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造黄谣、闯女寝被开除学籍,媒体:如何让青春不在违法边缘徘徊

2023-03-27 20: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我们既要揪出并惩罚违法犯罪的人,更要教年轻人如何面对青春的冲动。

自苏州大学赵某某、南华大学何某某造黄谣被学校开除后,又有南通大学张某某夜闯女寝被开除学籍,近期几起引发强烈关注的事件,均以较快的处理和较严厉的惩罚,给了公众一个答案。

相关报道:

开除学籍!凌晨最新通报何某某,取消资格!唐某某(22岁,在读研究生),行拘10日!

不过,也有一种比较突兀的声音,尤其在南华大学何某某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取消推免生录取资格后,有人认为学校对此类行为处罚过重,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实在不易,如果因为造黄谣就让多年努力付诸东流,实在可惜。

可惜吗?当然可惜。但凡苦读十几年的人都知道,这一路不仅是个人的付出,还有一个家庭背后的强力支撑,加之其在学校表现优秀,自然让这种遗憾感多了几分。可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能只在学业上优秀,而在做人上违法。当他们将同学的照片P成黄图并上传网络之际,当他们踏入女生宿舍之时,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是他们自己,将个人的学业、前途抛在了一边。

该罚吗?当然该罚。但凡代入受害者身份,就无法忍受这样的侮辱。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明明没做伤害别人的事,却被造黄谣泼脏水,遭受无妄之灾。这当然需要依法惩罚来抚慰受害者的心灵,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操作。更何况,有些造谣者事后还没意识到自身问题,甚至没一句诚恳的道歉,这如何能放任?

犯了错,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公安机关的处罚有法可依,学校的处理有规可据,就不存在惩罚过重的说法。

不过,另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再严厉的惩罚也只是事后弥补,更该重视的理应是事前干预:即如何不让更多年轻人犯错,如何不让他们的青春在违法的边缘徘徊。这不是要为犯罪者寻找庇护,而是避免更多人被伤害。

看看这几天的类似新闻。黄谣之外,还有某大学男生对女同学发表不当言论并偷拍,也有“孙笑川吧”被指有大量侮辱女性贴文,还有高校男生闯女厕所事件。事实上,对异性的好奇与幻想,也并不只表现在男性身上。浏览网络,不乏女性群体“口嗨”的现象,甚至还有一些极端女性粉丝捏造自己与男明星的绯闻进行传播……一件件,一桩桩,让人心生不安。这也侧面反映出,在极端违法犯罪个案背后,存在对两性关系过度关注、乃至走向极端的心理,如不及时干预,则容易逾法越规。

别惊慌,性不是洪水猛兽,对异性的关注不过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夸张点来说,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被荷尔蒙控制的一生呢。尤其在青少年阶段,随着身体发育,性意识萌动,自然而然容易将更多视角投射到异性身上。在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路上,每个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认识自己的身体、生理与心理的。但对于性,也不应放纵,倘若成长过程中,对性由好奇转向沉迷,也是“自我”的一种丧失。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人们的欲望在真实生活中受到压抑,就会在幻想中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使自己得到满足”。所以不排除一些极端行为的背后,是生理和心理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引导,而不惜以违法犯罪方式求得代偿性满足。

因此,根治“造黄谣”,也应正视这一问题存在的复杂社会、心理、教育因素。我们既要揪出并惩罚违法犯罪的人,更要教年轻人如何面对青春的冲动。不仅要正视他们对异性的“特别关注”,也要深入剖析他们一些不正常的行为、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加强性教育,进行心理引导,普及法律知识,才能尽可能减少类似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我们都必须站在这样的角度考量:每一条黄谣背后,都有一个无辜的受害者,一个走上歧途的违法者。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原标题:《造黄谣、闯女寝被开除学籍,如何让青春不在违法边缘徘徊》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