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抢占未来产业|上海黄浦:“高富帅”入局科创,首个难题是“太贵”

丁国杰/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高级副院长
2023-04-12 07:45
来源:澎湃新闻
科创101 >
字号

【编者按】当下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各国都在积极孕育孵化代表新兴科技方向、引领产业升级发展的未来产业,抢占竞争制高点。

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近来,上海、深圳、浙江等各省市均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力图增强发展动能,重塑区域竞争优势。

关于未来,充满着种种可能,何种产业才能堪称未来产业?如何才能在这场关于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澎湃科技联合上海中创未来产业研究院特推出“抢占未来产业”专题报道。

自2022年9月上海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后,上海各区县也在快马加鞭全面推动未来产业落子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要依托于现有基础,那么各区县都具有哪些先行优势,又存在哪些有待加强的短板,本篇以上海黄浦区为例,剖析该区在发展未来产业的强与弱,以及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路径。

在一般的印象中,中心城区往往是服务业高度集聚的区域,似乎与承载“产业”、布局“科创”并不相容,近年来,伴随着国际上“科创回归都市”的演进趋势,关于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深化科创布局的探索也逐步展开。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以及全市GDP排名第二、中心城区排名第一的实力强区,黄浦区的科创似乎是它的“短板”和“弱项”。近些年,黄浦正在加大布局科创的力度,在上海去年发布未来产业行动方案,为中心城区如何抢占前沿提出了新的命题后,黄浦区在上海未来产业的空间格局中处于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又该走出怎样的路径和模式呢?

一、透视黄浦区布局未来科技产业的比较优势

黄浦区地处上海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拥有密集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也有发达的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面向未来前沿的技术领域,黄浦区的一些底蕴特质可以得到彰显。

1、高端专业服务优势明显

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类服务,作为上海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黄浦区在金融、咨询、会计、法律、资讯等各类高端服务业方面占据领先优势。面向未来科技前沿的角度,这些专业服务的优势可以实现新的“用武之地”,可以着力开辟赋能科创企业的新服务,如围绕网络安全、数字资产、人工智能伦理等新赛道和未来产业领域,构筑科创服务的新优势。

2、经济资源密度全市领先

经济密度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黄浦区持续保持着国内的领先地位。2022年,黄浦区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47.32亿元/平方公里,人均GDP达到59.53万元/人,均处于国内城区首位。同时,黄浦人均的金融服务、文化设施、剧场资源、咖啡馆资源、人均餐饮和酒店资源,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样一个资源高度密集的区域,可以为人才提供满足生活品质需要的各种服务,这种丛林式的生态也正是国际大都市科创回归的重要秘诀所在。根据国际“硅巷”成功的研究经验,数字经济时代新科技新产业的诞生,愈发需要场景组合和场景密度的支撑,也因为场景抓住人的需求、从而可以吸引人才来发展科技。

3、多元的未来技术应用场景

黄浦区是上海城市繁荣繁华的象征与核心承载,在城市功能元素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方面具有其他城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作为上海的窗口、心脏和名片,又是各种新潮之物的发源地和引领地,这种特征正与未来技术应用的图景高度契合,目前布局在南京路的苹果、华为、大疆等各类黑科技品牌旗舰店,正是时尚先锋科技与商业结合的典型案例。比如在上海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中,未来智能的XR终端领域,黄浦区结合文化、旅游、商业等优势就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里可以成为XR终端产品旗舰店集聚高地,也可以率先打造XR体验的引领地。

4、临床与成果转化资源丰富

作为老牌中心城区,黄浦区是各类高端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的汇聚地,尤其是医疗资源非常丰富。根据统计,黄浦区拥有瑞金、仁济、长征医院、九院、口腔医院等知名的三甲医院,以每 8.2 万人拥有一家三级医疗资源位居全市榜首,这些医疗资源本身也是医药研发创新和临床转化的基础。2020年,转化医学首个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瑞金医院正式落成,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成果转化中心医学分中心在瑞金医院正式成立,将开展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研究、医药产品和技术开发再回到临床实践的转化医学研究。同时,黄浦区拥有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这一重要平台,也可以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赋能。

5、新动能潜力赛道崭露头角

伴随着近年来黄浦区持续加大对科创的布局,在新动能的培育和科创生态打造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企业集聚方面,围绕区块链、机器人、半导体芯片和临床转化服务“科创四小龙”,集聚了一批创新企业。在区块链领域,黄浦区引入了专利数全球第一的蚂蚁区块链、独角兽企业趣链上海总部趣熠链科技;在特种机器人领域,中电科21所特种机器人中心快速发展,引入了国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公司爱凡达,北京东路上的“海派智谷”机器人应用展示中心已初具规模;在临床转化服务领域,拥有国内首家挂牌上市的SMO企业普蕊斯、首家跨入“千人研究团队”俱乐部的专业SMO企业药明津石、全球领先的CRO公司康德弘翼以及专注于提供药物临床研究一站式专业服务的CRO企业诺为泰;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有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半导体公司亚德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通信产品集成企业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内持有IP范围最广的安华高等。同时,脑机接口的代表企业脑虎科技也布局在黄浦区,“数智心城·无界创新”产业园正式开园。

二、正视黄浦区布局未来科技产业的短板差距

不可否认,与上海浦东、闵行、嘉定等制造业的强区和徐汇、杨浦等创新资源丰富的城区相比,黄浦区科创的显示度较低,创新型企业集聚不足、商务成本较高与载体空间支撑不够,整体创新创业的氛围相对薄弱,这些都是黄浦区在未来需要弥补的不足和短板。

