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最现代的画家,出现在一百多年前

2023-04-07 12: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祝羽捷 硬核读书会

《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 爱德华·马奈,1879

提到印象派,人们往往会想起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人。被称为“印象派之父”的马奈似乎站在了这些人的光环之后。实际上,马奈不仅为印象派奠定了基础,还对传统绘画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是现代主义的先驱之一。

热爱艺术的人们翻看画作的细节,总想发现画家想要透过画作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马奈曾说:“人们应该活在自己的时代,画其所见。”实际上,他也确实做到了。他的作品展现了一幅19世纪巴黎的现代城市画卷,也展现了现代城市中人们的复杂情感。

马奈的绘画是我们重新认识现代主义的起点。今天的硬核读书会,跟随这位百年前的画家一起游览巴黎。

✎作者 | 祝羽捷

✎编辑 | 张文曦

巴黎在变,而我的忧郁没有减退分毫!

新的宫殿,建筑和房栊

古老的四郊,一切对我都成了寓言,

我珍贵的回忆却比石头还要沉重。

卢浮宫前有一个形象使我窒息;

我想我那硕大的天鹅,带着痴呆的神情,

像那些流放者,可笑又崇高

被一个完尽的愿望所吞噬!然后我想起你。

——波德莱尔《天鹅》

波德莱尔笔下的巴黎,是印象派艺术家们生活的城市。当时的巴黎正在经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速进程,这个时期被称为“巴黎的现代性时代”。在波德莱尔眼中,技术变革带来的现代生活充斥着不安、无助、孤独、焦虑、痛苦和死亡。

不可否认,城市的巨大变化和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许多灵感和创作的机会,比如马奈。

沈语冰教授在新书《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中指出,马奈是学界公认的波德莱尔所说的“现代生活的画家”(“Le Peintre de la Vie Moderne”),马奈的作品展现了19世纪巴黎的现代城市和社会,以及人们在现代城市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

沈语冰 著

商务印书馆,2023-2

第一位现代主义画家

“谈到马奈,许多人就会说他是第一个现代主义画家,是印象派之父,他的绘画走向了平面性。”马奈被认为是“印象派之父”,这个浪漫且贴切的称谓,道出了马奈对这个19世纪末法国艺术运动中重要派别的贡献——他强调对光和色彩的观察和描绘,开始使用明亮的色彩和快速的笔触。

同时,马奈也在绘画技法和题材上进行了一些革新,如《午餐在草地上》《奥林匹亚》等特别引人注目的作品,在当时都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响。现在看来,他的作品和伴随的争议都对现代绘画的发展和影响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午餐在草地上》/ 爱德华·马奈,1862-1863

美国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提出了“媒介特定性”理论:不同的艺术采用不同的媒介,每种媒介都有自己的规定和本质。那么,绘画的本质是什么呢?格林伯格认为绘画的本质是“平面性”。

沈语冰教授在分析马奈重要作品《在花园温室里》时,运用了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

“首先,我们发现马奈的这幅作品是反空间的,他把这张画的空间压缩得极为扁平,几乎没有空间可言。整幅画只有前景,而前景中的那两个人物的背后就是密不透风的植物和鲜花,没有任何纵深。而且,整幅画的视觉导引,也就是与画面平行摆放的椅子所构成的垂直线。整件作品几乎是一个由水平线和垂直线构成的画面。所以,格林伯格认为,从马奈开始绘画走向了平面,这个说法用在眼前这幅画里是说得通的。”

除了构图之外,马奈的用光手法也是刻意制造平面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他放弃了古典画家常用的侧面用光手法,转而采用了更加平直和明亮的正面光线,这是他创造出印象派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花园温室里》/ 爱德华·马奈,1878-1879

马奈的画作通常采用极其明亮的光线,使画面上的色块和形状更加鲜明和分明,也使画面呈现出扁平的效果。这种用光方式不仅是为了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色彩,更是为了刻意制造画面的平面性,从而更好地强化画面的表现力和现代感。

同时,这种处理方式也将画面分割成明暗对比鲜明的不同区域,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效果和逼真感。马奈还喜欢在户外采用自然光线来绘画,尽可能真实地表现自然景色,强调画面的现场感。

《亚马逊,玛丽·勒费布雷的肖像》 / 爱德华·马奈,1870-1875

除此之外,马奈还会刻意在画布上留出一些空白区域,让观众能够看到油料和笔触,营造出一种未完成、潦草的效果。

这种技法强调了绘画的物质性,让观众更加关注绘画的制作过程和材料。对艺术品的物质材料的强调恰恰也是现代主义的特点,与古典绘画中画家试图复刻现实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沈语冰教授在这里提出更大胆的想法,“他故意暴露了一些笔触,只是想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画,是逸笔草草,而非刻板摹画。这类似中国文人画的趣味,马奈也想说他不是学院派画家,不是画匠,而是文人或诗人”。

