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寄托文人情思的山水美学

2023-04-06 14: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国人眼中的山水,是展现对天地万物的认知与思考,是体悟与哲思。论山水画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开始成熟独立。

隋代 展子虔《游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将山水画绘制于陶瓷之上,也是将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考融于日常生活中。而青花瓷的起源,学术界虽有不同界定,但在元代发展成熟,已是不争的事实。以现有的资料来看,元代青花瓷上没有直接绘制的山水纹,它仅在少数人物故事题材的青花瓷中零星体现,充其量只能算是背景。

到明代初年的宣德时期,青花瓷上的山水纹开始结合亭台楼阁、石栏水榭出现。从笔法上来看,仍是图案式的勾画、填充,尚未形成山水画的笔墨与意境,将其归为青花山水还是很勉强。

宣德时期青花瓷上的山水纹并没有顺势发展下去,直到明代晚期的天启年间,它才又重新出现,这一时期的山水纹不论精粗,都表现出了独特的文人气质。

明崇祯 青花壩桥行旅图筒瓶 上海博物馆藏

那么青花和山水何以在明末冲破这层桎梏,并在清康熙时期走上巅峰呢?因为文化一旦与时代合拍,就会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明末清初,在青花瓷上大兴山水之风其实并非偶然,随着朝代更迭,文人士大夫感到大势已去,唯有逃避到山水世界中,方能暂时得到心灵的安宁。在康熙朝达到了巅峰,不仅胎、釉、彩、纹饰有机地融为一体,每一件瓷器如果将纹饰展开,都是一副文人气息浓郁的山水画。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清康熙时期,为稳定社会,笼络文人,青花山水更加受到皇帝的重视和推崇。

清代的《陶雅》中曾记载:“不但官窑器皿仿佛王、恽,即平常客货亦莫不出神人化,波澜老成”。

清康熙 青花山水长方花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色彩方面,“分水”技艺的大飞跃,使康熙青花的色阶层次远胜于前朝。“分水”,系绘画青花纹饰的一种技法,即根据画面需要调配料水,在坯胎作画时显示出浓淡不同的色阶。

明万历时期青花分水可以表现出三个色阶。而在康熙时期,则吸纳借鉴了中国国画中“墨分五色”之法:头浓、二浓、正淡浓、正淡、影淡无色,极致时可见一器上青花色阶多达九个。

在《陶雅》中记载:“(康熙青花)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清康熙 青花山水长方花盆局部

中国传统里奉行的“诗画同一律”几乎总是与山水画发生最为深刻的联系。将山水画绘制于陶瓷之上,让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考融于日常生活中,以期达到观复博物馆的核心理念: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