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考专列”的始发小镇

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2018-07-19 12:5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大杨树镇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登上“高考专列”。  新华社 图

6月5日,正是高考的前两天。才凌晨三点,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的大杨树镇已经醒了,天亮了。

“白夜”让人早醒,不到六点,早市已经忙碌起来,临街的商铺陆续打开了门。

这天,镇客运中心主任程显闽穿过一家家早市的门面径直走到火车站,准备送走585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和陪同他们赴考的父母,他们将搭乘K5117车次的“高考专列”,12点58分出发,从大杨树镇一路往北,在大兴安岭穿行,两个多小时后抵达130多公里外的自治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

这趟运行了16年的火车,送走了近3万名考生,让6000余学子完成大学梦,被称为全国唯一的“高考专列”,让这座近20万人口的城镇成为全国的“高考专列”小镇。

蓝天白云下,在大杨树镇穿行的列车。  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图

130公里外的高考

6月5日早上六点,大杨树二中学生邵欣欣起床后,跟平常一样去学校复习,“突然就觉得很伤感,想着在一起三年,马上就要分离了……”

中午她急匆匆地赶回家,母亲整理了一堆衣服——长袖、短袖、秋衣、秋裤……塞进她的箱子里,她们匆匆吃完午饭,打车去了火车站。

邵欣欣母亲觉得,这是女儿和同学在一起最后的时光,她建议女儿坐“专列”去参加高考。

到中午12点,镇上依旧下着细雨。程显闽看到,火车站外打伞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一个个地走进了候车室。

候车室人声鼎沸,约两百平方米的空间挤满了人。很快响起了进站铃声——栅栏的门被打开了,学生们开始进站上车。

高考专列一共五节车厢,学生坐得满满当当,他们在座位上聊天、看手机,打扑克……邵欣欣和同学在看电视剧,车厢里突然来了一群人表演节目,有魔术、街舞和唱歌。

车外风景远去,车厢笑声不断,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高考,直到邵欣欣的同学唱了首《秋水长天》——“西出阳关,谁来为我拨动一首心弦;对月无眠,是非恩怨化作一缕云烟……”

还没有“高考专列”时,孟莉赴考过程很周折。“以前需乘凌晨三四点钟的火车,到达加格达奇后,再转坐客车到阿里河镇,耗时六七个小时。” 她如今是大杨树镇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大杨树二中)的教师,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走向“高考专列”。

大杨树镇每天有六趟大巴车到阿里河镇,足以应付平日的客流量。但每逢高考,学生和家长有上千人,“如果都坐大巴车,第一是不太安全,第二也没有这么多车。”大杨树镇火车站售票员孙晶说。4年前,她就是坐“高考专列”去阿里河镇高考的。

“高考专列”开行于2003年“非典”期间。“参加高考的学生很多,出行不方便,所以我们向哈尔滨铁路局申请开行‘高考专列’。”程显闽1997年到大杨树镇火车站工作,2003年成了客运主任,参与了整个“高考专列”的筹建。

第一年,“高考专列”送走了1071名学生,此后,坐“专列”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到2006年达到顶峰1471人。大杨树镇火车站工作人员每年三月初进入大杨树的三所高中进行安全宣传,了解学生坐车的意愿,之后提前为学生购票,并于五月底把火车票送到学生手中。今年列车换成了空调车,票价从15年不变的12.5元上浮到了25.5元。

到2018年,尽管大杨树镇的考生人数约占整个自治旗的75%,但他们仍必须辗转到旗县所在地阿里河镇参加高考。因据2012年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考试考点考场设置管理办法》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点,原则上设置在旗县(区)所在地,各旗县(区)为一考区。

现在,很多家庭会选择开车送孩子去阿里河镇,坐专列的学生人数开始逐年下降。但程显闽表示,只要有需要,高考专列就会一直运行。

6月8日,在阿里河镇考场外,等待高考结束的家长们。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图

大杨树镇

2015年,马贵龙在甘河镇甘河中学中考后,被大杨树二中录取了。

马贵龙所在的甘河镇没有高中,他们学校分数最高的学生,去了四百多公里外的海拉尔读高中;分数较高的四五个学生,去了牙克石林业中学读;他和十几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来了大杨树二中。

他坐上火车,从甘河镇到大杨树镇要花上四五个小时,途经阿里河镇。

大杨树镇在鄂伦春自治旗“身居要位”。据《鄂伦春自治旗年鉴》(2016年卷),大杨树镇的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占全旗的三分之一,辐射鄂伦春、莫力达瓦两旗周边四十余万人口。

