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优秀STEAM案例 | 点亮红绿灯

2023-03-14 12: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案例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三个活动分别学习“点亮小灯泡”“导体和绝缘体”“做个小开关”,在此基础上进行红绿灯的设计制作与测试优化。

教学目标与课时

本项目式活动是围绕小学科学四年级“电”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的,指向物质科学领域。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点亮红绿灯”项目各学科目标

“点亮红绿灯”项目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

红绿灯设置在交叉路口或一些特殊地点,指示车辆及行人停止、注意与行进的交通管制设施。如果没有红绿灯,交通拥堵情况将无法想象,人们的乘车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那么红绿灯是如何做到光色信号更换的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点亮红绿灯”的项目式活动。

活动一:点亮小灯泡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点亮小灯泡,观察电流是如何流动的,做好记录。点亮小灯泡的方法不止一种,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其他连接方式。通过各小组的展示、汇报,学生小组总结小灯泡点亮的原因:“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教师再总结:“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导线到达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电流从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经过导线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一个回路,才能使小灯泡发光”。

学生还需学习用简单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如图1),学生借助简单电路图准确表示电路实物图中的各部分及电路的连接,也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究兴趣。

活动二:导体和绝缘体

学生将在了解简单电路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连接电路检测器,并用电路检测器正确进行各种物质导电性的检测,认识到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作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作绝缘体。加深学生对身边物质属性的认识,同时加深对电的认知。

活动先导入“点亮小灯泡PK赛”,既对活动一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时教师用三根导线连接电路(如图2)提问:“如果把导线1和导线2断开后小灯泡还亮吗?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在断开的地方放个材料让电流继续通过,使小灯泡亮起来?”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铁片、铜丝接入电路都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这种能够检测是否有电流通过物体的装置叫作电路检测器。

小组根据要求制订研究计划,通过检测12种常见物体是否导电,让学生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教师并没有提供全部的12种物体,而是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留心身边的物体,将科学回归于生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实施检测步骤,并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最后以“玩一玩人体导电球”为拓展活动,全班同学手拉手,一起点亮导电球。“导电球亮了,说明我们人体是导体吗?”教师可针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展开安全用电教育。

活动三:做个小开关

教师创设情境:“这个电路中的小灯泡一直在亮着,很浪费电,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吗?”从而引出活动的主角——小开关,学生仔细观察小开关,并记录下来。在认识小开关的主要构造后,学生尝试将小开关连接到电路里,探究它是怎样控制电路的连接与断开的。

“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开关呢?”教师提供材料:带有鳄鱼夹的导线、木块、金属环(如图3)。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并能用它来控制电路,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开关闭合的时候小灯泡会亮,断开的时候小灯泡不亮?为什么开关闭合的时候小灯泡会亮,断开的时候小灯泡不亮?”以此巩固学生对回路的理解。

活动四:设计制作红绿灯

教师通过设置连续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这个开关有什么样的特点?要求开关连接到红灯时,红灯亮绿灯不亮,连接到绿灯时,绿灯亮红灯不亮,这样的开关应该怎样设计呢?我们设计的控制一盏灯的开关上有两个金属环,现在加了一盏灯,两个金属环还够不够了?我们应该在原来的小开关上如何改进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形成开关的设计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将设计的红绿灯电路图记录下来(如图4、图5)。

学生动手制作红绿灯时,可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图,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连接(如图6)。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红灯和绿灯都分别有两根导线,一红一蓝,两根红色的导线可以连接在开关的两个金属环上,另外一个金属环用导线连接到电池的正极。为了连接方便,我们可以用一根特殊导线,一头是鳄鱼夹直接夹住红灯和绿灯的两根蓝色导线,一头连接到电池的负极,这样红绿灯的电路就连接完成了(如图7)。

活动五:测试优化红绿灯

各小组对制作的红绿灯电路进行测试,检测是否符合要求,并介绍是如何控制红绿灯的,若未达到预设要求,应继续对电路图进行改进。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红绿灯不仅有红灯和绿灯,还有黄灯,那么,如何对红绿灯的电路进行方案优化,设计出一个开关,能控制红、黄、绿三盏灯呢?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电路图的优化,再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实物连接(如图8、图9),最后,全班分享交流并总结:①小组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②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③你对设计制作的红黄绿灯作品还有什么改进与优化的建议吗?

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这在项目式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根据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文章来源:中国知网

文章原名:《STEM理念下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以“点亮红绿灯”为例》,有删减

作者:顾洁 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转自:STEAM教师

(声明:除21CN青少年科创家原创文章外,21CN青少年科创家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科创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仅做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小编微信:mysteam123,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标题:《优秀STEAM案例 | 点亮红绿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