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辅导女儿写作文让我崩溃:如果能重来,我将这样做

2023-04-17 15: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壹教育: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家长要想辅导好孩子的作文,就要明白写作的本质,掌握写作进阶的秘密武器。

网上一位妈妈用视频记录了辅导女儿写作文的经历,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

原来,妈妈看着怎么也写不出来作文的女儿,在一旁干着急,忍不住指点两句之后,女儿一气之下把刚写好的开头撕掉了。

这位妈妈压着怒火继续引导,最后女儿哭着将作文写完了。

这样的场景,不少家长都经历过。

有人粗略统计过,在“最能逼疯家长的陪娃作业”中,语文作文高居榜首。

俗套的段子,拼凑的文字,流水账式的记录……辅导一次作文下来,爸爸喊,妈妈叫,孩子哭得哇哇叫。

真是,不写作文母慈子孝,一写作文鸡飞狗跳。

而现在,不少爸妈已经开始担心孩子期末考试的大作文了。

难道作文就是一块难啃的“石头”?就真的没有秘籍可以攻破吗?

其实,孩子写不出精彩的作文,主要是方法不对。

想要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家长们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银河补习班》中,马飞爸爸对儿子说:“真正的学习,要从兴趣开始。”

确实,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有兴趣二字作为前提,就算遇到点挫折也不会觉得很困难。

对于刚开始接触写作的孩子来说,一位资深的语文老师这样建议:

“学习写作,兴趣先行。老师和家长们应该以鼓励为主,修改为辅。这样既能点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又保护了孩子对写作的好奇心。”

培养孩子对作文的兴趣,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两点:

1.多鼓励,多表扬,发现闪光点

家长看待孩子的作文,常常会从成人的视角出发,总是不自觉地拔高对孩子的要求。

在培养兴趣的阶段,家长不妨将自己调到孩子的频道,从孩子稚嫩的文字中,找到他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

哪怕孩子的文章中只有一个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孩子在写作上获得成就感。

例如,这个二年级小朋友的看图写话作文:

这篇短文虽然有不少问题,但家长要站在小朋友的视角和语气去看。

不难看出,这位小朋友确实是在对图画内容,进行了思考之后才得出“小女孩学习成绩不太好”的结论。

所以,家长可以表扬她“擅长思考”“角度独特”,还可以继续引导她说出,为什么觉得“小女孩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原因,让这篇作文内容更丰满 。

2.陪伴孩子一起发掘写作乐趣

家长和孩子可以针对一件事、一处风景,或者只是一张图发起讨论,每人都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记录下来。

还可以让孩子将自己的文章进行录音,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做成一个个美文音频。

如果你想让作文带给孩子更多成就感,还可以帮孩子给文字配上图画,将这些作品装订成册,制作属于孩子自己的“成长书”。

例如:

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围绕阳台上的一盆花,写了一个小故事。

家长可以再将这个故事誊抄在画纸上,然后和孩子一起画出与文字匹配的图画,最后装订成册。

这样孩子就把脑子里的故事,变成了一篇作文,而且还可以作为孩子的成长记录来保存。

说到底,写作是一种表达,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表达,更要创造让孩子表达的环境。

当孩子们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时,就不会讨厌写作了,毕竟,谁会拒绝让人快乐的事呢?

好素材成就好文章

杜甫曾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想要写出好文章,只凭热情还不行,还需要素材来支撑。

很多爸妈为了让孩子变得有文采,想方设法增加孩子的阅读量。但孩子们写作时,却依旧是脑袋空空,笔下空空。

这时大家难免会困惑:“为啥我家孩子读了那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文?”

其实,问题不在阅读上,而在于读书没做积累。

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一生酷爱读书,他的读书笔记多达70000多页。

巴金先生谈到自己的创作心得时,他将这种“天分”归功于童年时背过的200篇《古文观止》。

大师们通过读书笔记和背诵来积累素材,这样的方法孩子也能借鉴。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几个本子,专门用来做写作素材的积累,素材可以分为以下5类:

1. 名人名言:中外名人的经典语句,建议摘抄+背诵;

2. 个人经历:自己身边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事件,建议详细记录事情发生过程,并写下所思所想;

3. 读书笔记:对书中读到的知识点、概念、故事素材等进行记录,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格式可以参考图片:

4. 美文美句:写人、写景、议论……任何形式的美文美句都可以记录下来。和名人名言一样,美文美句也建议背诵;

5. 新闻事件: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开始关注新闻事件。

为了让文章更贴近生活,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留意新闻事件和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

在做完笔记后,一定要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这样的笔记才有助于提高思考深度。

素材的积累就像是蜿蜒的溪流,汇聚成宽阔的大海。长此以往,点滴积累,再配合着不断地写作练习,家长不用再怕孩子写不出好文章!

