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谣一张嘴: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真相

2023-04-04 17: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核真录 核真录

第232期

文字丨南大新传未来编辑部·核真录 学生

王欣睿 王雨禾 王蓼汀 吕翔新 柯昕煜 沈文豪 林倩伊 谭华玮 吴馨怡

编辑丨陈俊沂 林凌 邓伊雯 吕翔新

排版丨吕翔新

从年初到现在,泰国旅游热度不减,但国内游客的态度却发生了反转。三个月之内,泰国从一个由副总理亲迎游客的好客国家变成随处“噶腰子”的地狱,这让泰国政府不得不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澄清——“噶腰子”是假新闻。

泰国政府澄清

社交媒体信息多且杂,在读者尚未梳理出事件始末时,带有断言性、情绪性的谣言就已将读者洗脑。因此,我们推出了这个栏目,盘点近些年影响力较大的事实核查文章,探究谣言产生的路径、持续追问真相,也希望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知分辨谣言的方法,建立起追求真相的意识。

谣言:洪水猛兽

近期上映的电影《保你平安》中,被造黄谣的女生因为谣言险些无法与爱人合葬。这种情况或许显得有些“戏剧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被造谣者在谣言尚未被澄清之前,必然感到焦急无助,急于自证清白却又无计可施。更何况,一些谣言根本没能等到被澄清的机会,就被网络暴力淹没。

事实上,谣言不仅仅危害了当事人,还可能利用民众的情绪,引发大规模的群体事件,扰乱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据《华盛顿邮报》2021年10月7日报道,特朗普曾在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故意散布谣言,声称选举存在大规模舞弊,并试图阻止选举结果的公布。这种行为不仅引发了数万名特朗普支持者的抗议和暴力事件,而且也加剧了美国社会的撕裂。

而回溯过去几年,我们不难发现:谣言还能够降低公众对于事实和知识的认识和信任。一些谣言甚至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如误导公众使用不安全的药品、食品等。“黄豆水能治新冠”,“喝酒能治新冠”,但这些说法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一些身体素质较弱的人群若听信了这一谣言,很可能因此延误治疗。

一个谣言泛滥的社会,其公共秩序必然也是不稳定的。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在《谣言》中写到:“当注意力集中在风险上时,人们的恐惧程度就会增强,就算他们看到的信息是提醒他们风险会很小的也一样。”当人们恐惧增加,必然引发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是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有谣言称核辐射会导致海盐污染,而碘盐能够防辐射。这直接导致人们疯狂抢购碘盐,造成了一定规模的社会混乱。在公共安全面前,谣言无疑是有着巨大威胁的“洪水猛兽”。

谣言的生产

“嘴巴两张皮,随说随改意”,这是传统时代的谣言。而到了当代,把握谣言的生产逻辑,则需要我们从解析网络情景下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首先,新闻事实不完整、不准确是导致谣言产生的重要特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分析了2001年到2010年间的100条虚假新闻,认为“无中生有”产生假新闻的一大主要方式。

“无中生有”不仅包括对信息的全篇杜撰,更多时候是遗漏本该包含在报道中的部分信息,即一般失实。例如,腾讯较真曾核查过的“波兰驻法大使称如乌克兰战败波兰将宣战?”这一信息,就存在信息不完整的问题。其中,“大使的回应是一种假设性回应”这一重要信息被隐去,不明所以的读者就像盲人摸象一般难以把握事件的全貌。

较真:波兰驻法大使称如乌克兰战败波兰将宣战?

同时,社交媒体时代,大众成为了内容生产者,个人文化水平、知识结构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及利益驱动,部分个体内容生产者可能会发布不严谨的内容或吸引人眼球的不实信息。

从当前技术发展与应用来看,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制造以假乱真的文字,还可以大大提高伪造技术的效率,对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话语类型进行深度伪造,进一步提升谣言的逼真性,催生场景化、沉浸式、具身性的互动与传播。

3月21日,几十张特朗普被捕的照片火爆 Twitter,它们记录了特朗普锒铛入狱的全部过程,从西装革履地走出大楼时被按在地上,到穿着囚服在铁丝网边思考人生。实际上,这些都是AI合成图,据图片较早的发布者在海外社交平台称,仅仅是在一些AI绘图平台上输入了一句“AI如何看到唐纳德·特朗普被捕并坐在监狱里”。

AI生成特朗普被捕照片

如何应对谣言?

