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端“碳”讨!全球10多个国家近600位大咖齐聚!

2023-03-18 0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CNPC 中国石油

“碳”讨能源转型新技术

“碳”寻绿色发展新动能

3月17日

第七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国际论坛

在北京昌平中国石油科技交流中心开幕

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的能源界

科技界近600位政府官员

企业高管、专家学者与会

交流探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路径

政、产、学、研四方合力推动

CCUS产业体系做大做强

联手促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致辞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他指出,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77%,能源发展转型任务更加紧迫,必须直面碳减排这个“硬骨头”。发展CCUS全产业链技术,是稳健推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推动CCUS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一方面要明确CCUS战略定位,科学制定CCUS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CCUS规模化应用示范;另一方面要加快打造CCUS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持续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着力打造CCUS产业新高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厚良致欢迎辞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厚良致欢迎辞。他提出,CCUS产业技术发展是一个多层次、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不同地区全产业链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化发展成本依然较高。大家要携手同行,以工程思维合力推进,加快形成CCUS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为此,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合力破解CCUS科学技术难题,形成以先进工艺、高端设备产品为载体的技术体系,争当CCUS科技创新的“开拓者”。重点攻关低浓度二氧化碳低成本捕集技术,加强二氧化碳地质利用、化工利用、生物利用技术的研发。二是合力推进CCUS全产业链示范工程,构建我国二氧化碳规模化利用工业体系,争当CCUS产业发展的“领跑者”。着力打造3~5个百万吨级CCUS全产业链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千万吨级CCUS产业园区建设。三是合力构建CCUS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建立新型能源国际合作运行及投资体系,争当CCUS市场应用的“主力军”。持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建石油、炼化、煤电、煤化工等碳排放企业“命运共同体”,与国际大公司、研究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一批CCS/CCUS项目,拓展CCUS产业国际合作“朋友圈”。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论坛讲话中指出,生态环境部在CCUS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研发示范、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下一步将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李金发在论坛讲话中指出,自然资源部今后将进一步聚焦重大需求、创新技术方法,加大研究力度和深度,继续细化全国主要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空间安全性评价;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陈建峰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工程院也将与CCUS联盟一起,推进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发展,持续发挥关键作用,与企业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CCUS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

此次论坛上

中国石油南方石油勘探开发公司

与bp(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签署了“海南低碳合作备忘录”

共同研究海南CCS区域中心

在海南省共同探索低碳能源领域的合作机会

签约仪式上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启军现场致辞

bp公司CEO视频致辞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启军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侯启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石油南方勘探公司在海南建成了全流程CCUS系统工程,提出打造近期100万吨、远期1000万吨规模的区域封存战略规划。bp公司在发展低碳电力,低碳能源方面取得了优异的业绩,特别是在英国蒂赛德地区实施的蓝氢、绿氢和碳封存项目,为世界同行积累了先进的经验。双方的合作将为油气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有益的尝试,为海南自贸港和清洁能源岛建设增添新的动力。

和清洁能源岛建设增添新的动力。

大咖云集

观点激荡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内容丰富

采取主题报告、特邀报告

圆桌论坛、分论坛等多种形式

两院院士、能源企业界

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

20余名嘉宾作特邀报告

深入交流碳捕集、运输、封存利用技术

并探讨碳市场与金融、政策法规与商业模式

作为CCUS产业探路先锋和主力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吉林油田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以及延长石油

将分享CCUS技术实践经验

埃克森美孚、壳牌、康菲石油等国际能源公司

相继分享低碳转型和CCUS前沿技术

与会嘉宾针对以上议题

进行了哪些“碳”讨?

一起来看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咨询中心专家袁士义认为,当前,我国CCUS-EOR在碳捕集、输送、驱油与埋存各个环节仍需进一步攻关,要充分发挥石油企业油气田资源技术等优势,构建更高效的CCUS-EOR全产业链原创技术体系,贯通CCUE-EOR新兴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发展;推进CCUS-EOR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CCUS产业创新联合体和产业集群。

国际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执委会主席Bjorn Otto Sverdrup表示,OGCI正在围绕开发地质存储目录、持续尝试建立零排放工业枢纽方面加快CCUS部署。新行业需要新法规、新政策。需要建立CCUS行业监管和许可证制度,确保设计、部署、实施和运行过程安全,缺乏明确协调一致的CCUS法规有可能制约行业发展。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认为,需结合国情,从能源供给安全、行业低碳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把CCUS提升到战略性技术的高度,实施超前部署;要强化研发、降低成本、刺激需求,促进技术、市场、政策三大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COPC)油藏开发及勘探副总裁Jesse A.Baker表示,中国有潜力在CCUS领域发挥领导者的作用。碳并不一定要封存于地下。我们可以通过政策和监管支持,对于二氧化碳进行更广泛的利用,通过与有潜力的合作公司联合建立“集散中心”,可以分担风险,共同成长。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徐冬认为,需要完善CCUS产业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统筹建立CCUS发展战略,逐步实现CCUS由战略储备技术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变;多途径实施激励政策;建立项目审批和许可制度,强化CCUS项目监管环境;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设施管理模式;建立支持CCUS科技创新的稳定投入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企业首席技术专家程杰成介绍了大庆油田CCUS进展,大庆油田周边工业碳源丰富,初步估算外围油田CCUS适宜储量、页岩油藏和未来废弃油藏封存潜力近百亿吨,输送距离近,源汇匹配关系好。随着国内二氧化碳输送管网的完善,预计CCUS/CCS年收纳二氧化碳规模可达亿吨级,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碳治理、碳埋存的重要力量和主要阵地。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曹小朋表示,接下来,胜利油田将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加快一体化智能平台建设,高效推进百万吨级CCUS工程,建立“捕集、输送、驱油、封存、监测”等五个维度的CCUS智能化管控平台,开展一体化优化,实现CCUS全过程智能化管控;建立CCUS标准体系,以推动分析CCUS产业发展趋势,引领下步标准化工作。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执行董事王峰表示,在国家层面形成以CCUS-EOR为主线的能源产业大幅提高油田采收率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CCUS战略联盟研究与CCUS相关的跨行业区域性业务链关系、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特点,对于尽快打破地区和行业间与CCUS关联产业固化的发展惯性,形成以“五年”计划为时间单位的国家层面CCUS战略规划和政策建议极具现实意义。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

今天依然看点多多

关于碳市场政策与金融的特邀报告

深入分析碳市场、金融、政策法规与商业模式

圆桌论坛

内容丰富 精彩纷呈

敬请继续关注

展开“碳”讨——

编辑 | 肖遥

图片 | 金添 常正乐

素材提供 | 陈钦强 许琳迪 王芳 付麟舒 王玥 许晨

原标题:《高端“碳”讨!全球10多个国家近600位大咖齐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