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规模封亚洲IP、遭意大利禁用、泄露芯片机密...ChatGPT遇滑铁卢?

2023-04-10 1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一则有关 ChatGPT 大规模封号的消息传遍互联网。

消息显示,OpenAI 官方从 3 月 30 号开始大面积封号,甚至一些开通了付费会员的账号也无法正常启用。据了解,一部分用户在付费后会出现只扣款但订阅不开启的情况,一部分用户的付费Plus原本可用,但近期却突然失效,乃至账单里无法查询相关记录。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透露自己的账号被封。

数据显示,OpenAI 的本次封号处理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使用中文对话的用户和批量注册的账号。

除了封号,有网友还曝出 OpenAI 已经暂停注册新账号,注册网页无法进入,很多收码平台近期已关闭。

综合上述情况,网友给出建议:

●尽量用非亚洲节点登录

●不要用同一台设备先后登录不同账号

●不要用不同设备登录同一个账号

不过,4月3日,有媒体报道,经访问 OpenAI 官网发现,账号注册界面已经开放,原有的账号能够成功登录,ChatGPT的响应也很快。

有分析认为,此次出现封号的背后原因,可能是“批量注册”和“API调用”。

前者主要是由于用户在手动注册之外,入手了大量由第三方途径收入的账户;后者则是由于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存有滥用API的嫌疑,而这违反了OpenAI API的使用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火爆的 ChatGPT 正遭遇更严的审查和挑战。

首先是来自意大利的“禁令”。由于涉嫌侵犯用户隐私,ChatGPT 近日在意大利被暂停使用。

3月31日,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对 OpenAI 公司非法收集用户信息展开调查。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宣布,3月31日起禁止使用聊天机器人 ChatGPT,并限制开发这一平台的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处理意大利用户信息。同时,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指出了三个问题:

●3月20日,ChatGPT 平台出现了“用户对话数据和付款服务支付信息丢失”的情况。

●该平台没有就收集处理用户信息进行告知,缺乏大量收集和存储个人信息以训练平台算法的法律依据。

●尽管 OpenAI 称其服务面向 13 岁以上的用户,但却未设立检查年龄的验证机制,可能使儿童收到绝对不适合他们年龄和意识的答案。

OpenAI 公司需在 20 天时间内来说明其将如何解决上述隐患,否则最高面临 2000 万欧元(约1.49亿人民币)的罚款。

这也是首个禁用 ChatGPT 的西方国家。

但给 OpenAI 带来的麻烦不仅是罚款方面,如若该公司不能为自己做出合理的辩护,势必会有更多的欧洲国家加入“禁用ChatGPT”的行列。

据悉,德国已有此方面的考虑。4月3日,德国联邦数据保护专员发言人称,出于数据保护方面的考虑,暂时禁止在德国使用ChatGPT原则上是可能的。该发言人称,禁止使用该软件的动作将属于德国联邦数据保护机构的职权范围。

其次,因存在泄密风险,三星考虑禁用 ChatGPT。

3月份,韩媒披露,三星电子引入 ChatGPT 不到 20 天的时间,便曝出 3 起内部机密资料外泄事件。

据韩国媒体《economist》3月30日报道,近日,三星内部发生三起涉及 ChatGPT 误用与滥用案例,包括两起“设备信息泄露”和一起“会议内容泄露”。报道称,半导体设备测量资料、产品良率等内容或已被存入ChatGPT学习资料库中,随时面临泄露的风险。而出现这些事故的根源,均是因为员工将涉密内容输入到了 ChatGPT。

目前,三星正在制定相关保护措施,告知员工谨慎使用该应用,若之后仍发生类似事故,公司内部网络可能会切断 ChatGPT 连接。

事实上,ChatGPT 泄露用户聊天记录的事件已发生多次。上月,Reddit 上有用户发布截图称遇到了一个BUG,其 ChatGPT 聊天历史栏出现了不是自己的聊天记录标题。同时期,网络上有人反馈 ChatGPT Plus 支付页面会随机曝光用户注册邮箱。多起事件引发了大家对于 ChatGPT 在隐私安全方面存在漏洞的担忧。

尤其是很多企业员工都在将公司内部数据输入到 ChatGPT,让它帮忙处理。在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后,多家企业开始重视隐私安全问题,包括软银、日立、富士通、摩根大通等企业都明确禁止员工使用 ChatGPT。

此外,千余名科技大牛呼吁暂停 ChatGPT 研发。

包括马斯克在内的上千名科技大佬就曾联合署名要求,至少 6 个月内,暂停发展更高级别的 GPT,担心更高级别的 AI 会脱离人类的掌控,主要还是出于对技术安全问题的担忧。