但大杨树二中看起来有些破旧,走进大门,映入马贵龙眼前的是一片地面裸露的操场,边上看台是用钢铁搭建的简易台子,操场边有一簇高大的杨树。

马贵龙进入了学校的理科重点班,成绩优秀,平时成绩考年级前十。曾是啤酒厂工人的父亲,为了照顾马贵龙,在学校周边租了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陪读,年租金8000元,每天给他洗衣做饭,从高一直到他高考结束,就是希望他能考一所好大学。

鄂伦春自治旗有四所高中,其中有三所在大杨树镇。大杨树镇现在有八所小学,两所初中。整个中小学在校生,约占全旗在校生人数的三分之二。

每到放学的时候,学生从校门鱼贯而出,进入附近的租户家里,成就了大杨树镇繁华的景象。

“2009年,大杨树二中学生人数达到顶峰,有一千多名,但之后大杨树二中的学生人数逐年下降。”教师尹益顺说。甚至跟了四年“高考专列”的齐齐哈尔客运段工作人员柏彦辉都发现:坐车的学生越来越少,跟着去的家长越来越多。

尹益顺介绍,大杨树三中和大杨树四中送走最后这一届高三毕业生,今年下半年将转为初中。他认为,一方面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另一方面是国家鼓励学生读职业学校,很多孩子中考后读职高去了。

2013年,大杨树二中校长郭长海,调入旗政府所在地的鄂伦春中学担任校长。坊间流传,大杨树镇的高中生将转移到阿里河镇读,到时候就不再需要“高考专列”了。

站在山上,鸟瞰大杨树镇,看到一片屋顶是蓝色的房子。 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图

鄂伦春族人

大杨树二中有不少鄂伦春族学生。成绩没上大杨树二中分数线的鄂伦春族学生,则会退而选择去阿里河镇的鄂伦春中学读书。

今年46岁的葛秀兰,就曾在鄂伦春中学读过书,在乌鲁布铁镇的朝阳村出生后,她和汉人一样读书认字。她19岁时与山东移民来的葛辉(化名)结婚生子。

“(鄂伦春)老人说,不准和汉族人通婚,但是年轻人谁听啊!”葛秀兰说,她执意要嫁给丈夫。

9岁时,葛秀兰第一次山上打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鄂伦春族人。她一共上山过两次,每次都是冰雪覆盖时,因为能看到动物们的足迹,走了大半个月,他们带的干粮吃完了,就到山脚跟村民换粮食,用打来的动物——驼鹿、狍子、野猪和灰鼠……

这是一个古老的狩猎民族,1951年成立鄂伦春自治旗时,全旗人口为778人,其中鄂伦春人有774人。1952年,鄂伦春人下山前,他们住山上,吃野生动物肉,山林野菜、野果……

1996年,鄂伦春族人缴枪后,山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狩猎生活从此成为了历史。下山后,他们才开始学会种地、经商,习惯山下的生活。

葛秀兰的外甥女葛欢欢记得,她很小的时候,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父亲借钱买了一辆拖拉机,开到河的对面去开荒,“很大一片,很大一片”。她家后来有了一千多亩地,每年的春耕秋收,她都会去地里帮忙干农活,另外还会请长工、短工,因为“必须在几天内播种或收割完”。

14岁那一年,葛欢欢第一次踏上火车,母亲带她和哥哥去一百多公里外的鄂伦春中学就读初中。

鄂伦春人居住的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所有房子全部由政府免费为他们修建。  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图

火车中午到达阿里河镇,走下火车后,突然下起雨来,他们叫了一辆三轮车,车子穿过几条街道,很快到了鄂伦春中学,阿里河镇“看起来人口稀少”,比大杨树镇冷清。

据《鄂伦春自治旗志》介绍,鄂伦春中学对鄂伦春族学生实行免收学杂费,并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伙食费,每人每年发放两季服装(内外衣裤,鞋帽,手套等)。

葛欢欢因此每周能领到伙食费35元,吃饭花掉20元,剩余的钱,她一部分给哥哥,一部分留给自己买水果吃。她一直觉得自己太矮小,“刚去阿里河镇时,我身高才一米二。”现在的她身高一米六。

每年寒暑假,以及“五一”、“十一”长假,葛欢欢和哥哥一起结伴回家,但后来哥哥不肯读书了,她便一个人坐火车回家——下午五点从阿里河镇出发,要晚上九点钟才能到家,到站后因为害怕,她经常一个人往家的方向飞奔。

