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止不休》导演王晶:理想主义有点大,但我们真的相信它

2023-03-27 07: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曹乐溪

《不止不休》上映的第二天,导演王晶携主创来到自己的家乡太原做路演。

豆瓣开分7.4,这个讲述见习记者韩东通过追索事件真相、试图改变一亿人命运的故事,口碑发酵仍需要再飞一会儿。

电影看似在描述20年前纸媒黄金年代,调查记者坚守新闻理想的正义感,但韩东为乙肝战友四处奔波的热血和勇气,又似乎与当下我们每个人参与社会的态度,息息相关。

在贾樟柯身边工作十多年,王晶与贾樟柯的关系,与电影中韩东和带自己出师的资深调查记者黄江的关系,隐约形成某种互文。

比技艺更深刻的传承,也许是精神。贾樟柯曾说,能够改变,不固执的时代,就是黄金时代。

王晶亦相信这种改变的力量。

“黄江对韩东,是爱之深责之切”

采访完山西矿难遇害者家属后,韩东纠结于记者的职责是客观报道现实,还是能够改变世界。黄江不动声色地点燃一支烟,对怀揣理想主义的年轻后辈说,咱们做记者的,改变不了什么的。

“黄江太懂韩东了”。王晶还记得《不止不休》首映时,有观众问张颂文,如果26岁的黄江遇到是否发布乙肝携带者代检报道的选择时,他会做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当在西祠胡同论坛发掘笔友“有匪”,当首次在报社撞见来应聘的韩东,瞥见他手上拿着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黄江从韩东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爱之深责之切,是王晶对于这对媒体人师徒关系的理解。“黄江希望给韩东一个快速通过的桥梁,让他抵达更好的终点,这当然是一种爱的表达。不过是不是让他承受一些应有的试错,也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呢?”

在乙肝代检调查即将登上头版头条的前一晚,韩东与黄江因为撤稿而爆发激烈冲突。黄江质疑韩东同情心泛滥,“你不要以为一个人可怜,就没有错。”

而韩东却坚持追求真相,“那也有可能是我们错了!”

“人无法规避自己的来路。”王晶谈到电影翻译英文字幕的一个细节,“黄江一直在用‘同情’这个词,因为在他看来,韩东很多时候是带着同情心在做事,我们与翻译老师讨论,它应该译为同情(sympathy)还是共情(empathy)。”

虽然都坚守新闻理想,但黄江与韩东的背景不同,他是北京土著,报社风云人物,起点比高中肄业就进厂打工的白客要高许多,“可能带有一种天生地向下俯视的视角去看很多事情。”

在王晶看来,面对矿难遇害者家属痛哭时的触动,对于乙肝携带者被歧视与贴标签的感同身受,“对韩东而言这个东西是共情。”

戏里黄江与韩东不欢而散,戏外电影开拍时,张颂文曾对白客说,你不要跟我做朋友,“当时白客脸都白了(笑)”。

因为在《不止不休》中,黄江与韩东是上下级关系,两个角色间是有微妙距离感的,所以张颂文和白客有意在片场保持半生不熟的关系。

但王晶也注意到,“他们经常会在开拍一场戏之前,背着我偷偷聊半天(笑)。我也非常想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作为导演,他习惯的拍摄方式是前期对人物做更多准备。“给白客和颂文老师多创造一些和记者、人物原型参考们碰面的机会。一方面让他们对这件事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拍摄过程中,我们反而不太会讨论人物是什么,讨论更多的是当下具体的反映。”

比如报社对峙那场戏,当韩东说出也许是我们错了时,围绕黄江如何反应,张颂文、白客与导演沟通尝试了多种可能。最终,黄江选择用更强硬地“你错了,还是我错了”回怼,呈现出两代媒体人价值观的针锋相对。

“电影毕竟篇幅有限,颂文老师也好,白客也好,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贡献出了最准确的人物关系,”王晶认为。

《不止不休》中,对于黄江与韩东的和解并未展开叙述,当韩东在火车站看到自己写的《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被刊在头版,报纸与当初自己手中的笔一样载着梦想飘上天空,一切尽在不言中。

“颂文老师也跟我说,黄江在最后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他对那篇报道的态度是什么,但他认为那个态度,对黄江这个人物而言非常重要,还是要让观众明确感受到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花了一些笔墨。”

不止不休的人性力量

从潜入招待所调查山西矿难实情,到卧底乙肝代检团伙,《不止不休》对于调查记者工作危险性的描述,并没有刻意渲染得惊心动魄。

王晶坦言,在耗时两年的剧本创作中经历过反复的过程。

“在具备典型性的社会议题中选择报道乙肝这件事,我们是比较笃定的。选取素材时有意规避掉调查记者深入虎穴的感觉,是因为我们希望找到不是与事件、而是与人联系更紧密的东西,”他觉得,“乙肝报道讲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心,它是韩东这个年轻人产生具体连接的最有效途径。”

2003年,题为“中国1.2亿人的反歧视主张”的报道中提到,芜湖青年张先著在招录公务员工作中,因为体检查出携带乙肝病毒而受到不公正待遇,决定起诉当地人事局。

王晶与编剧团队翻阅了大量当时的媒体报道,“有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但怎么去讲乙肝人群的故事,我们曾经试图用特别戏剧化的方式去呈现。但后来又做了一次集体反思,觉得这样反而把这个人群所遭受到的那些普遍性的东西弱化掉了,所以后来把故事方向做了调整。”

