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座|赵俊杰:国祭圣山——长白山神庙遗址的发掘

复旦大学历史系 张楚珏 整理
2023-04-01 13:37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2023年3月23日晚,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历史考古系主任赵俊杰教授在复旦大学进行了题为“国祭圣山——长白山神庙遗址的发掘”的线下讲座,详细介绍了长白山神庙遗址发掘过程及最新情况,并就发掘中所见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讲座由历史学系陈晓伟副教授主持。

图一  从神庙遗址远眺长白山

讲座内容共分为五部分。首先,主讲人先介绍了遗址概况。长白山神庙遗址原名宝马城,据传为唐代刘仁轨征高丽时在此地得有宝马,故名宝马城,但经考证此说或较为晚近。遗址地址位于今吉林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长白山天池以北50公里处。

遗址早年被认为可能是唐代渤海时期的驿站或州府,但2013年的试掘结果表明其为金代高等级建筑址。2014年至2019年,共计进行六次主动性发掘,总发掘面积近5000平方米,目前确认的神庙遗址的所有构成要素都已经得到全部或者局部的揭露,已经具备了开展复原研究的条件。

遗址门殿为分心斗底槽结构,正中开门,前有“三瓣蝉翅”慢道,后有台阶踏步通入院中,两侧接回廊。回廊中为夯土面不铺砖,其外侧有墙体,里侧无墙开敞,且两侧铺砖存在差异,其西南角有相对完整的大型鸱吻以树立形态出土,应为备品存放处。门殿后的庭院内有两个对称分布的亭式建筑,其础石中有十字槽,或用以嵌入榫头。院中铺石,不过破坏较为严重,不如前殿院内保存完好。

工字殿部分为遗址的主要建筑单元。前殿前出月台,当心间或为放置山神像之处,为扩大面积而作移柱处理。殿前两侧设有踏步,可见栏杆终结石构件,露道连通回廊,西侧踏步保存较为完好,尚能见到垂带与台阶痕迹。前有鹅卵石墁庭院,使用料礓石和黄土垫平压实。而通过连廊与前廊连接的后殿,无内柱,使用方砖铺地,后殿北侧原应亦有踏步及栏杆。前后殿大小近乎一致,但后殿庭院有所不同,院内不铺石而是铺砖,但受限于发掘面积,两者交界处情况尚未完全解决。

在遗址东南角有神厨,作为加工祭品处,是遗址中唯一有灶的地方。其础石有方有圆,方础石或为垫平台基的承础石,其上再加垫圆础石。屋内操作间为下沉式,靠南,巧妙利用西北高、东南低地势,朝北引烟,通过四条烟道,经过炕后由烟囱排出。

遗址回廊的东北角与西北角并有廊屋,大小一致,西北角廊屋南墙外也发现大量脊兽,是第二处备品存放处。东南角作为排水系统出口,筑有砖构暗渠,在汇水及靠东墙侧,还有护石包砌,防止水流冲刷造成损坏。而在遗址外墙东北角,有第三处筒瓦的备品堆积,物品未使用,按五个一摞整齐码放。遗址东墙外约200米发掘有一大一小两个窑址,还能见到其中烧制砖瓦的摆放情况。此外,还留存有一口保持金代原构的水井。

图二  遗址2016年发掘区全景

遗址出土遗物主要有兽面瓦当、鸱吻、脊饰及其他各类遗物,并出土有带有字样的玉册残块及其龙纹褾首。

考古发掘工作在理念上也有所创新:一是出土瓦件按探方、种类码放,为建筑复原研究打下基础;二是注重窑址废弃堆积的清理;三是对重点遗迹全程实施跟随性三维数据采集;最后则是具有原创性的保护性回填尝试,防止遗迹受到进一步破坏。

进入第三部分,主讲人着重讲述主要学术认识与遗址意义。从年代上讲,此遗址始建年代和主体使用年代均为金代。遗址建筑坡地起建,一体规划,布局严谨有序;建筑构件有渗碳处理,工艺精细;建筑用材则主要为红松与落叶松。根据遗址内出土的“癸丑”字样玉册残块及存世文献对照,以及遗址和长白山主峰的严格对望关系,可以确定该遗址应该就是金王朝修建的长白山神庙故址。这一遗址保存状况较好,揭露面积大,是最为重要的金代建筑遗址之一,具有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得以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三  玉册残块

而在“初步研究”的第四部分,主讲人先分析了脊饰与屋顶关系和瓦当制作工艺两个问题。前者涉及依据张嘴、闭嘴形态和物件大小四类脊兽在门殿安放的问题,对门殿的屋顶复原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对各类脊兽数量、出土位置的综合精细分析,结合套兽、陶鸟、迦陵频伽等其他遗物形态,基本认定门殿东侧集中出土的各类建筑构件应是置于地面用于维修替换的构件,门殿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其上构件亦能推测还原。至于瓦当的制作问题,可以依照其纹饰、浮雕制作、与筒瓦连接看出其中存在的退化关系。

其次,则是遗址的建筑布局及规制,遗址建筑不论是单体建筑形制还是建筑组群布局特点,都可以和存世图像材料或是实体建筑留存有所照应。若将金代长白山与五岳祭祀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虽然长白山祠庙建筑规制虽未能与五岳并举,但在祭祀礼仪、每年春秋两次致祭等方面,仍旧能凸显金朝对于长白山祭祀的重视。

最后,主讲人展望了长白山神庙遗址的未来规划,抒发了自己对于遗址发掘的一些感想,讲座报告内容到此结束。陈老师做简短总结,指出我们可以从金世宗恢复女真传统旧俗的背景中审视长白山祭祀的意义。然后讲座进入讨论环节。

有同学提问,长白山神庙仿造汉式五岳建制设立,除了原有的表达对长白山的崇拜,其中是否还有其他女真色彩的物化内容?在仪轨上是否有所体现?赵老师回答道,其中物化的东西已经不见,但其本身作为一个在原始森林中开辟出来的景观,已是非常接近长白山,建设殊为不易;至于仪轨方面,则可以在《大金集礼》中找到明确记载。

有老师则从技术问题上着眼,发现殿与廊的建筑形制、尺寸等与《大金集礼》文献记载的大小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探讨后,赵老师认为其中所记东廊斋厅有可能是使用软隔断设立,而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发生冲突时,面对此遗址保存相当完好的情况,按他的理解或许还是应该以考古材料为准。有老师进一步对其建造工匠是汉人提出设想,赵老师肯定了这一说法,因为神庙依据营造法式建成,应该是使用的从金中都(今北京)调来的工匠。

经过两个小时,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在座师生对长白山神庙遗址的最新考古进展有了一定的了解,收获颇丰。

    责任编辑:黄晓峰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