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可自愈和磁电变形能力是4D打印的基础

2023-03-23 11: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基于3D打印技术,西班牙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开发出了一款应用于生物医学的4D打印设备,该设备通过加入物理部分(硬件)和控制设备的电脑程序(软件)来实施精准打印和控制打印成品,由此给打印人造器官和其它人造生物医学产品增添许多可能性。

这款新研发的4D打印机使用直接墨水书写方式打印,打印墨水则含有直径为5µm的磁性颗粒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是作为软电子产品、软机器人或人造活性组织器官的理想候选材料。因此,科学家们在开发4D打印机的过程,只需控制墨水中磁性颗粒大小和流出的速度,并让打印机喷嘴获得足够的墨水。同时确保打印材料在硬化后能保持特定的形状和硬度,便能做出理想的3D产品。

“这项技术不仅让我们能够控制打印三维结构形状,还能让我们用外部磁场去改变它们的属性或几何形状,或者在它们变形时,拥有改变其电学性质的能力。” 该项目的研究负责人、连续介质力学和结构理论系教师丹尼尔·加西亚·冈萨雷斯表示,该4D打印机除了基本的3D打印功能外,还能额外对材料进行编程响应,使打印的材料可以在不同磁场作用下发生形状变化,或者改变其电性能。这为设计软机器人(电子零件少且柔软的机器人)或智能传感器和将信号传输到不同网络系统的基板,以及其他应用设计打开了大门。

此外,4D打印技术研究方向是将用具有机械性能的材料,进行多功能结构开发,最终做出拥有模仿大脑或皮肤等生物组织细胞。这些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外部刺激(例如磁场或电流)驱动时改变其形状或特性,原因是打印材料中有磁性颗粒,能透过引导进行改变型态。使用该材料做出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时,只需将这些断裂的部分聚集一起,它们就能再次融合恢复到原本的结构。

“我们可以考虑将身体与传感器连接,通过电导率的变化收集关于我们的运动信息。” 冈萨雷斯表示,材料的自我修复能力使传感器具有发送信号的特性,例如人体的关节受伤需要修补,可以在关节上添加这种材料。“当材料出现裂痕时,则会对患者发出警告信号,这时只需要患者放松关节,该材料就会实现自我修复和愈合。透过这种方式,可以对患者受伤处,进行术后的健康风险评估和观察身体复原状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