电影中,韩东去走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镜头采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这些场面是真实发生的,王晶让白客以记者的身份与受访者聊天,观察与感受乙肝战友们坦露心声时的自然反应。

山西矿难报道的片段,聚焦在韩东潜入招待所,目睹煤老板用几万块钱让遇难者家属签下“封口”承诺书的过程。没有义愤填膺与壮志激昂,对于生命在灾难面前轻如鸿毛的悲悯,更触动人心。

王晶告诉叨叨,这个事件在拍摄时其实有一些另外的可能性,在后期剪辑取舍中,“最终找到了一个目前对我而言最好的解决方案。”

作为《不止不休》的监制,贾樟柯导演在片中客串的山西煤老板出场不多,却贡献了令人难忘的精彩表演。

这场威慑旷工家属的戏,“拍得很顺利,大概2、3条就过了,贾导没演够!(笑)”

“刚开始大家也是开玩笑,诶你得参演一下啊,都觉得他是个好演员。”王晶坦言请贾导出镜其实是意外,“后来我发现有一个角色,我找不见人演,我就向他伸出了求助的双手。”

“他说有几场戏,我说只有一场戏。他就感慨,一场戏我也要好好演啊。”

对王晶而言,贾樟柯是黄江般的存在,也是自己踏入电影导演之路的启蒙。

他还记得最初看贾樟柯处女作《小武》时的震撼,是当头一棒的感受。

“那个东西离我太近了,他生活的城市离我生活的城市开车只有1个小时的车程。电影里出现的人,跟我身边遇到的很多人都是相像的,但它又是那么不一样的存在,它打开了你的可能性。”

但刚从电影学院毕业时,王晶尚未畅想掌镜大银幕。

“现在的年轻人如果学电影、喜欢电影,毕业之后写剧本去参加创投,还是很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对于我们那会儿来说,如何拍电影好像也没有特别明确的通路。”

拍了一两年广告,也拍过一点纪录片,直到2010年为韩杰导演做《Hello!树先生》的副导演时,王晶才正式认识这部戏的监制贾樟柯。

在零下30°的东北拍摄两个月的心力交瘁,促成了之后他加入贾樟柯团队工作的缘分。在《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等多部电影中做执行导演的经历,让王晶积累了更多从业经验,独挑大梁做导演的梦想也在厚积薄发中破土而出。

从《不止不休》的制作班底,就可以看出贾樟柯对于王晶这部处女作的重视:摄影指导余力为,灯光指导黄志明,美术指导刘维新,声音指导张阳,作曲半野喜弘,剪辑指导马修等等,都是熟悉的“贾家班”阵容。

“贾导对你是不是也是像黄江对韩东一样,爱之深责之切?”我们问导演。

“贾导他会爱之深,”王晶笑道。“责不责不知道了,看上映之后的状况。”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看完《不止不休》,有网友戏称这部电影让人梦回“乐夏”狂欢:大波浪、Joyside、超级市场等乐队的歌曲作为配乐穿插在故事中,主题曲《If there is a tomorrow》唱出了韩东在困境与迷茫中一腔孤勇,追寻新闻梦想的心声。

摇滚乐是王晶的个人偏好。

“我大学时最愉快的时光,都是在五道口看摇滚演出的时候度过的,所以在电影里面夹带私货(笑)。当然,它和电影想表达的主旨精神也是一样的,都存在不妥协于现实,希望打破陈规的生命力。”

电影中的韩东,拥有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侠客精神,用刀尖刺破被掩盖的真相,为不平事勇于发声的执拗与倔强,看似有些异类。

“理想主义说起来有点大,但我们是曾经真的相信过它:我有理想,我有改变的愿望、向上的渴望,这是不用加诸原因的。”

在收集新闻素材的过程中,王晶看到了很多类似于韩东的真实人物成长轨迹。

“在纸媒疯狂上升的黄金年代,不会把门槛收得特别窄。我印象里采访过的很多记者前辈,有学法医的,也有像片中白客这样,高中没有读完就在工厂里上班的。那个行业在当年具有的可能性和包容性,反而是它鼎盛期最好的证明。”

《不止不休》中,曾两次露出文章中的一句话:这世上的事,有哪件是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这可能是电影在北漂追梦、乙肝与矿难报道等议题背后,最希望讲述的内核。片中借姚主任的口,揭示了对于社会心态的某种隐忧:很多时候大家在面对一件事情时,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凭心而言,我们为什么要写一个发生在20年前的故事?如果它没法关照到当下的话,我们做这件事还有没有意义?”

在王晶看来,共情能力是生而为人最可贵的品质,“人是有社会属性的,我们参与社会的态度是什么,我们能否感知他人遭受的那些苦难与困境?这可能需要一点时间,让大家去消化这个东西。”

在社会良性发展的进程中,想要理想的生活,怎么也得有点儿理想主义的精神。掷地有声的表态,有时候不需要大声宣扬。

王晶最喜欢的摇滚乐队是涅磐(Nirvana)。电影里,他让韩东对着张博,说出了那句科特·柯本的摇滚史言,“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喜欢本文的话,点击顶部【AKA桃叨叨】关注,这里不缺好故事~)

原标题:《《不止不休》导演王晶:理想主义有点大,但我们真的相信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