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短板”如何变“潜力版”?蓬恩深化结对协作,携手实现现代化!

2023-04-01 18: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3月30日下午,蓬江区副区长吕文光带队来到恩平市,开展蓬江—恩平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工作交流会,深入了解前期结对成效,找准帮扶发力点,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坚实基础。恩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何坚培参加活动。

“蓬江和恩平产业基础不同、发展重心不一,在区域空间上完全具备协同发展的优势。”吕文光表示,双方要抢抓发展机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协同落实市委“1+6+3”工作部署,依托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深入推进两地融合发展,打造更多亮点工程,把经济薄弱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共同携手实现蓬江、恩平现代化,助力江门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

“今年一季度蓬江区有关领导多次带队来到恩平,恩平跟蓬江两地兄弟之情也越走越亲,合作程度越来越深。”何坚培详细介绍了恩平市农业发展基本情况。他表示,恩平农业种植优势突出,但短板同样明显,很多农产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希望接下来继续发挥蓬江区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创新协作方式,推动有实力的重点企业与恩平市对接,激发恩平市落后农村的内生动力。

当天,双方还参观了恩平市沙湖镇杜阮凉瓜种植基地(上凯村)、良西镇水稻种植项目、沙湖镇三鸟市场项目等,了解恩平市乡村振兴最新成果。

“杜阮凉瓜恩平种,恩平特产蓬江卖”

区镇村齐发力 变短板为“潜力板”

在恩平市沙湖镇杜阮凉瓜种植基地——上凯村,一月份种下的6000棵杜阮凉瓜苗,目前已经进入开花期,部分瓜苗甚至长出了小瓜,长势喜人;

在良西镇水稻种植项目现场,优质品种“象牙香占”正拔节生长,4个月后,成熟的稻米将搭上“销售快车”,来到位于蓬江市区的消费帮扶馆里,等待线上线下的“饕客”们品鉴;

“杜阮凉瓜恩平种,恩平特产蓬江卖”。步入2023年,抢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机遇,蓬江-恩平两地,区镇村齐发力,统筹好区/市的优势、镇的特色、村的资源,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变短板为“潜力板”,让乡村真正富起来,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春天的故事”。

47条村集体经济总量得到明显提高

自2018年来,蓬江区与恩平市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江门市扶贫开发“三级结对”挂钩扶贫工作机制,紧密开展扶贫挂钩帮扶工作,今年是开展结对帮扶的第六个年头。

2022年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江门市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工作会议相关工作部署,两地签署了《蓬江——恩平推动江门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蓬江区6个镇(街)相继落实互访对接机制,在结对协作方面下功夫,结对的47条经济薄弱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22年底均达到10万元以上,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得到明显提高,取得了蓬江与恩平协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

去年,蓬江区还创造“蓬江杜阮凉瓜恩平种”模式,在恩平市横陂镇和沙湖镇打造了两个杜阮凉瓜种植基地,2023年积极扩大凉瓜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00%,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的振兴之路。如此一来,杜阮凉瓜“种植面积小、供小于求”的困境得以纾解,恩平市“好山好水”的种植优势也被成功利用。

在恩平市沙湖镇杜阮凉瓜种植基地(上凯村),一月份种下的杜阮凉瓜苗,已经进入开花期,部分瓜苗甚至长出了小瓜,长势喜人。据该基地承包人、金富果业农场负责人吴富焯介绍,去年在两地政府地支持下,他率先尝试“杜阮凉瓜恩平种”这一模式,从去年4月底种植到6月底夏瓜上市,虽然经验还不是很足,但也达到亩产2300斤。

有了去年的“成功试水”,吴富焯决定,将杜阮凉瓜的种植面积扩大一倍。“杜阮凉瓜种植性价比比较高,再加上今年种植经验更丰富,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会有一个好收成!”吴富焯说。

“良西福稻”签约消费帮扶馆

在良西镇水稻种植项目现场,500多亩刚刚开垦出的撂荒地上,新种下的秧苗迎风而立,传递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恩平市良西镇福稻农垦公司(以下简称福稻公司)企业代表介绍说,这是品质特优品种“象牙香占”,外观细长、晶莹、垩白少,香味浓郁,品种优势明显。

“撂荒地上种稻米”,这其实是恩平特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的重要探索。2022年4月,良西镇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模式,引导全镇9个村(居)的经济联合社筹资组建成福稻公司,通过发展水稻种植产业,将撂荒地整治和农村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相结合,实施生产托管模式,最大限度发挥种植效益。水稻种植项目将提高各村集体经济收益,增强村集体经济内生造血功能。

记者了解到,当天,中科智锐邑帮扶(江门)科技有限公司与恩平市良西镇福稻农垦公司企业代表,共同签订农副产品供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根据协议,恩平市良西镇福稻农垦公司生产大米、四薯、葛粉、金山芋粉等特色农产品,将来到消费帮扶馆进行销售、展示。

“大米的品种和口感很重要,很多人很认口感。去年我们帮扶馆上了两款恩平大米,顾客吃完了都说很香,回头率非常高,已经卖出去上千袋了!”中科智锐邑帮扶(江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晶表示,回去后将立刻上柜展示产品,上架线上销售渠道,帮助恩平大米打通从田间地头到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不仅是恩平大米。全面推进“恩货进蓬”,蓬江区推动江南畜禽蔬菜批发市场、中科锐智邑帮扶(江门)科技有限公司等销售平台开设恩平特色农副产品展示专区,不断拓宽恩平农产品销售市场。据统计,2023年以来,依托江南禽畜蔬菜批发市场销售恩平的马铃薯、芋头、辣椒、包菜等农产品206吨,总价值77.19万元。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胡晴晴 通讯员/彭军

原标题:《“短板”如何变“潜力版”?蓬恩深化结对协作,携手实现现代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