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用非药物整合医学治疗精神心理疾病,上海这支创新团队如何做?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李佳蔚
2023-04-03 18:0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位于上海黄浦区的歌特维康门诊部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精神心理疾病越发受到社会关切。上海一家医疗机构,通过与国内外精神心理领域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性运用整合的现代医学理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日渐引起关注。

这家名为歌特维康门诊部的医疗机构,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其在精神心理领域开发了基于精准医学检测的非药物整合干预精神疾病疗法,特别是在药物疗效差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身上取得成果。

近日,歌特维医疗董事长包燕微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短短一年时间里,该门诊整合以药物、中医、营养、心理、运动、能量等诸多学科诊疗体系,已帮助了30余位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歌特维康门诊部一角。

22岁抑郁症女子重回校园

炫炫(化名)今年22岁,2018年前后,她在读高中时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长期沉浸在厌世情绪里,甚至有过自杀未遂的经历。

患病后,炫炫父母带她到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在抗精神类药物的作用下,炫炫病情稳定下来。不过,服药两年多,炫炫一直没能减药、断药,长期下去,父母担心药物的副作用。

当时,歌特维医疗首席科学家,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重性精神病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崔东红教授,与歌特维医疗团队在进行“非药物整合干预精神疾病”临床研究,并开设了“非药物整合干预精神疾病临床研究实践基地”。炫炫家人经人介绍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决定带孩子前来调理治疗。

大约2020年11月下旬,炫炫开始接受整合调理,医护人员首先对她进行了全面的精准健康循证、检查,详细评估机体组织脏器和各大系统的功能状况,以及各系统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交联状态,追根溯源地了解她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以及生活中可能的应激创伤等情况。

完成检测评估后,治疗团队随即展开非药物整合干预。一般来说,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对药物有一定依赖性,不能突然断药。治疗期间,团队先通过西医、中医、营养、运动、冥想等多种方式有次第地进行干预,持续监测患者身体相关指标的变化,然后逐渐降低药量,为患者重建身体内环境。在逐渐减药的同时,运用首创的个性化“内理外调”综合干预机制,重新构建患者的身心平衡,最终彻底断药,恢复身心健康,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炫炫连续治疗了60多天,结束时已经完全停药。”包燕微表示,治疗结束后,团队继续对炫炫进行了6个月随访,巩固治疗效果的同时,也监测着炫炫身体各项指征的改善情况。

现在,恢复健康的炫炫已重返大学校园,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还经常参加古筝、唱歌比赛并获得奖项。

在近日歌特维康门诊部举办的交流活动上,炫炫前来做了分享。“我是想告诉很多人,它(抑郁症)不是想象的绝症,而是可以被治愈的。”在炫炫做的分享视频中,她说:“在这里其实像是在治病,又像是在交朋友一样,它帮我解决了抑郁症,现在整个人从心理上以及生理上,都有活力了。”

歌特维康门诊部部分诊室。

非药物整合干预疗法

非药物整合干预是一种怎样的治疗?

“很多患者,尤其是对药物治疗不敏感的患者,我们通过精准的医学检测和全面的健康信息采集,追溯心境障碍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脉络,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在这个基础上,医疗团队制定出个性化的非药物干预整合治疗方案,并开始实施。”包燕微说。

药物治疗是当今多种精神心理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药物治疗不敏感或者患者需要尽早断药时,非药物干预的治疗手段就很重要。

歌特维康门诊部搭建了一个能够实现整合治疗理念的医疗团队,有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等科研、医疗机构的专业科技人员以及现代中、西医临床医生、心理医生,集成了功能医学、能量医学、营养、检验、健康管理等诸学科专业人员近百人。

非药物整合干预治疗,首先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通过先进仪器寻找精神疾病的相关生物标志物,从分子、细胞、生理、生化、脑影像、电生理等多模块整体评估入手,探讨这些生物标志物运作背后的生理、病理机制,从而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开展整合治疗。

包燕微解释,精神心理疾病必须“身心同治”。很多精神心理疾病都可能由心理创伤引起,慢性的心理应激时间久了,会导致机体生理机制的改变,身体的损伤反过来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让患者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这支团队,通过多学科的整合方式,从心理、生理全方位进行干预,从目前的效果看,大约2-3个月的疗程后,患者能够比较好地恢复健康状态。”该团队专家介绍,治疗的目的不仅是帮助患者消除临床症状,也要帮助患者恢复社会生活能力,回到生病以前的状态。

该专家称,目前,这支创新团队在实践中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整合干预精神心理疾病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临床药物疗效差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 “我们的医疗团队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希望通过整合干预的创新性手段,帮助更多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李晶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