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爷大妈把广场舞跳出专业水平,背后是90后们一年的辅导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2018-07-09 20:2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7月9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霞棐剧院舞台上,排舞《寂寞的鼓》的上演。66岁的羌培瑛与同伴们跟着欢快的节奏,跳出了轻盈的舞步。

这是第三届“师大杯”上海社区舞蹈展演暨学生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现场,展示2015级的25名学生各自做“小老师”一年的成果。

来自于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宝山区罗店镇、杨浦区平凉街道、闵行区古美街道、徐汇区田林街道的大爷大妈参与了现场的表演。

接受了上师大舞蹈系“90后”小老师们150课时的辅导后,这些五六十岁的退休大爷大妈把“广场舞”几乎跳出了专业水准。

舞蹈表演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摄

上师大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签约共建了首个“上海市社区文艺指导员舞蹈实训基地”,已为上海各区县近20个街(镇)社区的文艺团队进行了舞蹈课程辅导504次,总计1008课时,创编创排舞蹈作品30多个。

大爷大妈对“小老师们”赞不绝口

羌培瑛来自于宝山区罗店镇社区,她是以舞蹈“零起点”的水平参加镇里的舞蹈学习。

“退休了,想锻炼身体,自己喜欢舞蹈,决定开始学习舞蹈,镇里的舞蹈学习几乎是免费的。” 羌培瑛说,每周一次,上师大的小陈老师会来辅导,她特别有耐心,教导专业的柔韧度等。

她认为,这批上师大舞蹈系的学生很有朝气,跟他们学习很开心,觉得自己也变得年轻了,“每天早晨在小区里跳广场舞,锻炼身体,如果没有小陈老师专业的指导,无法跳出目前的水准。”

羌培瑛口中的“小陈老师”,是上师大舞蹈系大三学生陈佳颖。生于1997年的她及同学为罗店镇大约20多位大爷大妈辅导了1年的舞蹈,拉丁、踢踏、芭蕾都有,她亲切地唤羌培瑛为“羌阿姨”。

学生们的年轻活力,感染着社区舞蹈学员们,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小老师们”被社区大爷大妈交口称赞,他们普遍表示,跟小老师们学习是快乐学习、快乐舞蹈。

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应用型舞蹈人才

据上师大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高娟敏介绍,举办“师大杯”上海社区舞蹈展演暨学生实践教学成果展示,不仅检验学生通过一年的社区实践活动,其舞蹈教学、编创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情况,这一的活动也打破了学校的“围墙”,使师生和社区居民之间积极交流,让学生接触社会所需,加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实现大学办学“服务社会”的宗旨。

此举也开创了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舞蹈系要培养“通舞艺 懂舞论 能教会编”的应用型舞蹈人才,对陈佳颖等“小老师们”而言,近一年的实践教学锻炼,让自己初步接触了社会,在教学与创作中发现自身不足,并主动地去学习提高。在教学、编创、排练及展演组织中,“小老师们”也提升了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增强了职业使命感。

徐汇区田林街道的文艺团队的带教老师,是上师大舞蹈系2017届毕业生邓文韬。他从大三起成为了该街道演出团队的老师,毕业后以社区文艺指导员的身份,长期指导田林街道舞蹈队约20名学员,一周两次,每次两小时。

邓文韬说,从他踏入上师大校门时,就已坚定了要走教育这条路,自己在校学习的多为专业舞蹈教育,而从实践中学到了群文教育方法、编创过程等。

“上海市社区文艺指导员舞蹈实训基地的创建与社区舞蹈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上海社区舞蹈展演暨学生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这些举措都是具有创新性的艺术教育模式,无论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还是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高娟敏说。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