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许倬云:中国传统小说、戏剧里的深邃和高明

2023-03-13 18: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使用“往里走”的方法,得到另外一个角度的启示。

01

《三国演义》

内心感应的力量,是极强大的

对于中国的古典小说,我的解说与别人的解说并不一样,正好以此来给大家做范例。

第一部小说是《三国演义》,如果在大街上问“桃园三结义”,没有一个中国人不懂;提到诸葛亮,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

《三国演义》可以说渗透到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三国演义》标榜的事情 —— 义气。

对他人许下承诺之后,要讲究道义。

“刘关张”三弟兄结义时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后来,关羽兵败麦城被杀,张飞大怒之下失去理智,很粗暴地对待下属,最终被部下刺死。刘备则不顾国力兴兵伐吴,大军连营,结果被一把火烧得精光,败走白帝城。

关羽败走麦城

这三个人都是为了“义”,义薄云天。但是,本来他们结义的目的是恢复汉家天下,为了兄弟情义的承诺,他们把大目标丢掉了。

其间关羽犯了个错,单独出兵去攻打中原 —— 他以为自己的勇武是当时的武将第一,军队训练得好,能够用一把大刀打遍天下,打下了中原就迎接大哥过来恢复汉室。

他的骄傲、自信,抹杀了一切的理性,在这上面撞了一个大的缺口以后,为义而结的事业跟着一起倒了。即使我们有崇高的理想,但如果一件小事情做错了,一次小的任性,就可能造成大的灾害。

这种内心的感应,它的力量是极强极大的。

02

《四郎探母》

把情感内化到最深处

我平常喜欢听京剧,其中有一出《四郎探母》,知道京剧的人很少没看过这一出戏的,里面感人的地方很多。

其中有一段杨四郎见母亲的情节。杨四郎流落番邦十四载,成为番邦的驸马;母亲佘太君押运银子、粮草来接济六郎弟弟的军队,在边塞上和番邦要对垒打仗。

杨四郎听见消息,尽了一切努力,突破关口私自奔回宋营,为的就是见母亲一面,然后再回去。他冒着夫人和孩子被杀的危险去见母亲,见到之后又丢下弟弟、母亲及原来的夫人回去,免得害死番邦的夫人和孩子。

这个大的矛盾里面,他没有做对一件事。

他见到母亲的时候跪在地上,用膝盖爬到了母亲的身边,头放在母亲的膝盖上:“娘啊——”这一声喊,我记到今天。

《四郎探母》国画作品

1950年,我在台湾大学读二年级,有一个剧团到我们附近的军队眷属安置地演出。这里是军队的残兵败将携家带口到台湾居住的地方。当局让军人们自己用竹子盖房子,糊上水泥,刷上石灰,筚路蓝缕地建设居所。

后来他们找到剧团来表演,安慰这些军人及其家属。我们学生之所以有机会看,是因为这一“野台戏”就是在学校的操场上演出的。我所住的宿舍是第五宿舍,一半的同学是本地生,一半的同学是像我一样的“难民学生”。

我是跟着父母和兄长姐妹到台湾的,去的时候已经有两个姐姐到了台湾两年,算是打了一些基础。所以,我已经不算最苦的难民。

在我们宿舍的“难民学生”中,尤其有一部分是最后从山东撤到台湾、无家无眷的高中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有的人刚刚比枪杆高一点,从青岛被运到台湾后,还了枪、考了试,能力够的考上了台湾大学。

我们都到草地上去看,我因为身体不好,不能站立,同学帮我带了个凳子,让我坐着看。那个戏曲演员的天分并不算特别好,但他们也是逃难的剧团,所以那声“娘啊——”是发自内心最里边的声音,那种情感里的痛苦、悲哀和无可奈何,是从身体最深处发出来的。

这一声“娘啊 —— ”,持续了两三分钟长,一直在空气中回旋 —— 其实声音已经没有了,但一直在每个人心里回旋。

全场一千多名观众,包括同学、眷村来的老小,大家号啕大哭。这就是内化,把外部的东西拉到你感情的最深处,爆发出来的影响。

我再说下去我也要哭了。这一声“娘啊——”,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不哭的,所有人号啕大哭,戏也唱不下去了。

这种氛围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才慢慢安静下来,演员在安静下来之后,接下去唱后面杨四郎十多年的经历和十多年的痛苦与悲哀。这个时候,就没有第一声的感受强了。

我举这种戏剧性的例子,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往里走”。这个“里”不是理性,是情的部分多于理的部分。

情和理交融汇合,埋在你身体里面,变成你性格的一部分,这个才叫“往里走”。

03

《水浒传》

悲凉之中,埋藏深意

我们看《水浒传》,一般只看前一百回。有人说后面是另外一个人写的,我不相信。

《水浒传》的前半段是“成住”,从山寨的兴起到一百单八将归位;后半段讲的是“坏空”,征四寇到平方腊,打一仗梁山的好汉就折一批,到后来一百零八个好汉剩下来的不过三十多人而已。

凯旋仪式上,这些人穿着残破的战袍,拖着已经用缺了口的兵刃,带着伤从皇帝面前走过的情景,看上去感觉非常悲凉。

但这悲凉之中,又埋藏深意。

《水浒传》的后半段里,死得最惨的是领头的人,宋江和卢俊义都是被皇帝毒死的。宋江死的时候带走了好友李逵,因为他性格暴烈,怕他造反;另两位死党吴用和花荣,也一起自缢,随宋江而去。

