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随风直到夜郎西,曾六次出现的夜郎县,李白和王昌龄去的哪个

2023-03-20 07: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与杜甫的“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苏轼的“李白当年流夜郎,中原无复汉文章”、陆游的“渺然孤城天一方,传者或云古夜郎”等名句相比,鹄书觉得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句在众多与夜郎有关的古诗中是最出彩的了,借春光消逝时的萧瑟来表达了对于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

尽管从战国到西汉就有夜郎国的存在,但夜郎的知名度却是得益于“夜郎自大”的典故和众多的古诗的加持;相比之下我国历史上6次出现的夜郎县和4次出现的夜郎郡的认知度反而没那么高。

夜郎郡·贵州关岭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秦朝在西南夷地区设了夜郎县,治今贵州省石歼县西部,这是夜郎第一次成为我国县级行政区的名字。夜郎县沿用了夜郎国之名,那夜郎国是因何得名呢;古代夜郎国有郎山(六枝特区郎岱镇)和夜山(普安县与兴仁县之间),以山名国;《安顺府志》有“郎岱即古之郎山,夜郎所由得名以此”的记载,夜山在普安厅、兴义府界,为南盘江与北盘江的分水岭;另说 夜郎源于古越族(今布依族祖先)的椰榔,即该族自然首领的的名字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以夜郎国设置夜郎县,治所在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另有在黔北或黔南的说法;作为最早出现的夜郎县,这是夜郎第二次成为我国的县级地名。此处的夜郎县一开始就是区域中心,两汉曾作为都尉的治所,西晋永嘉五年(311)至南朝梁大宝元年(550)之间曾是夜郎郡的附郭县。

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后夜郎县被并入沅陵县,不久后就从沅陵县析置夜郎郡及夜郎县;第三次出现的夜郎县仍是夜郎郡治所,但它仅是沿用了夜郎县之名,毕竟其县治在当时就从今天贵州东移到了湖南省辰溪县境内(另说在今吉首市境),这个夜郎县一直延续到隋开皇九年(589)才改为静人县。

唐武德四年(621)从宁夷县(今贵州省德江县西南)析置地夜郎县,县治在今石阡县西南;这是第三次出现的夜郎县,也是唐朝的三个夜郎县中最早出现的一个;但她也是昙花一现般的存在,6年后的贞观元年(627)就被废除了。

唐朝珍州·夜郎县

贞观八年634) 分龙标县设置夜郎县,治今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西的便水市(另说在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曾先后作为业州、舞州、鹤州以及夜郎郡的治所;天宝元年 (742) 这个夜郎县改为峨山县,五代时被废除。北宋大观二年(1108)曾重设夜郎县,十多年之后废除。

贞观十六年 (642) 置珍州并增设夜郎县为州治,治今贵州省正安县西北(另说在今桐梓县夜郎镇;天宝元年 (742)至乾元元年 (758) 之间曾改珍州为夜郎郡。五代时废除,又在北宋大观二年 (1108) 复置并移治今桐梓县夜郎镇,宣和三年 (1121) 夜郎县再次废除。

贞观年间还在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西的便水市(另说在新晃)设置了夜郎县,曾先后作为业州、舞州、鹤州以及夜郎郡的治所;天宝元年 (742) 这个夜郎县改为峨山县,直到五代时期方被废除。

这些夜郎县当中,今桐梓县境内的夜郎县延续了478年,夜郎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较大的影响,体现之一就是当地仍有夜郎镇。王昌龄被贬谪到夜郎县西边的龙标县,而李白也曾被贬到夜郎;那他们去到的两个夜郎是同一个地方么,随风直到夜郎西又是指的哪一个夜郎县呢?

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标题可知,王昌龄所到的是龙标县(原名龙檦县),县治在今湖南省洪江市的黔城镇;实际上当时的巫州龙标县是在业州夜郎县的东边;也有观点认为此处夜郎县是指今天的泸溪县(卢溪县),这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龙标县就是在泸溪县西南方,与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诗句吻合;南宋绍兴年间王庭珪被放卢溪县著有《泸溪文集》,其中大多数以夜郎来指代卢溪县。

夜郎湖

至德二年(757)至乾元二年(759年)三月之间,李白在58岁之时因附逆得罪而流放夜郎,“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等诗句就是此间所作;明代学者杨慎被谪滇南时路过桐梓驿(今桐梓县新站镇)曾去夜郎坝(夜郎镇)凭吊李白并有诗句“夜郎城桐梓,原来堞垒平”来描写夜郎风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