人类的文化进化和基因进化之间具有相似性,而文化进化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取代了基因进化,成为我们人类文明的关键的成长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充分的精神链接,个体大脑成为全球互联网这个超级“世界大脑”的一部分,无数的个体大脑互相启发,创意启发着创意,如同一个大脑中不同神经回路的串联,不同国家的技术团体和文艺创作者,拥有了许多统一的文化意识,好的创意越来越快地在全世界流传,产生了 “灵感的链条”。

中国网络文学通过互联网这个“世界大脑”,加入了人类文明重塑的全球化浪潮,网络文学的神话叙事更能直接与人类思维-行为的底层架构相融合,各种具有传播价值的神话元素,特别是情境-行为模式图谱,因为对人类生命建构和文化建构有用,并因为互联网的连接,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迅速接受它、模仿它。

网络文学创作者们已经是“世界大脑”中最明亮的脑区,每天火花闪烁,推动了诸多连锁性创新。文化竞争、文化进化的关键,就在于文化创新,有创新,才有“模因”的复制,网络文学的创作机制和运行机制,正是因为其有效的创新,才被大规模地模仿复制,晕染出了“世界网络文学”景象。

比如在“起点国际”网站,就聚集了30多万名世界各地的网络作家,他们与中国创作者一样每天创作更新,与读者互动,在读者的精神需求推动下,努力创新。其中,美国的网络作家数量最多,印度、菲律宾、印尼、英国等紧随其后,95后作家占比29.5%,00后作家占比37.5%,Z世代合计占比超2/3。与国内网络文学类型生态相似,都市、西方奇幻、东方奇幻、游戏竞技、科幻小说类型的创作者最多。

这个“世界网络文学”中,既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诸多元素,也有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大脑的创意,它们丰富了世界大众文艺的整体生态,必将在世界电影、电视、动漫、游戏诸多领域引发更多对话和回应。

因此,网络文学的世界传播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传播,其价值也不限于文学的增值,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对“世界大脑”进行有效的激活,让人类精神结构更为适应信息化社会,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进化。网络文学的世界传播是对人类精神结构进行有效塑造的划时代事件,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胜利,更是人类文化进化机制的胜利。

我们要始终保持与“世界大脑”的有效连接,占据指数级增长的知识河流上游,创造人类的文化进化记忆,创造人类的精神历程。网络文学出海并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与全球文化共生共长,保持开放的互联网环境是网文出海和中国文化的后劲所在。

(作者王祥,鲁迅文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本文原题《网络文学出海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建构》。)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