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睡眠日上热搜,广东人全国最晚睡

2023-03-30 10: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3年3月21日

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

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

“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然而,#广东人上床睡觉时间全国最晚#的标题却登上了微博热搜,不难发现,“晚睡”成为了广东人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标签。

广东人为什么这么能熬夜?广东人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广东人的睡眠情况令人忧心。

(图源微博)

广东人的睡眠情况

报告发现,广东人熬夜情况非常严重。据《2021都市打工人睡眠报告》报告显示,最能熬夜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及广州,睡觉最晚的是广东省,平均上床时间是23:55。

报告指出,玩手机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六成上班族受其影响。

报告显示,都市上班族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5小时,睡眠时间可以达到8小时以上的人仅22%,6-8小时约53%,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占比25%。其中,35岁以上的上班族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是什么阻碍了广东人睡觉?

2022年3月19日,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上班族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5小时,25%的人群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有47%上班族反映睡眠质量不佳,仅有30.6%上班族深度睡眠时间达标。

广东人晚睡原因有很多,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01.地理因素

据报告,最能熬夜的城市主要在发达城市,广东省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这些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和创新高地,离不开时刻运转的大量打工人和创业者。

为了追求事业成功和生活品质,城市的人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白天为工作忙碌,甚至晚上还要加班,导致无法按时入睡或保证充足的睡眠。

02.习惯因素

很多人觉得睡眠并不重要,把本该睡觉的时间用来学习、工作和娱乐,常常接触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而手机等电子设备又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

这些电子设备提供的海量信息和娱乐内容,让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同时它们发出的蓝光能够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生物钟调节,导致延迟入睡时间或降低深度睡眠比例。

03.心理因素

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过重、脑力劳动过度、劳逸结合长期处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医学上叫做“焦虑性失眠”。通常表现为过度的焦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等情绪而出现的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低。

失眠时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中,日常生活中则无精打采、缺乏活力。

04.节气因素

人的睡眠模式可以受到季节的影响而出现周期性的波动,恰如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后,春阳之气上升快,人体的代谢增强,情绪波动增大,加之气温经常骤变,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诱发肝郁、失眠等问题。

世界睡眠日当天也是春分,“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每年初春第一天,正是要在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作用的重要节点,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睡眠障碍症状有哪些?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紊乱的睡眠容易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导致出现疲乏、无力、头晕、心烦、急躁、健忘等以至于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情况。

根据《健康睡眠新时代: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的研究数据,人们普遍存在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失眠等问题,睡眠质量差、醒后易疲惫、易困乏是人们最直观的睡眠障碍症状。

睡眠障碍存在的威胁

1.疲劳、工作能力下降;

2.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3.情绪低落,敏感,可能诱发焦虑、抑郁,甚至造成精神疾病;

4.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甚至耳聋耳鸣;

5.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新陈代谢减缓,身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流行病风险增加;

6.皮肤受损,衍生皮肤病;

7.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

8.患心脏病几率提高;

9.可能增加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如何调整以克服睡眠障碍

专家提示,大部分睡眠障碍其实可以靠自我调节来缓解,具体有以下建议:

1.尽量不玩手机,关闭电子产品;

2.少吃或不吃东西,尽量减轻入睡时的胃肠负担;

3.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巧克力等;

4.减少用脑,给大脑一个放松和休息的缓冲时间段;

5.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兴奋和过于悲伤都对睡眠不利;

6.每天按时作息,规律作息;

7.适当午睡,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8.睡前洗个热水澡或者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营造舒适感;

9.创造黑暗的睡眠环境,刺激褪黑素分泌。

一个好眠才能带来一天的好状态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

愿大家放下心中琐事

早点睡觉积蓄次日能量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赶紧关注我吧

来源:广东科普、南方新闻网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