1、传统创新指标总体水平偏低

按照一般衡量创新的指标,黄浦区均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无论是研发投入占比、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高新技术企业数、国家级孵化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方面,还是独角兽企业或潜力独角兽企业,黄浦区在全市的排名都相对靠后,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区22园的总体布局中,也是处于同样的位置。

2、尚未形成有引领力和竞争力的新动能赛道

尽管前述科创“四小龙”在黄浦区加速崛起,但是总体上,黄浦区新动能赛道除了金融科技处于全市相对核心地位外,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机器人等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集聚还不够,产业的集聚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全市新赛道和未来产业的格局中集聚效应还不明显,特色地位也还不够突出。

3、缺乏有影响力的科创载体和生态名片

总体来看,商务成本和增量载体空间不足,依然是影响黄浦区布局科创的重要因素。尽管黄浦区一直在解决这一问题,推出了一些科创载体,但是目前来讲,这些创新载体在全市格局中的地位和显示度还不够,在科创服务生态、新产业集群促进、标志性的会展活动方面,黄浦区还缺乏有影响力和显示度的“科创品牌”,如类似顶科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全球投促大会、生物医药产业周等高能级的品牌展会和活动,与黄浦区的交集似乎并不明显。

三、找准定位、另辟蹊径,探索科创回归都市的“黄浦模式”

对于黄浦区而言,布局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确实和一般的制造强区存在很大差异、培育和发展的过程也相对漫长和艰难,因此,需要另辟蹊径,找到突破口和闪光点,诠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黄浦内涵,以未来产业的前沿布局打造科创回归都市的新样本和新空间。

1、着力打造未来细分赛道的“特色功能区”

此前,黄浦区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格局中的定位是“打造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服务区和特色功能区”,这一定位充分结合了黄浦区的优势和实际,区块链、机器人、临床转化服务和半导体芯片等“科创四小龙”也是黄浦区具有优势的重要方向,这些定位和领域应该继续坚持。同时,结合上海未来产业5大未来集群和16个细分领域,黄浦区可以进一步聚焦未来健康和未来智能领域发力,前瞻布局脑机接口、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等领域,并且从跨界融合的角度,布局智能计算、通用AI等细分领域,类似ChatGPT等大模型生成式AI方向,完全可以或者说更容易在中心城区实现布局,而不是郊区的工厂,另外还有人形机器人和XR终端,这些都是黄浦区可以发力的方向。在企业集聚方面,一方面是引进新的科创企业总部,包括国际一些第二梯队的潜力科技企业(不一定瞄准大的科创巨头),另外一方面也要关注存量企业的裂变,将原有企业新布局的科创板块或新科技板块集聚过来。

2、着力打造未来科技成果的“转化加速器”

科技成果转化是融合科技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相较于依托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和高校布局科技创新策源的功能,黄浦区的定位和特色可以往成果转化的方向努力,尤其是依托丰富的临床资源,可以打造高端医学的成果转化中心,特别在着眼未来健康领域,努力打造“未来科技转化加速器”。这其中,关键的路径一方面是发挥现有医学转化中心等平台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着力布局一些面向未来健康和智能领域的成果转化平台。

3、着力打造展示应用未来科技的“绝佳试验场”

示范应用是验证未来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的重要环节,对于未来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黄浦区要发挥自身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通过为未来科技提供展示应用空间,促进相关的企业集聚;推动跨领域融合发展,赋能商业更新,打造前沿科技产品旗舰集聚地,成为本土前沿科技品牌的先锋体验地;全方位在城市更新中引入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未来材料等技术,面向未来产业,揭榜挂帅发布一批“未来场景”需求,提供智造测试场景,通过未来科技的融合应用率先在全市打造“未来城市”样板。

4、着力构建未来产业生态的“服务强磁场”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产业生态的组成要素中,人才、资本、场景、跨界融合的载体平台、专业的服务都是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生态好了,就会集聚企业和人才。下一步还要继续升级服务生态,从“集成”走向“专业”,政府要在研究未来产业发展规律、未来企业的发展诉求方面走向精深,可以考虑成立专业未来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或专家委员会,在项目遴选、市场准入、企业服务等方面引入更多的专业力量,让专业的科创孵化服务成为黄浦区服务的新品牌,打造品牌化的“未来产业生态圈”嫁接活动,汇聚各方力量和资源。

5、着力打造城市更新赋能的“科创载体群”

载体是承载企业集聚的关键支撑。此前,依托黄浦科创集团,黄浦已经在科技京城、广慈思南医疗转化园区等方面进行布局。下一步,建议步子可以大一点,比如外滩一些行政办公空间能否腾挪、结合第二立面的调整,为科创总部、研发资源腾出空间;再比如一些花园洋房、老大楼可否改造为科创企业总部的集聚区;还有一条重要的思路就是,要打造一些地标性的创新载体、开放空间、孵化器、垂直楼宇或微智造空间,要融合产业、展示、宣传效应、IP、活动、生态圈构建等元素汇聚在一起,从而形成非常鲜明的创新地标,赋予丰富内涵;同时,也可以考虑和国际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布局引入未来技术学院、专业分院、产业研究院等。

对于黄浦而言,彰显经典底蕴和繁荣繁华的标签已经很多,金融、专业服务这些领域的升级对于黄浦区更多是“锦上添花”,而着眼长远来讲,黄浦区需要全方位地举起科创的大旗,旗帜鲜明地提出强化科创的信心和决心,改变大家认知中黄浦区只有商业、只有金融以及科创高不可攀的城区形象,要扎扎实实地为未来积蓄可持续的动能,孕育面向未来的种子。

    责任编辑:宦艳红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