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精准科普|聊聊“第三代试管婴儿”

2023-04-13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率已达12%-18%,平均每6对夫妻中就有1对不孕不育,“试管婴儿”也逐渐成为辅助生殖中的主流方式。据统计,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生殖辅助技术的医疗机构共536家(截至2020年),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不孕不育率已达12%-18%,平均每6对夫妻中就有1对不孕不育,全国每年约有30万名婴儿是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的。“试管婴儿”技术是将人的卵子与精子分别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受精卵发育为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发育成胎儿的技术。试管婴儿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生殖手段成为大多数不孕不育夫妇的重要选择,目前平均成功率为40-70%。试管婴儿技术出现后经历不断发展的过程,相继出现了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三代试管婴儿”是中国特有的叫法,国际上并没有第一代试管、第二代试管、第三代试管这样的叫法。“第一、二、三代试管婴儿”是按照国内成功报道案例的时间顺序命名的。因为通俗易记,没有复杂的医学术语,所以这种叫法也被大众所认可。

“第一代试管婴儿”也称常规试管婴儿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体外受精),解决的是女性因素导致的不孕,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的输卵管疾病、内分泌、卵泡不破裂综合征、免疫性不孕症、宫腔问题等。这种技术将精子与卵子放在体外共同培养,靠精子和卵子的自由结合来实现受精过程。

“第二代试管婴儿”即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技术,是为了解决由于男性因素导致的不育问题,也就是说妻子没问题,但丈夫的精液有问题,如严重的少、弱精症、梗阻性无精症、生精功能障碍、男性免疫性不育、精子无顶体或顶体功能异常等。由医生挑选一个强壮的精子,直接将精子注入卵母细胞胞浆内,以达到助孕目的。

“第三代试管婴儿”也称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技术,“第三代试管婴儿”是在“第一、二代试管婴儿”的基础上完成的,不同的是在胚胎移植前,取胚胎的遗传物质进行基因检测,诊断胚胎是否有异常,排除携带已知致病基因的胚胎,然后筛选健康胚胎进行移植。不仅能够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成功率,还可以避免有遗传缺陷宝宝的出生,最终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1990年诞生了世界第1例PGT婴儿,我国的第一例PGT婴儿于1999年诞生。

根据检测的目的不同,PGT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PGT-A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y)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筛查:正常人的染色体应该是23对,共46条,如果受精以后受精卵或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复制的异常,某一对染色体上多了或者少了一条染色体,就被称作为非整倍体。如果这样的胚胎被移植进了体内,绝大多数都逃不了流产的结局,偶而能够出生的也是有缺陷的,著名的唐氏综合征就是21对染色体上出现了3条染色体。PGT-A主要是对胚胎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或嵌合体进行筛查,适用于反复助孕失败,孕早期反复自然流产,有染色体异常患儿生育史,严重男性不育的患者,高龄(>35岁)患者等。

(2)PGT-M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GT-M能帮助那些家族中携带有遗传性单基因疾病的夫妇,使他们可以生育正常或隐性致病基因携带者(不发病)的子代。现实中有很多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中某个基因的异常所导致,色盲、血友病、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苯丙酮尿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等,夫妻一方携带显性致病基因、夫妻双方都携带隐性基因,或者有特定遗传疾病家族史的夫妇为单基因疾病高风险妊娠夫妇。通过PGT-M筛查可以有效避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生。

(3)PGT-SR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 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学检测:主要用于染色体结构重排携带者,即染色体倒位、平衡易位或者罗氏易位患者。这些患者的胚胎正常或者携带型的比例只有10-30%,通过PGT-SR技术可以筛查出这些正常或者携带型胚胎用于胚胎移植,以减少流产的发生。但常规的PGT-SR技术不能区分完全正常型胚胎和易位携带型胚胎,仍有约50%的可能生育平衡易位携带者子女,长大后将再次承受反复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儿等风险。

针对“试管婴儿”患者经常询问的几个问题

Q1:既然“第三代试管婴儿”能有效地防止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避免有遗传缺陷后代的出生,实现优生优育。是不是“第三代试管婴儿”最好?所有做试管婴儿的人都选择 “第三代试管婴儿”?