从谣言的文本形式来看,谣言文本的要素包括文字、图片、短视频、语音等多种要素,这种谣言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军事记者》报道,统计分析发现,纯文字类谣言占比55.5%,包含图片、短视频等多媒体要素的谣言占比44.5%。

想要针对性地识别谣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谣言的典型特征。在文字类谣言中,除了标题修辞等形式之外,谣言关涉的议题及其建构策略是将谣言进行有效包装的重要手段。

在议题倾向上,科学常识类占47%、社会时政类占27%、明星八卦类占15%, 这三类谣言占谣言传播总数的89%.。在叙事结构上,“标题+权威事实+生活实例+现身说话+专家佐证+首尾呼应加强语气”为谣言常见的“六段式”程序化结构。在议题建构上,根据2022年中央网信办通报的谣言典型案例,超过50%的谣言依托于具有人物、情节和矛盾点的故事来传播。这一类型包括“福州一阳性男子被吊车吊起转移”“郑州富士康员工因疫情管控起冲突,把工作人员杀死”等。除此之外,蹭明星热点、数据造假、夸张性语句与性元素等也是其主要特征。

“解铃还需系铃人”。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识别并解决技术产生的谣言需要我们借助技术的手段。据中科闻歌相关专家介绍,当前基于AI+大数据自动生成和传播的多模态有害内容,主要由算法发布,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识别难度大。如果依旧只是人工去求真辨伪、追根溯源,无疑是跟不上谣言传播速度的。

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刘锐所发表的《微信谣言元文本的召唤结构、受众期待视野与辟谣策略》,提出谣言识别与管控建议如下:

在信源管理方面,根据启呈观察发布的《从传播学看谣言的特点、危害与应对措施》,借助国外的如“Meltwater”,国内的如“闻海大数据平台”“红旗融媒体平台”等第三方平台,挖掘海量的数据,依靠AI分析组件,找出谣言源头、涉谣人物和区域、传播轨迹等,并及时进行查证取证,最终辅助相关决策指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信息对冲方面,在保障正常信息流通的前提下,如何阻断谣言召唤结构与受众期待视野的对接及谣言扩散是辟谣的重点。

在辟谣平台方面,各大内容分发平台也应该成立辟谣专区,或是从传播源头着手,给谣言信息打上专属辟谣水印。

在心理疏解方面,仅仅简单否认谣言信息的存在,或针对谣言信息本身进行说明,不注重受众心理的疏导和抚慰,也难以对谣言产生有效的消解作用。

正如上文所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技术合成图片和视频来传播谣言的情况越来越多。如何判断一张图片的真伪呢?

· 如何核实图片?

首先,关注图片的内容。寻找图片中的信息、天气、阴影等细节。如照片中的交通标志或其他信息标志;WolframAlpha搜索天气是否与图片一致;阴影的轮廓是否模糊。

其次,关注照片背后的信息。看到的图片版本、发布的时间、拍摄者、拍摄地点等细节。如图片是原版吗?图片是首次发布吗?拍摄者是知名摄影师吗?拍摄地点和图片中的内容符合吗?

最后,可以用TinEye、Google等反向图片搜索软件查询图片的出处。

· 如何核实视频?

首先,确认消息源身份。如搜索消息源足迹,使用肖像识别、定位技术等找到视频上传者。

其次,核查事件发生的地点。通过画面分析,例如影子、天气、口音等来辨别,辅以数据取证技术。

最后,核验新闻发生的时间。看视频中展现的天气、节气、假日等信息是否与视频发布日期一致。

结语

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三类主题的事实核查案例和方法,包括:

1. 健康主题事实核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近年来的新冠疫情更是提高了人们对疾病和卫生的重视程度。健康主题事实核查涉及的内容很多,包含疫情的传播和治疗(《新冠特效药争相上市,能否为疫情带来新的转机?》)、食品的营养成分(健康 | 奶茶里含植脂末,到底能不能喝?)、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核真 | 辟谷可消除肥胖、三高病症?没有科学定论!)等。

2. 政策主题事实核查

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发布的社会政策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政策主题的事实核查主要核查政策解读、政策执行情况等内容的准确性,以通俗、准确的语言向读者传递政策的真实含义。案例包括《核查 | 盘点五个被误读过的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核查 | 境外人士入境后的隔离费用到底由谁来付?》等等。

3. 境外新闻事实核查

境外新闻的核查主要检查境外新闻报道的事实是否准确、报道中使用的证据和来源是否可靠、新闻组织和记者的可信度等,以确认关于境外新闻的报道是否存在片面性、偏见性和误导性。案例包括《核查 | 一倒了之 甩手掌柜?有关日本福岛核废水的七大事实》《核查 | 美国“童婚”合法?》等。

“核真录”接下来会盘点近年来健康类、政策类、境外类假新闻的案例和核查方法,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1]喻国明.(2018).网络谣言的文本结构与表达特征——基于腾讯大数据筛选鉴定的6000+谣言文本的分析. 新闻与写作(02),53-59.

[2]张涛甫. 十年百条虚假新闻的样本分析——《新闻记者》"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十年分析报告之一[J]. 新闻记者, 2011(5):6

[3]李语凡,王柯影,王晨芸,顾杨丽.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网络传播现象与应对策略[J].传媒评论,2021(09):66-68.

[4]刘锐.微信谣言元文本的召唤结构、受众期待视野与辟谣策略[J].情报杂志,2016,35(12):34-40

本文内容首发于《核真录》

原标题:《传谣一张嘴: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真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