现代生活的“恶之花”

“现代性”(modernity)这个词源于拉丁语“modo”,意为“此刻、现在”。其原本含义是“成为现代”(being modern),这个状态强调了个体对当下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主体性,以及对传统的批判和超越。

在现代性的概念中,还包含了“瞬间性”(instantaneity)的概念,这与现代生活中追求速度和即时性的特征紧密相连。瞬间性强调了现代生活的瞬息万变和不可预测性,而现代主义文化也强调了瞬间的瞬息性和冲击力。

马奈生活的19世纪60年代被称为“现代生活”的时代。豪斯曼男爵主持的城市改造计划,包括了拓宽道路、修建公共建筑和桥梁、改善市内交通等方面的改进措施,旨在将巴黎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那时是一个商业繁荣的时期,商品生产和销售日益增长,人们涌进目不暇接的拱廊街和世界博览会。

《欧尼斯特和他女儿的肖像》/ 爱德华·马奈,1876

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一文中强调现代画家不应再去浪费生命画“永恒的事物, 或至少更为长久的事物、英雄的或宗教的事物” ,而是提倡画家应该将“他的激情和他的事业和群众结为一体”,认为“对一个十足的漫游者、热情的观察者来说,生活在芸芸众生之中,生活在反复无常、变动不居、短暂和永恒之中,是一种巨大的快乐”。

沈语冰教授以马奈的《奥林匹亚》为例,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马奈所描绘的巴黎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和引发的种种问题。

《奥林匹亚》/ 爱德华·马奈,1863

马奈的《奥林匹亚》呈现出的女性形象曾引起巨大的争议和反响。

在当时,画作中的妓女和黑人仆人是两个被边缘化的群体。巴黎的妓女往往会和性病、死亡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她们是一群极为贫困的女性,不得不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卖淫为生。黑人仆人则是当时社会的另一个弱势群体,因为法国曾经是奴隶贸易中心,所以有很多黑人被带到法国当奴隶或仆人。

这幅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性别和阶层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思考。从“恶”中开出最艳丽的鲜花,马奈的作品中集结着繁华都市和它的暗面。

研究马奈,有什么特殊意义?

在中国,马奈的艺术作品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研究,但研究的时间和力度远远不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只用了短短10年时间就消化了西方长达百年的现代主义历史。就连相对保守的美术教育家也认为,我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从传统的、古典的艺术一下子跳到了后现代主义。

“即便在当下,这一情形也不曾改变。情况只是颠倒了而已,即上世纪90年代曾大肆流行的后现代学,又以各种鬼鬼祟祟的古典学的面目席卷而来。谁对现代学感兴趣?

《马奈:现代艺术创造者》纪录片截图

“波德莱尔、马奈,跟那种仿佛自带光环的古典学相比,缺乏深刻玄奥、微言大义的高明;跟那种时髦的、激进的、青年文化的和各种其他亚文化的后现代学相比,又太少波普和坎普品质。谁在乎现代性?谁在乎波德莱尔?谁在乎马奈?”

研究马奈有助于形成对西方整个现代艺术的正确认知,这是沈语冰教授坚持研究马奈的重要原因。马奈是现代主义的先驱之一,在艺术史中始终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在场。

现代主义挑战了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自我表达,同时也注重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试图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反映现代社会的经验和情感。

《马奈:现代艺术创造者》纪录片截图

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在其时代是非常前卫和有远见的,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在当时经常受到批评和争议,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对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会被看见,最终带来审美的解放和多元。

沈语冰教授独立或合作翻译了约20部研究欧美现代艺术的学术名著,其中包括罗杰·弗莱(Roger Fry)、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列奥·施坦伯格(Leo Steinberg)、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T.J.克拉克(T.J. Clark)和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六位著名艺术评论家的典籍。

他运用了跨学科的视角,结合艺术史、社会学、哲学、形式主义分析、心理学、图像志、视觉考古学等学科理论,揭示马奈绘画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更具创新的是,他提出了马奈美学方案的现象学本质,本书谈及马奈作品时都提供了相应的哲学性质的例证。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 爱德华·马奈,1882

和19世纪的巴黎相比,我们今天的社会同样处于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生活的变动不居中。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观,像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的发展颠覆着我们的生产关系和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研究现代主义对于我们理解和适应当下的社会变化,以及探索未来发展方向都重新具有了新的意义。

参考资料:

[1]《20世纪西方艺术批评文选》沈语冰 著,张晓剑 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18-2

[2]《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沈语冰 著,商务印书馆,2023-2

[3]《现代生活的画家》,波德莱尔 著,郭宏安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1

· END ·

作者丨祝羽捷

编辑丨张文曦

校对丨杨潮

原标题:《最现代的画家,出现在一百多年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