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络安全】家里有矿?那你怎么敢随便与人屏幕共享?

2023-03-24 16: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前不久,小王收到一条自称是某借贷平台“客服”的短信,由于小王曾在该平台贷款,因此没有怀疑对方的身份。短信显示她在该平台的账户活跃度过低,将要收取600元/月的绑卡保护管理费,卡内自动划扣费用,如需解绑则需要添加“客服”的联系方式进行操作。随后,小王添加了对方的QQ,在对方要求下开启了“共享屏幕”,并按照对方的步骤输入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等信息进行解绑。然而,下班回到家后小王才发现卡里的两万余元全部被盗刷。

诈骗套路

伪装身份

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公检法或者是各种平台的客服,利用事先获取的个人信息,编造理由,对事主实施精准诈骗。

引导下载软件

在取得事主信任之后,诈骗分子会引导事主下载具有共享屏幕功能的会议软件,这些会议软件几乎都能在软件应用市场直接下载,事主也会进一步打消疑虑,增加上当受骗的几率。

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会以指导操作等各种理由,要求事主开启“共享屏幕”功能,进而获取密码、验证码重要信息实施诈骗。

防骗指南

共享屏幕是大部分网络会议软件中都具备的功能,便于实时演示或教学,只要打开了共享屏幕,你手机上的任何信息都会被对方一览无余,包括输入的支付密码、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等等。所以当在你在与诈骗分子共享屏幕时,就相当于把你的银行账户交给骗子操控,也就等于你和骗子共享了钱包。

那么该如何正确退出共享屏幕?正确退出的方式不是单纯的切换回主屏幕,或者切换到其他软件中,而是在打开共享屏幕的软件中点击“停止共享”,才能正确退出。

提醒各位小伙伴

不要以为不转账就不会被骗

不要和陌生人使用“共享屏幕”功能

谨防上当受骗

原标题:《【网络安全】家里有矿?那你怎么敢随便与人屏幕共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