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线上教育与国际教学治理——以“网课爆破”为切入点的考察

2023-03-23 09: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网课爆破”是全球新冠疫情蔓延背景下的特殊产物,通过在线课堂平台对上课师生实施网络暴力,扰乱教学秩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受害者死亡。互联网的隐秘性显著降低其犯罪成本与被发现的可能,进而,受害范围的局限性进一步导致公众认知的局限性,“网络爆破”现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施暴者在犯罪后依然可以逍遥法外,令人扼腕。直到2022年9月,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欧美国家不断披露、曝光“网络爆破”,[1]这种诡异现象才真正进入公众的视野,因“网络爆破”而消逝的生命在真正被注意到。

随着该现象被不断挖掘,公众对其操作流程逐渐清晰: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可以发现许多“爆破组”,对课堂或老师不满的学生泄露的课堂会议号及密码是这些“爆破组”的主要犯罪来源,极端的学生甚至以钱为诱饵,诱导犯罪。诚然,线上教育依托便捷互联网,适时满足了疫情下的教育需求,但世界范围的“网络爆破”已经说明“互联网+教育”模式仍存在其弊端,精品教育与网络暴力并行存在,这一问题凸显的矛盾,使得线上教育面对的问题激增,对疫情下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讨论也具备其必要性。

一、国外放开环境下的“线上教育”

目前,在国外疫情防控政策普遍早早“躺平”的环境下,学校回归“正轨”的线下教育的同时,部分地区特批了“虚拟特殊学校”,继续为学生提供线上教育服务。以俄勒冈为例,该州有20所虚拟特许学校,2021年以来,虚拟学校的招生数量大幅下降。[2]其反映的现象是,在该地区出现了用线上教育替代实体学校教育的需求。这种需求除了产生自对于疫情传播风险的担忧,还来源于对校园暴力的恐惧。

(一)线上教育遗留压力

耶鲁大学助理临床教授、教育改进中心创始人克里斯蒂娜·梅森表示,学校将采取相当大的行动来解决流行病引起的创伤,这种创伤已经为学校暴力创造了条件。由于大流行期间的教育方式成果不佳,许多学校都在向教师和学生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在学业上迅速赶上进度。[3]这种压力带了的影响在国外表现为暴力事件的大幅增加,Edweek研究中心于2022年年初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20-21年实行线上教育或混合教学的地区,有51%的单位反馈了学生暴力事件发生率相比疫情前(2019年)有所提高。[4]对于此类地区,2021学年有71%的受访者反馈了本学年学生存在“行为不端”的现象,而2020学年这一比例为52%。[5]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对于学生学习水平要求的持平下,线上教育在国外的实行未能达到教学预期。在疫情政策放开,教学重心由线上转归线下的同时,学生的压力随之上涨,校园暴力的风险也随之上涨。在某些枪械合法化的国家,校园枪击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

(二)校园恐怖威胁

2022年4月,尓湾的一名14岁中学生因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对学校的暴力威胁言论而被拘留。[6]11月,一名西塞罗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对另一名同学的暴力威胁言论后遭调查,警察在其家中发现了一把手枪,这名青少年被指控犯有大规模伤害威胁罪和持有枪支罪。[7]12月,俄亥俄州的一名学生因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对小迈阿密中学的威胁言论遭到拘留,目前正在少年法庭等待听证会。[8]诸如此类的报道还有很多,这里仅仅举出三个例子。与上文所述暴力事件不同的是,这些在社交媒体网络上发表的言论仅为“威胁”,仅表现出意愿而尚未采取实际行动。

二、世界范围内现行线上教育的“弊端”

1998年,美国杰·克罗斯(Jay Cross)首次提出线上教育概念,即E-learing(Electronic Learning)。他认为,这一概念的关键不在于“E”,而在于“learning”。因此,从中文释义来看,“线上”是实现“教育”的平台、媒介和手段。而着眼具体实践,这一平台并不能很好地还原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学功能,线上教育作为新兴教学模式,仍存在诸多弊端。

(一)教学不完具

线上教育虽然能够满足“视”、“听”两感,却不能满足“嗅”、“味”、“触”三觉。例如,中小学的科学、劳动等课程中所必备的实践环节都是线上教育所难以满足的。实践环节的削弱,对于处在该年龄段的学生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势必会造成对线上教育的反感与厌倦,而这种消极情绪一方面会在长时间存续的线上教育中不断积累,导致学生心理,甚至生理上的压抑;另一方面,学生不再受到老师的现场管理,而对课堂厌倦的学生更会做出消极举动,对课堂造成不良影响。

线上教育缺乏现实教学管理的强制性措施,学生的自制力在线上教学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的高中,有学生在疫情期间找到了全职工作,而线上网课的回放则是其实现“两全其美”的方法。无论学生是否能够平衡好工作和学习,教师的基本职能势必会被线上教育的“Electronic”牵制,即无法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和教学监测,进而导致教育能力的失真与教学进度的放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制力成为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杠杆,然而,对于中低年龄段学生而言,其自身往往缺乏自制力,因而更容易受到误导。美国埃尔金学院的老师指出,安德鲁·泰特在网络上的性别言论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他们每节课都在讨论有关仇恨与性别歧视的话题。而因为前期引导的缺失,这些试图引导他们走回正路的教师也成为了校园霸凌的对象。[9]