上月中旬,GPT-4 刚发布,被马斯克请愿叫停的则是更先进的 GPT-5。据悉,GPT-5 能力会大幅提升,可能会首次实现 AGI,也就是通用人工智能。这将成为 AI 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意味着 AI 首次比人类更聪明。

AI 发展太快,相关的监管和法律没有跟上,人们的担忧也就愈发强烈。

无论如何,创新技术不应该被阻止,但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面临伦理方面的挑战,被纳入监管是有必要的。

如何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也成为欧盟内部正考虑的问题。

据报道,由于 AI 生成图片近期在网上疯传,尤其是 Midjourney 这类 AI 生成图片的应用软件被滥用引起了混乱。比如,“美国前总统被捕”、“马斯克和通用汽车女掌门人手牵手”等图片在国外社交媒体上泛滥,这些看似细节丰富的图片却非事实,其都出自人工智能驱动的图像生成技术。

针对 AI 生成图片引发的混乱,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工业和信息化产业负责人蒂埃里·布雷顿公开表示表示:欧盟希望对 AI 生成的内容进行强制性的规定。

其表示,欧盟将是首个做出明确规定的政府,人工智能生成的一切,无论是文本还是图像,都有义务告知它们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如果有人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由 AI 生成的图像却不表明是由 AI 生成的,他们将面临法律诉讼。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将于本月起正式进行投票,生成式 AI 也将作为被监管的重点对象被纳入其中。

生成式 AI 内容需注明来源,这一规定将利于我们更好的辨别虚假信息。但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用户隐私同样至关重要。聊天机器人该如何加强自身的隐私政策透明度?让用户清楚地知道自己授权的信息会被用在哪些方面?希望相关的法律制度尽管完善,切实保护用户的隐私权益。

最后再次提醒,鉴于 ChatGPT 曾多次出现数据泄露事件,最好不要和它聊隐私。

延伸阅读

暴跌90%!

明星“炒房”巨亏冲上热搜

4月9日

歌手林俊杰在个人微博发文

“听说最近很多人想帮我理财”

并配了一张钱包的图片

该发文疑似在回应早前的微博热搜

“林俊杰买虚拟地产浮亏91%”

元宇宙房地产价格暴跌

令公众视线再一次聚焦在

元宇宙“炒房”这个的领域

林俊杰花78万元人民币

入局浮亏91%

据中新经纬消息,去年11月,林俊杰花12.3万美元(约合78万元人民币)在Decentraland购买的3块虚拟地产,目前价值仅为约1万美元,浮亏91%。除了价格暴跌外,林俊杰这三块地人气也是“门可罗雀”。根据平台提供的一周访问量,这三块地几乎无人问津。

△歌手林俊杰在推特上宣布已在元宇宙里购买了虚拟土地

林俊杰所持的虚拟地产亏本并不意外。目前全球最大的元宇宙地产销售平台Decentraland的成交价中位数已从2022年的45美元跌至5美元,下跌近90%。

一些二手交易平台里,虚拟地产交易“跌跌不休”,不少跟风炒作者损失惨重。当下,一些数字公司开始大裁员,元宇宙部门首当其冲。

周杰伦等明星也曾入局元宇宙

在林俊杰之外,元宇宙与NFT曾是许多明星的投资新标的。周杰伦、余文乐、鹿晗、徐静蕾等明星纷纷布局,或是在元宇宙内购置地产,或是购买NFT头像,或是发行自己的NFT。

据此前报道,数字加密互动娱乐平台Ezek联合周杰伦名下潮牌PHANTACi限量推出的“Phanta Bear”(幻象熊)NFT,开售40分钟,1万枚幻象熊被一抢而空,还一度导致平台系统卡顿,最终创下估值6200万元的总成交金额。

据北京商报,市场形势变化之下,用户同样“难逃一劫”。而与周杰伦关联的“幻象熊”,也呈现流动性相对匮乏,大幅度跌价状况。

元宇宙“房产”为何“崩”了?

近期,ChatGPT疯狂出圈,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然而,如今的ChatGPT有多火爆,曾经的“网红”——元宇宙房产就显得有多落寞。

今年以来,随着虚拟货币价格下跌、多家平台爆雷,元宇宙房产的价格也跟着“崩”了。

谈及元宇宙虚拟地产的暴跌原因,有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是全球加密资产的崩盘,而元宇宙的虚拟财产与加密市场紧密相连”。

在中国政法大学区块链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胡继晔看来,元宇宙是对现实社会的模拟,它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此前国外特别是韩国特别火的元宇宙虚拟地产炒作,现在价格暴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虚拟地产炒作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沦为概念和预期的炒作。所以,元宇宙的发展一定要有结合实体经济的应用场景。”

不少网友感叹

虚拟资产投资风险太高!

来源:电脑报、南方日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中新经纬、北京商报

原标题:《大规模封亚洲IP、遭意大利禁用、泄露芯片机密...ChatGPT遇滑铁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