这三个人是“反水浒”,他们一开始就和宋江最要好。吴用帮宋江设计了上梁山换一官半职的主意,一百零八个好汉的位置也是吴用编排的,冒充天意的石碑是吴用找人帮他刻印的。最初策划这一切的人,最后一起都死了。

那谁活了下来?看得最清楚的老道和他的徒弟。

本来是闲云野鹤的浪子燕青,看到主人死了,他无家无室,流浪江湖,在人间混迹。他不受皇家爵禄,不贪图虚荣,也就苟全了性命。还有在宋江之前的“旧梁山”里那些水路上的英雄,如李俊、张横、张顺,以及童威、童猛兄弟。这些人乘船跑到暹罗去夺了王位,在海外称霸。

梁山好汉里志行最高洁的,是林冲、鲁智深。

梁山故事开始,就是林冲的夫人被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调戏,林冲随即被陷害发配沧州。他和鲁智深二人因武艺惺惺相惜,鲁智深拔刀相助,一路护送林冲从汴梁到沧州。等到后来,二人不期而会,上了梁山。

林冲风雪山神庙

一个是骑射第一名的林冲,一个是步战将领里面第一名的鲁智深。他们俩一生没有做坏事,都是被欺负的人,他们最有资格说“我是清白的”。

连武松都不是清白的,因为武松杀过嫂嫂,还杀过其他许多人。而林冲与鲁智深是被冤枉的。

在“后水浒”的战争中,鲁智深立了最后一个大功—— 抓到了方腊,然后不求名位,决定到庙里做和尚:“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随众返京,他们驻扎在六和寺。深夜,鲁智深误听了钱塘大潮的汹涌之声,以为敌兵进犯,就捞起禅杖往外冲。经寺僧解释,才知道是潮水来了。他想起当年师父智真长老的预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抚掌而笑,写了一篇颂子,“闻潮坐化”。

一起住在六和寺里的还有风瘫的林冲、折臂的武松。鲁智深死后,武松出家,照顾林冲直到他去世。武松最后活到八十岁善终。

这三个人,是《水浒传》里最纯洁的人。

04

《西游记》

空,反而是真正的真理

再讲《西游记》,孙悟空带着猪八戒、沙悟净,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路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的艰难险阻,其实每“难”都是内心需要面对的困难,是幻觉、幻象、企图、野心和欲望,而非现实中的真正困难。

所谓“解脱”,都是孙悟空跳出自己的心之外,心猿才救了意马,救了贪婪的猪,救了糊涂的师父。但历尽艰辛到最后,求来的经居然是假的,被孙悟空戳穿后才换成真经。到了河滩上,经书被打湿,真经化为白纸,成了“无字经”。

真理不依赖于文字,真理没有办法叙述,真理没有办法界定。这个启发使得孙悟空悟到,他不用再回去重新取经书了。

《西游记》里的无字真经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佛祖从下游划来一只无底的船,众人上船后,又看见上游漂下一具尸首,孙悟空对唐僧说:“那个原来是你。”

“你”已经超脱了死亡,“你”看见了自己的死亡,而死亡是无底的船,漂在无底的河上。

河、船、尸首、“你”“我”都是虚空的,都是不存在的。空,反而是真正的真理。所以“悟空”——“悟到”即是“空”。从此,孙悟空变成了“斗战圣佛”,化为真正的智慧,化为觉悟,化为“无”。

假如我没有“往里走”的想法,我就没有办法解读上面这几本书的内容。

05

《封神榜》

不只是胜利者,也不只是失败者

中国很多传统的学问,比如《封神榜》也需要以这种视角来看待。

《封神榜》里面截教、阐教和正统的神佛打得死去活来,到最后所有的敌人也一概封神,按照他们的能力担任一个职务,但是姜太公超越诸神之上。

封完神,姜太公说:过去你们作为敌人,能力重合,以及羡慕、妒忌等种种引发了争斗,使得你们变成亡者—— 有的是被自己人消灭,有的是被敌人消灭。从今天开始,你们都有了各自的位置和名字。

姜太公的这段话,让我想起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林肯在描述这场内战时,他的态度是:

今天埋葬在这里的不只是北边的弟兄,也不只是南边的弟兄。南北战争的弟兄在这里彼此残杀,献出的生命都是为了要保卫一个他们自己所理解的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虽然他们因为意见不同而彼此残杀,但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敬佩。所以,在葛底斯堡,我们哀悼所有的亡灵,不只是胜利者,也不只是失败者。

林肯所传达的这个精神,我也用来解释姜太公封神以后的话。

06

热热闹闹之后

都是哀伤、都是原谅、都是慈悲

从传统小说的角度,我讲到这个地步,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懂得我如何使用“往里走”的方法,得到另外一个角度的启示。

我不是一个聪明人,也不是一个滥情的人,但是因为长期坚持这种训练,我能发觉更深层次的东西,甚至发现原作者或许都没想到的地方。

前面讲到的传统小说,其内容都很深邃和高明。作者想要传递的都是最高的智慧,希望我们明白的是:这热热闹闹的纸上云烟,到了后来都是哀伤,哀伤之后有一个大的原谅,有一个大的慈悲。而“我自己”或许只是一个概念,是可以不存在的。

最后,我引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的几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这种充塞天地的浩然之气无所不在,从日月星辰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文天祥在诗中举出了很多胸怀正气的历史人物,其中有个别人我不敢苟同。比如“为严将军头”,严颜虽然对张飞说“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但后来还是投降了张飞。

除此之外,诗中讲到的其他人,可以说都为了一个信念,为了一个忠诚——不忠于某个人,而是忠于一个理想、信念,连性命都在所不惜。

E N D

原标题:《许倬云:中国传统小说、戏剧里的深邃和高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