写作力进阶的2个秘密武器

1.好文笔练出来,日记来助力

周国平曾说,日记是作家的摇篮。

深以为然,纵观很多知名作家的写作经历,都可以发现“日记”的身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日记是最简单最便捷的练习方式。

那么,日记怎么写,才有练习效果呢?

日记入门训练法:有逻辑的流水账

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这时,写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都在——坚持写。

有话多写,没话少写,哪怕一句话也可以。在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之前,要以鼓励为主,字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很多家长最怕看到的就是流水账式的日记。但日记流水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都是流水账。

一位老师分享,现在很多孩子在10岁左右都不能连贯的表达,更不用说用纸笔准确地记录下一天发生的事。

所以说,对于表达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来说,能够按照时间逻辑记录流水账就是一大胜利!

日记进阶训练法:有主题的小文章

有一定基础的孩子,可以开始练习主题日记。主题日记的要求是,整篇日记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去写:

例如,今天下了入冬的第一场雪,主题定为“雪”:雪是什么样的,温度如何,下雪了对生活有什么影响,还可以科普为主题,写为什么会下雪,雪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今天读了一本书,主题为“读后感”:书中写了什么,书中的哪些内容对“我 ”十分有启发,放在生活中可以怎么应用……

例如,今天在学校和同桌发生了一点摩擦,主题为“谦让”:事情的经过是什么,谁对谁错,为什么……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人,许多事。有的让人高兴,有的惹人生气,有的使人悲伤,有的激动人心,从这些事情中,孩子能学到什么?

这个阶段需要家长进行引导,让孩子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论大小事情,都记录下来。

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通过日记去发现生活、观察生活。

家长要鼓励孩子用日记记录真情实感。对于年纪小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的多鼓励多监督,帮助孩子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2.提高思考能力,作文有新意

成都教语文的张老师,在一次命题为“高尚”的作文中,收到了十几份内容高度相似的作文:

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相同的车上,班里十几个孩子都遇见了让座的事!

这样的“撞衫”作文让老师感到审美疲劳,同质化的文章,也很难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如何才能避免写出“套路”文章呢?这还需要我们回归到写作的本质。

写作的本质是思考,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就是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让孩子多体验生活

伟大作家的人生都充满坎坷,经历得多则感受得多,对人生必然会有更多的思考。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多尝试,多体验,增加生活的阅历,比如假期去旅行,周末去博物馆、美术馆,去乡村了解庄稼是如何生长的。

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当孩子开口闭口都是“为什么”的时候,正是他们在积极地探索世界。

很多孩子长大之后,却没有了探索的欲望。这并不是因为问题消失了,而是他们已经习惯,不论对错地接受外来的答案。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允许孩子多问为什么,但不要将答案直接扔给他们。鼓励孩子们去寻找答案,从书本上或是网络上,鼓励他们自己思考。

多做这样的练习,孩子会慢慢形成思考的习惯。

帮助孩子扩展思维

孩子的视角是有局限的,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单一而片面。家长们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反向思考、多角度思考等方法,引导孩子去发现他的思维盲点。

例如:

妈妈说:“小朋友不能长时间的看电视”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妈妈,我会怎么看待长时间看电视的问题?

反向思考:长时间看电视会发生什么?

多角度思考:长看电视带来的好处有哪些,不好的有哪些,“我”该如何选择?

独立思考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能力,单靠孩子的力量很难快速提升,需要家长们多做引导,陪伴孩子多做练习!

写在最后

学习作文,教孩子写作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作家罗兰曾说:“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

让文字真正融入孩子的心田,将助力于他们每一次的成长,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教育多面手朱洪秋

从事教育工作38年

原标题:《辅导女儿写作文让我崩溃:如果能重来,我将这样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