目前的试管婴儿技术,并不是说三代就比二代好,二代就比一代强,而是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孕不育。“第三代试管婴儿”适用于以下人群:

男方或女方染色体异常

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携带(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包括但不仅限于:地中海贫血、肌营养不良症、脊髓性肌萎缩症、囊性纤维变性、血友病、苯丙酮尿症、白化病、遗传性耳聋等)

有肿瘤家族史及相关基因突变

反复流产(不明原因自然流产2次及以上)

反复IVF种植失败(移植3次及以上,或移植高评分卵裂期胚胎数4-6个,或高评分囊胚数3个及以上均失败)

女方高龄(年龄≥38岁)

严重的男性不育(严重少弱精子症、畸精症)

所以,一、二、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并不见得哪个就比哪个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Q2:听说做第三代试管婴儿可以生男孩?

非医疗目的的胚胎性别选择,可能导致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加重性别歧视,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是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和选择,只有当出生的女孩或者男孩一定会患某种严重遗传性疾病时,性别选择才会被允许。常见的疾病有:X性连锁隐形遗传病,如假肥大肌营养不良、色盲症、睾丸女性化病、血友病B等;X性连锁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Alport综合征、色素失调症等;Y连锁遗传病如遗传性无精症等。本质上,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选择的是疾病,而不是性别。因此,对体外胚胎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与对腹中胎儿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一样是违法的!

Q3:“第三代试管婴儿”可以定制“完美”宝宝吗?

目前,“第三代试管婴儿”只适用于致病基因明确的、可能造成重大出生缺陷的遗传性疾病,还无法排除基因诊断或基因定位不明的遗传性疾病。此外,这项技术只是进行筛选,目前并不能进行基因修改。也无法对非疾病性状进行选择,如智商、容貌、身高、肤色等。

Q4:第三代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第三代试管婴儿”的妊娠成功率与一代和二代试管婴儿的妊娠成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大约在50%左右。目前的医学水平是没有办法预测试管婴儿是否能成功一次的,或者需要做多少次。除了一些医学方法、实验室环境和患者自身情况外,还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具体到说第三代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要看夫妻双方的身体状态,如果是年纪比较小身体状况好的成功率就更高,如果是高龄的话,身体状况又不是很好,就需要调理,然后视调理情况而定。具体影响三代试管的因素有:1、女性年龄的因素;2、男方精液问题;3、女性的子宫问题;4、胚胎的质量;5、心理状态因素;6、生殖中心的医生和实验室水平。所以,选择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医生和实验室(成熟的医疗体系也可以为您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调整生活作息可以有效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Q5:“第三代试管婴儿”与产前诊断不同

产前诊断是针对怀孕后,出生之前的胎儿所作的检查。主要通过遗传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对高风险胎儿进行明确诊断,若异常,行选择性流产。产前诊断羊水穿刺在孕16-24周进行,胎儿绒毛取样通常在妊娠10-14周。“第三代试管婴儿”是在妊娠前进行,通过对体外受精培养的胚胎进行检测,筛选正常的囊胚进行移植。可以避免选择性流产对女方造成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创伤。

Q6: 试管婴儿的流程是怎么样的?需要多长时间?

试管婴儿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治疗过程,需要经过遗传咨询、术前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促排卵治疗、取卵取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验孕等步骤,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够有差错,不然就会影响试管婴儿的进程,降低试管婴儿成功率。

试管婴儿的治疗周期没有确切的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顺利的话,可能1-2个月就能够完成胚胎的移植。如果操作过程不顺利的话,可能就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此外,如果一次移植失败的话,还需要两次甚至多次的移植,其周期也会相应延长。

据调查,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以全国年出生数1600万计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25万例。因此,毫无准备地试孕,尤其是对于本身就存在家族遗传性疾病的家庭而言,显然存在极大的风险。专家建议,准备生育宝宝的夫妻在孕前应进行遗传学相关检查,尤其存在家族遗传性病史的夫妻,更应进行全面排查。必要时,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筛选出可移植的正常囊胚,再行移植,可以大大降低流产、死胎、胎儿异常的风险。相信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会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最终让患者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

(作者:李子阳,奥测医学供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