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普万花筒】影视剧中的“吐真剂”“实话药”等药物真的存在吗?

2023-03-19 1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小编,最近看剧看电影发现常常有这样的桥段:有人吃了某种药物,比如“吐真剂”“实话药”“坦白剂”等,就会说出真相。这种神奇的药物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其实,从古罗马时代,就有传说中可以使人吐露真话的药物,不过关于吐真药的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初。今天的“科普万花筒”咱就盘点一下“吐真剂”的那些事!

20世纪10年代中期,美国有位妇产科医生罗伯特·豪斯注意到,流行的产科麻醉药东莨菪碱会使患者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镇定状态,患者不仅会自发地絮叨,还可以回答豪斯提出的问题。豪斯医生随后发表了这一发现,自此,东莨菪碱成为最早发现的“吐真剂”。

东莨菪碱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胆碱受体阻滞剂,和我们拉肚子时常吃的颠茄是同族兄弟。它作为吐真剂的效用主要表现在其快速镇定效果上,患者会很快进入半昏迷状态,而在部分案例中,其运动性语言中枢功能得到保留,因此患者会出现多话絮叨的症状。两个症状结合看起来像在疯狂袒露内心,但根据不同的个案,东莨菪碱中枢作用也存在差异。患者可能会产生幻觉和意识障碍,有些患者则会引起语言表达障碍,可能说不出一句整话,更不要要求言语的真实性了。因此东莨菪碱作为“吐真剂”并不靠谱。

20世纪20年代,硫喷妥钠取代了东莨菪碱,它被认为是起效更快、威力更强的药物,因而成为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吐真剂”。

硫喷妥钠是巴比妥酸盐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阻碍神经信号的传递,让人镇定下来,早期被广泛当作安眠药使用。这种药物的成瘾性极高,过量使用是致命的,因此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把它当成安眠药。作为“实话药”的硫喷妥钠,其作用原理和酒精差不多,通过让人迅速进入半昏迷状态进而说出实话。其实,人在这时候说的话并不一定是实话,更可能是他想说出来的话。

总的来说,这些看似神秘的“吐真剂”首先都是一些起效迅速的短效精神药物,有些则是具有记忆闪回效应的致幻剂。但这些药物都有一个通病:打击面大,往往是多脑区同时作用,因此很难保证所述内容的客观性,而这些药物均有较广泛的不良反应,甚至还有致命风险。因此,经历了漫长而残酷的实验史后,人们发现使用药物作为吐真剂的可行性极低。

参考来源:新华网、中国科普网、人民资讯、新浪科技、上海科协、济南市科技馆

声明: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本平台旨在分享信息,让您了解更多信息,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立即处理。

原标题:《【科普万花筒】影视剧中的“吐真剂”“实话药”等药物真的存在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