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东白条”——让我们看看骗子是如何一步一步设置骗局的

2023-04-14 18: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刷贷虚公客”

五类高发诈骗手段占7成须攻克(点击查看)“您好,我是京东客服”

“您是XXX吗?”

“您有一张京东白条未注销”

“不注销将影响您个人征信

并负相关法律责任”

当所谓的“京东客服人员”打来这样一通电话

注意!注意!注意!

你可能被骗子盯上了

尽管全国多地公安机关

连续发出紧急预警

但依然有很多人被骗

让我们来看看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案例一

王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京东白条”的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称其“京东白条”上有额度可以借款,但是贷款利率太高,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需要关闭此不良额度,声称打来电话就是要帮助其取消的。王先生信以为真,便问对方需要怎么操作。期间,对方让其下载了手机投屏(可以共享屏幕)软件,同时登录一个名为“银监会”的网址。在对方指导下,王先生从“微粒贷”平台上贷款25000元。接着又按该工作人员要求将银行账户内资金转到一个临时账户。对方承诺会全数返还,并表示如此操作方可关闭贷款的不良记录。王先生随后将贷款的24955元转至对方账号。意想不到的是对方还继续要求转账,王先生才发觉自己被骗,除去平台贷款手续费5元,共损失24955元。

案例二

虞女士在朋友家中接到一个0376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白条”的客服,并告知虞女士的“京东白条”没有注销,一直放任的话会影响个人征信,会对今后买房买车等高消费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子女上学。虞女士听到这么严重,便慌了神,于是耐心地听从电话那头客服的指示。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会议投屏的软件,通过视频会议,在对方指导下在贷款界面贷款54200元。随后又因对方说需刷流水证明实际使用人,注销后款项会全数退回。虞女士信以为真,将卡内的59876元和贷款的54200元全部转至对方卡号。直至对方又以注销失败继续索要转账,虞女士察觉被骗,共损失114076元。

仅今年以来

我市共发生涉“京东金融”诈骗案件77起

共计被骗金额770万余元

此类骗术与日俱增成为“新骗术之王”

到底有何高深之处?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该骗局套路

1

乘虚而入

骗子常用改号软件将诈骗电话标记成“官方电话”。骗子会说“请问您是XXX本人吗”“可能是不小心开通”“需要您这边自己关闭”,有些人没有看过同类防骗宣传,就会放松警惕、不以为然,但是心里却默认了“不小心开通”是“真实存在”但“没那么严重”的客观事实。一旦这个时候没有及时去官方查询,就留下了隐患。

2

包装身份

骗子在与受害人通话时,往往会抛出“国家政策”“征信”“资金安全”等带有“官方”属性的字眼,这些都是专门的话术,为了树立“官方客服”人设,谈“关闭”行为的重要性,这时候,如果群众电话还没挂断,骗子就已经筛选出担心征信、迷信权威、又缺乏相关常识的目标对象。同时会根据所谓的后台显示说出你的姓名、身份证、学校等信息进行核对,再一次强化对方是“官方客服”的信任。

3

视频会议

紧接着,骗子会让你尽快打开视频会议,让你根本没时间思考。这种视频会议的APP非常多,开会宝,腾讯会议、云视讯、钉钉等等,就连QQ也自带有共享屏幕的功能,利用老百姓对视频会议功能不熟悉的漏洞进行诈骗。进入到远程会议、引导受害人共享屏幕,以“帮助关闭”为名义操纵受害者。

4

钓鱼网站

骗子会通过远程投屏,指导你进入他们制作高仿的“中国银保监会”的虚假官方网站,了解受害人手机上有没有安装可以识别诈骗网站的浏览器,然后引导受害人在手机上主动输入“中国银保监会.com”等高仿网站的网址。

5

核实身份

骗子会引导受害者自己输入所谓的官方程序话术。在虚假的官方客服页面中,骗子会引导受害人主动查询自己的工作证件,同时显示受害人的各种信息,假装核实"是否本人"。受害人缺乏个人信息泄露严重性的认知,于是就放松了警惕。

6

营造气氛

“技术人员”指导操作时,熟悉每个银行的按键位置,甚至会贴心的提示你防止你点错,很多人都知道验证码不能告诉别人,但是忽视了对方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直接看到验证码。

引导受害人提现出来后,强调要一字一句不差输入在客服窗口主动输入“免息归还”“如有使用、自行开通”等字眼,在这种高频操作以及对“安全”的重视下,导致受害人心理“恐惧”、“紧张”,失去思考和反应能力。过程中还不断催促受害人抓紧完成操作。偶尔还能听到背景音其他人打类似电话,更加强调出对方是客服团队的心理暗示。

7

转移资金

骗子全程不会说“汇款”“转账”“网贷”等敏感字眼提高警惕心。相反,骗子反复强调“总行卡”“放心”“安全账户”“清算认证”等字眼,进行逻辑混淆。有时还会让受害人再读一遍和确认一遍,进行心理暗示。此时受害人如果没有及时醒悟出来,那么说明已经被洗脑成功,无法分辨出自己是在“转账”,以为自己是在“受保护”,忘记自己是在向陌生人转账这个行为。

8

完成诈骗

"政府官方客服聊天窗口"、“远程指导会议”双管齐下,骗子已经将受害人资金和可贷款情况一览无余,并利用倒计时内完成“资金保护”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引导受害人继续快速进行”资金保护“,从而榨取完所有价值,直到资金清空或中途意识到破绽,整个骗局结束。

警方提醒

如接到自称京东白条客服电话,请务必提高警惕,切勿轻易转账,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要仔细保管、谨慎使用,切勿轻易泄露。如对方要求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开通屏幕共享等操作协助时,均为诈骗,切勿相信。

原标题:《“京东白条”——让我们看看骗子是如何一步一步设置骗局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