在“网课爆破”中,不可忽视的一点便是“网络暴力”,这种行为不止出现在对于网课秩序的破坏上。更有针对教师其人,甚至针对学生的网络暴力。近些年来,尽管校园暴力这一话题逐渐暴露在大众视野下,然而随着疫情时代教育阵地向线上的转变,这一话题被雪藏。在国外线下教育回归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又再度变本加厉地席卷而来。在传统的学校中,老师和同学彼此之间能够有更深的接触,老师对施暴者施加的外力可以相对有效地给予其引导,从而化解或制止校园暴力。近些年来,某些持枪合法化国家对于涉及枪械的校园暴力威胁或行为有着较为严格的管控,但对于日常发生的校园暴力行为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线上的网络暴力成本比之更低,也更难以被干涉。前述案例已经告诉我们,在网络的强大影响力下,与学生未建立羁绊的教师难以为学生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这暴露出了线上教育在德育功能上的严重缺失。

(二)平台不完备

线上教育高度依赖设备与技术。在设备的覆盖上,并不是所有学生家庭都可以负担得起昂贵的电子设备。在全世界范围内,网络基础设施较差的国家,如尼日利亚、秘鲁、阿尔及利亚、菲律宾和斯里兰卡却难以保障全体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10]具有门槛的线上教育与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普适性和公平性有一定的相悖。部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可能会因为硬件因素而大受干扰,最终对线上教育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

国外的网课平台多见为Zoom、Webex Mee、Google Meet等,均存在准入门槛低、身份识别难的弊端。通过会议号和密码,或是扫描二维码等方式,无论是谁都有可能进入网课现场。倘若采取提前审批的形式,则会凭空产生事前统计的工作量,对于人员变动频繁的大学教学以及讲座来说并不方便。

“网课爆破”的主体年龄较低,有许多“爆破手”自发地结为不良社会团体,主动宣传、接单。它们采取的手段往往是一种较为低级的方式,如播放音乐,辱骂,甚至播放不雅视频等方式起到干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及时的功能更新停止其行为。但仍要注意的是,授课的教师群体年龄差异化极大。中年和老年教师大多习惯于传统的线下教学,难以接受和熟练使用网课平台。因此,学校应该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平台的使用以确保教师能够实现其所需的基本操作并能够及时运用更新的功能阻止即将发生的“网课爆破”。

(三)规定不完善

在疫情暴发后,学校不得不选择线上教育的时候,如何进行考勤,如何组织考试等都是打破传统教学体系的挑战。即便现下的学校出台了电子签到,双机位考试等方式应对难题,仍旧避免不了签到后便不再听讲以及在线上考试中钻空子的学生,如果说考勤和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负责,线上教育的考勤和考试则让传统教学组织体系下的学校对学生难以完全负责。根据国外对线上考试的调查显示,线上监考并不能完全避免作弊的行为,同时线上教育事实上比传统考试增添了更多的人力成本。[11]

针对“网课爆破”这一事件,该行为在“爆破手”眼中并非是一件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们将其视作“整活”。相比于真正参加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这些校外人士并不受学校相关规定的约束。由于其“低龄化”的缘故,法律对其的约束力有限。但究其根本依然是其在认知上对“爆破”行为性质的忽视。

国外线上教育的乱象将其弊端充分暴露了出来,警示了所有使用者它的双面性与复杂性,也为线上教育的完善提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线上教育作为手段,并不会脱离使用者、维护者而单独存在,国家、学校等也会成为线上教育掌舵人,引导其走向。因此,从国家层面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从学校层面重视在线上教育中增强针对学生的合理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努力建设师生与学校间良好稳定的学习氛围,正确处理学校中广泛存在的校园暴力问题,并积极对线上教育加以改良,是整治“网络爆破”的有利手段。相信“线上教育”未来在世界范围内必然会发展成为具有独特优势的,更加稳定的、服务于教学的优良工具。

 

(作者: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本科生 闫天行 本文系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首期“领潮行”写作营阶段性成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1] 曝光主体以在校学生居多

[2] https://www.opb.org/article/2022/08/16/these-oregon-students-chose-to-start-high-school-online-rather-than-return-to-classrooms/,报道机构为Oregon Public Broadcasting.

[3]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k12/articles/as-students-return-to-school-so-does-school-violence

[4] 报告中未注明暴力事件的具体类型。

[5] https://www.edweek.org/leadership/threats-of-student-violence-and-misbehavior-are-rising-many-school-leaders-report/2022/01

[6] https://ktla.com/news/14-year-old-irvine-student-arrested-for-online-threat-of-school-violence/

[7] https://www.syracuse.com/crime/2022/11/gun-found-at-cny-students-home-after-she-threatened-violence-at-high-school-deputies-say.html

[8] https://www.wlwt.com/article/student-in-custody-social-media-threat-little-miami-school/42151775

[9]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k12/articles/as-students-return-to-school-so-does-school-violence

[10] Surfshark:《2020年数字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11] https://theconversation.com/online-and-in-person-exams-both-have-problems-thats-now-clear-unis-have-a-window-of-opportunity-to-do-better-184320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