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明创建|何以解忧,唯有IE?——青少年网络成瘾

2023-03-17 22: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何以解忧,唯有IE?★

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宣传教育,2023年3月19日下午,由上海市普陀区卫生健康委、普陀区医疗健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主办,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承办,通过线下讲座的形式在普陀区教育学院开展心理健康大讲堂之《亲子沟通伴成长》专题讲座。

互联网作为信息科学技术的产物,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各行各业收集信息、人际社交和娱乐等的重要工具。互联网通过电脑、手机等大量设备均可以进入,高度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尽管互联网的使用在青少年中具有明确规范,并且为他们生活学习提供便利,但过度使用可能造成问题,导致严重的心理社会功能障碍,常表现在易激惹,与人发生争吵、撒谎行为增多、学业荒废,以及社会退缩,甚至出现精神症状。

根据国际研究数据统计,超过 30% 的两岁以下儿童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80% 的青少年使用类似的设备。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引人关切。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络成瘾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络成瘾青少年约占 14.1%,约为 2 404 余万人;在城市非网络成瘾青少年中,约 12.7% 的青少年有网络成瘾倾向,人数约为 1 800 余万。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真相,

你的孩子“中枪”了吗?

真相1

网络成瘾与家庭问题息息相关

孩子网络成瘾,其实仅仅是一个幌子,其背后往往有一个声音,就是他们正在抗议遭受到的家庭教育问题所带来的伤害。另外,夫妻的关系也会对孩子成瘾带来影响,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模式,往往促成孩子成瘾性人格的形成。

真相2

网瘾是孩子麻痹痛苦的错误方式

成瘾是解决痛苦的一种方式。每个人的方式有所不同,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孩子选择抽烟、酗酒,或者选择早恋,还有的孩子选择了网络。表面上看,有网瘾的孩子是主动上网去找快乐,实际上却是被动的在逃避,逃避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压力和痛苦,通过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孩子其实对于自己过度上网的事情,也是能够感到非常难受的,只是,他们缺乏能够给他们正确引导的父母,或者师长。

真相3

父母消极的榜样作用

孩子身边一直有一个老师,就是父母,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带好头,那么孩子出现问题的概率会更大。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处理焦虑的方法不当,或者消极的话,那么孩子往往难以合理处理自己遇到的冲突,从而更容易形成上瘾行为。

真相4

透支快乐后行为极端

网络成瘾后,每天的上网时间都很长,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就会透支,感觉也从兴奋渐渐变得麻木。透支到最后,无论上网与否都不快乐。孩子的生活态度会渐渐变得悲观、黑暗,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心理变态。这就是为什么网瘾孩子容易走向犯罪。

真相5

网瘾体现了孩子的需求

网络是虚拟的,而且网络世界可以屏蔽我们现实中的缺点,以及我们不想面对的问题,因此,网络能够实现很多我们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事情。于是,你会发现生活中,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可以在网上成为社交达人。而那些在生活中,总被他人欺负的人,可以通过网络游戏里的角色,成为一方霸主。显而易见,网络中的这些孩子,都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真相6

初一、高一和大一是网瘾高危期

在初一、高一和大一这三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容易出现不适应,容易以逃避现实的方式去面对。家长往往不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很多孩子都是初一、高一和大一开始网络成瘾,等到初二、高二和大二成绩下降了,家长才意识到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当然,网络成瘾不是某个年龄阶段的问题。即便安然度过这三个阶段,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青少年网络成瘾

仅仅影响学习成绩吗?

