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离婚律师:做好这件事能让你的婚姻更美满

2023-04-14 12: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传统观念可能会认为,立遗嘱是一件特别“晦气”的事儿。只有临死的人,才会考虑这种事。

但相关数据显示,立遗嘱的群体在不断趋向年轻化。

2020-2021年的立遗嘱人群中,00后增长了14.42%,90后增长了80%。

其中,2021年订立遗嘱人群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比达70.7%。

大部分订立遗嘱的“80后”,都属于家庭内部无纠纷、且本人身体健康。

之所以立遗嘱:

就是希望“未雨绸缪”“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

用法律来保护和争取自己的权益。

01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上海一名90后女生,离婚后,立了一份特殊遗嘱,引发网友热议。

她把名下的一套房子和银行卡,指定给目前年仅3岁的女儿来继承。

同时,又指定自己父母,也就是孩子的外公外婆,作为遗产管理人。

等到女儿年满28岁之后,再执行继承。

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为女儿提供保护机制;

二是为了防止前夫以监护人的身份分割遗产。

网友纷纷留言:

她做得很对,她只是想自己不在的时候,给孩子一个保障;

防前夫以抚养孩子的名义分遗产,她可能是太了解前夫了;

作为一名婚姻家事律师,结合过往的办案经验来看,不管婚内还是离婚,都要保护好自己的财产,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

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立遗嘱日渐年轻化,很多人会主动考虑尽早订立遗嘱,将财产分配前置化,避免日后产生家庭纠纷。

今年34岁的陈女士是家中独女,即将与男友领证结婚。

结婚前,父母将自己名下唯一的住房过户给陈女士。

陈女士担心,如果自己发生什么意外,父母的养老保障就成了大问题。虽然丈夫是自己的合法继承人,但陈女士仍想订立遗嘱,万一自己发生意外,希望自己名下的房子能归还父母。

整个事件看起来,很理性。

相信每一个步入婚姻的人,都是抱着对未来的幸福而去的。

只是现实往往是骨感的。

并不是每一段婚姻,都能走到终点。

而在婚姻破裂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财产的争夺与分配。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照顾家人、隔离自身婚姻风险、防止财产下落不明等原因,都会选择早早地立好遗嘱。

总而言之,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提早将把“身后事”纳入人生规划,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不测;另一方面则是,财权意识提升的表现——按照个人意愿支配遗产。

03

作为一名律师我想提醒各位,立遗嘱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一份有效的遗嘱不仅要形式规范,而且内容要合法。

1、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

2、遗嘱的内容不能违法。比如,不能要求配偶“若再婚就放弃继承财产”,侵犯配偶的婚姻自由。另外,也不能处分不属于自己的财产。

3、要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条规定:“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4、遗嘱应符合法定形式。根据民法典及《民法典继承编解释》相关条文,遗嘱可分为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遗嘱、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及公证遗嘱七种形式。

其中,除自书遗嘱、公证遗嘱外,民法典都要求有见证人在场,应注意,见证人不能是继承人、受遗赠人,也不能和遗产有利害关系,见证人本人还要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和见证能力。

5、遗嘱内容一定要清晰、准确。比如,涉及房产,则须写明具体地址,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表述。把握不准的,可以向专业律师咨询。

6、遗嘱应签字,注明年、月、日。若是自书遗嘱,书写全文后签名署日期即可。

04

婚姻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它充满了人性的考量和博弈,以及利益的纠葛与缠绕。

我们当然希望你可以相信爱情、相信婚姻。

但在选择相信的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包括财产及生命。

订立遗嘱也好,签订婚前协议也好,这不是一种算计,也不是一种精明。

而是为了更好地经营婚姻,应对生活中的风雨。

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防患于未然。

我们可以,永远都用不到这些。

但别等到用时,才发现没有。

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婚姻困惑、家事纠纷,可以找我聊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