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微信保密小常识 | 小心!文字识别也可能造成泄密

2023-04-10 17: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警 示 语

文字识别应用的兴起为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与此同时,使用文字识别应用而导致的泄密案件也逐年递增。

典型案例

某机关工作人员赵某写材料时,为图方便,对涉密文件拍照、扫描,并上传至微信的图文识别小程序,将图片转为文字输出。事件发生后,赵某受到了相应处分。

案例分析

赵某错误地认为未将涉密文件发送给他人的行为是安全的,但实际上,赵某的行为导致了涉密信息上传互联网,危害了国家秘密安全。一些具备OCR文字识别的计算机软件、网页、手机APP以及微信小程序在给日常办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泄密风险。上传的图片或输入的语音会经过小程序后台服务器进行计算、识别,如果输入的是涉密信息,相当于在互联网上“曝光”。

警醒警示

办公人员应当牢记并严格遵守“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准则。

各单位在信息化条件下应当进一步加强涉密文件管理,建立健全涉密电子文档有关管理规定,设立涉密电子文档台账,明确涉密电子文档复制、删除等管理要求。

自查自测

01

查查我的个人微信——自查

02

测测我的保密知识——自测

1.(多选)某单位人员赵某写材料时,为图方便对涉密文件拍照、扫描,并上传至微信的图文识别小程序,将图片转为文字输出。对此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赵某并未通过微信将涉密文件发送给别人,因此其行为并不违规

B.使用微信小程序处理涉密信息,不属于违规行为

C.赵某的行为导致了涉密信息上传互联网,危害了国家秘密安全

D.上传的图片或输入的语音被发送至小程序开发者的服务器内进行计算、识别,无异于将涉密信息在互联网上“曝光”

2.(判断)使用文字识别应用拍照、扫描涉密文件属于违规行为。( )

(参考答案:1.CD 2.√)

原标题:《微信保密小常识 | 小心!文字识别也可能造成泄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