第一次高考失败后,葛欢欢坚持要复读。“我母亲说,可以啊,你复读吧。”葛欢欢说,父母那时对读书、高考没有概念,也从没去学校看过她,但她从小就想跳出“村子”。

2008年,葛欢欢第二次高考,被呼伦贝尔学院录取。2011年毕业后,她分配到大杨树三中教初中,之后全家住进多布库尔猎民村。

村子离大杨树镇不到两公里,一天有三趟公交车可以直接抵达,村里住的几乎全是鄂伦春族人。多布库尔猎民村村支书孟亚静介绍,2005年,因为政府的统一规划,他们从朝阳村搬迁过来,现在村里有70户,一共197人,有集体土地980亩,另外有32户,像葛秀兰家和葛欢欢家,他们个人在朝阳村开垦了上千亩土地。

每年春耕和秋收,他们回朝阳村种大豆、杂豆、小麦……一年收入有一二十万,收成好的时候,会更多一些,那些没有开垦土地的家庭,就没有这么多收入。

下山66年,鄂伦春人和汉人,吃一样的东西,穿一样的衣服,读相同的学校。关红英1980年从黑龙江来到鄂伦春自治旗念书,考上大学后又回到自治旗工作。在他看来,鄂伦春人更率真,直接,他们喜欢采野菜,存放干菜,一些老人怀念原来山上的生活。

到2017年,整个自治旗户籍人口统计为25万余人,而鄂伦春族人仅有两千多人了。

大杨树镇的铁轨,看起来有些老旧。  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图

梦想:离去与归来

6月8日,464名高考学子和他们的父母,坐着“高考专列”凯旋而归。

邵欣欣觉得自己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自由自在,“太幸福了”,她嘟着嘴说,眼睛眯成一条缝。她说,现在就想出去玩,打扑克、爬山、郊游、玩游乐场……吃各种小吃、烧烤和甜食。高考完后,母亲对她唯一要求是:晚上必须回家睡觉。

她是理科重点班的学生。据尹益顺老师介绍,近几年来,大杨树二中二本以上的录取率为50%以上,重点班的学生几乎都能上二本。

邵欣欣2000年出生,是独生子女,母亲在社区居委会工作,父亲在外面跑运输。她们班的同学基本都是0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

她有个从小的玩伴叫李纤云(化名),是大杨树二中文科毕业班的学生,其父母是聋哑人,上过聋哑学校,在她七八岁的时候离异,她跟着爷爷奶奶和爸爸。

6月8日,高考专列从阿里河镇开回大杨树镇。   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图

李纤云会用手语跟父母沟通,有时候也会写字,但从没深入交流过,“他们觉得我考上大学就很高兴”。她上次见母亲时,还是过年的时候,母亲后来发微信叮嘱她好好高考。

李纤云想报小语种专业,“先等高考成绩出来再定”。邵欣欣想学英语专业,但她又想学心理学,觉得跟人沟通特别酷。

她们都想离开大杨树镇。邵欣欣说,爸妈也不希望她回来,“他们觉得我考上大学,就是为了走出这个地方。” 她想去成都、长沙,因为“那里有很多小吃,冬天还不用穿大棉袄”。她想象中的未来特别美好——超级自由,工作会很顺心,可以每天购物……李纤云觉得,小镇冬天气温太低,气候极端,而且忽冷忽热,不适合老人生活,她想带爷爷奶奶一起去山东,因为有亲戚在那边。

大杨树镇一市场外,跳广场舞的大妈们。   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图

“以前人口最多的时候有三十多万”,关红英说,他们是1980年开荒时从黑龙江流入鄂伦春自治旗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始限制性砍伐,鄂伦春自治旗的人口开始外流。

自治旗目前以农业经济为主,大部分学生大学毕业后,认为回自治旗找不到合适工作,会选择留在外面。

6月23日,2018年的内蒙古自治区高考成绩公布,邵欣欣高考成绩过了一本线。大杨树二中今年二本录取率为61%,其中有一名同学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

“有同学想大学毕业后回来吗?”记者问。

邵欣欣说,“有一部分,他们可能觉得(外面的)生活没那么甜。”

(参考书目:《鄂伦春自治旗旗志》、《鄂伦春自治旗年鉴(2016年卷)》、《鄂伦春自治旗概况》。)

    责任编辑:彭玮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