危害1

损害身体健康

长时间连续上网,会使人的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严重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还会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加上网吧大多环境恶劣、空气浑浊、声音嘈杂,青少年在这种环境上网,也容易被传染上疾病。

危害2

影响心理健康

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谈,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

危害3

使学习成绩下降

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国外有研究表明,长期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还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

危害4

弱化道德意识

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其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放任自流,缺少道德约束,因此,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放纵自己的欲望”。其结果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可能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不良的诱导,误入歧途。

危害5

影响人际交往能力

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青少年与他人交往频率减少,甚至拒绝与他人交往。这些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现障碍,只有到了电脑前,手按着键盘,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有甚者,还会出现“社交恐惧症”。

危害6

共患精神障碍

青少年网络成瘾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学习与生活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诱发精神障碍。此外,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受挫,也会从网络中寻求认同及满足。因此,相比其他物质成瘾,青少年网络成瘾容易共病精神障碍。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率约为21.7%)和抑郁障碍(共病率约为26.3%)、焦虑障碍(共病率约为23.3%)、物质滥用障碍等。

网络成瘾

网络游戏成瘾

说到网络成瘾,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网络游戏害人。其实网络成瘾还包括:

网络交际成瘾: 网络交际成瘾者就是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并到了成瘾的程度。

网络色情成瘾:在网络中,各种与性和色情有关的站点比比皆是,毫无障碍地在网络中传播,只要稍不留心,就可能误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强迫信息收集成瘾:这类成瘾者经常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这种现象与以强迫性物品收集为主的强迫症类似。

网络技术成瘾:这类人强迫性地沉溺于电脑编程或游戏程度中不能自拔,这与电脑程序员的工作不同,网络技术成瘾的人往往没有目的,没有计划。我们从美国大片中看到很多电脑狂人,都瘦弱神经质,苍白着脸,情绪亢奋,就属于这种情况。

如何判断是否有网络成瘾呢?

网络成瘾自测量表

1.你是否对网络过于关注(如下网后还想着它)?

2.你是否感觉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

3.你是否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

4.你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遮掩自己对网络的着迷程度?

5.你是否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无助)的方法?

6.当你准备下线或停止使用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

7.你是否由于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或朋友关系?

8.你是否常常为上网花很多钱?

9.你上网时间是否经常比预期的要长?

10.是否下网时觉得心情不好,一上网就会来劲头?

结论:答一个“是”得1分,看你的总分有多少?总分5分以下:网瘾不大;总分5分和5分以上:你的网瘾很大;总分8分及8分以上: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该自测量表仅供参考,如需专业诊断请咨询相关机构)

当发现孩子网络成瘾,

父母可以做什么?

父母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后会产生疑惑和愤怒等感觉。但请记住,面对孩子的时候你需要保持冷静,在每个人都清醒的情况下处理问题。你需要解释你的担忧,并明确表示你的担忧是出于爱,让你的孩子感到你一直在支持着他。

制定规则:你的孩子需要知道网络成瘾带来特定的后果。但是不要强调无谓的威胁,或者制定一些你没有办法实施的规则。确保你的家庭成员认可这些规则,而且已经准备好去一起实施它们。

监管孩子的行动:了解你的孩子去了哪里,以及他跟谁一起出去玩。将家里的电脑、手机包括网络进行监管。向你的孩子解释这是为什么:缺少隐私是网络成瘾带来的惩罚。

支持孩子积极发展其它兴趣:让孩子多接触健康的兴趣爱好和活动,比如说团体运动、童子军、课后社团。

跟你的孩子沟通潜在的问题:网络成瘾可能是由其它问题造成的。比如,你的孩子是否无法融入新同学呢?最近是否有什么可能会造成压力的重大变化,比如说搬家或者父母分离?

寻求外部帮助:你不需要独自去面对这个问题。青少年可能会叛逆父母,但如果他们从另一个权威人士那里听到相同的信息,他们可能会更愿意采纳。尝试从、家庭医生、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下一步:寻找正确的网络成瘾治疗

研究显示,多种精神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现实疗法(RT)、接受和承诺疗法(ACT)和药物疗法,如:抗抑郁药物、精神兴奋剂等都对网络成瘾有效。但需注意的是要在正规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精神科治疗。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你还想说点什么?

网络就在那里,不来不去。网络成瘾不是好东西,但网络终究是有用的,不可一刀切。

预防网络成瘾和其他成瘾疾病一样重要。

爱才是戒瘾的钥匙,而控制和惩戒不是。残酷、严苛的惩戒并不能唤醒和制止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杨永信”式戒瘾方式不可取。

来 源 | 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

原标题:《文明创建|何以解忧,唯有IE?——青少年网络成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