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清华新生入学考试,陈寅恪为什么出了这道对联题

2023-04-19 12: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年初,《周祖谟文集》陆续与读者朋友们见面,收到了大家良好的反响。周先生毕生著作十余种,论文二百余篇,通过编纂《周祖谟文集》,我们将周先生全部作品尽量搜罗齐全,除单本著作和《问学集》中收录的论文外,其他散见的作品仿照《问学集》的编纂体例,汇成一册,是为《问学集续编》。

《问学集续编》内容包罗万象,今天就为大家推送其中一篇文章《陈寅恪先生论对对子》,周先生由从前考清华时的一件轶事说起,谈到了陈寅恪先生注重通过对对子测验学生对华夏民族语言文学体悟的教学理念,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

周燕孙(祖谟)先生

陈寅恪先生论对对子

1932年我应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国文试题除作文一篇外,还有对对子一题,题目是“孙行者”。这个题目很新颖。我想,要做到符合题目的要求,必须是人名对人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当时我想到可以作对子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引之”,一个是“胡适之”。二者自以对“胡适之”为好,因为适者,往也,“往”跟“行”意思相近,“引”又是另外一个意思。所以我就以“胡适之”为对。后来听说这个题目是陈寅恪先生所出。他对于以“胡适之”为对也颇赞赏。白君化文还特意在《燕都》(1989年第1期)为文谈及。不过,胡先生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又是驰名中外的学者,我用他的名字对“孙行者”,未免对长者有不恭之嫌,所以不曾向人提起。考试一过,也就忘了。可是,我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听胡先生讲课的时候,心中却泛起往事来了,仿佛负疚很深似的,有点儿不好意思。

周燕孙(祖谟)先生,20世纪40年代于北平

用对对子来测验考生对于中国语文的理解,以前是没有这样做过的。寅恪先生为什么要出对对子的题目呢?这是一个问题。欣幸的是陈先生有《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专论此事,他说:

据积年经验所得,以为今后国文试题应求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又与华夏民族语言文学有密切关系者,以之测验程度,始能于阅卷定分时有所依据,应试者无甚侥幸或甚冤屈之事。在今日藏缅语系比较研究之学未发展,真正中国语文文法未成立之前,似无过于对对子之一法。此方法去吾辈理想中之完善方法固甚辽远,但尚是诚意不欺,实事求是之一种办法。兹略分四条,说明如下:

(甲)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此理易解,不待多言。

(乙)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此节最关重要。声调高下与语言变迁、文法应用之关系,学者早有定论。中国之韵文无论矣,即美术性之散文,亦必有适当之声调。若读者不能分平仄,则不能完全欣赏与了解,竟与不读相去无几,遑论仿作与转译?又中国古文句读,多依声调而决定,若读者不通平仄声调,则不知其文句起讫,故读古书,往往误解。

(丙)对子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若出一对子,中有专名或成语,而对者能以专名或成语对之,则此人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可以测知。

(丁)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凡上等之对子,必具正反合之三阶段。凡能对上等对子者,其人之思路必贯通而有条理,故可借以选拔高才之士。

这封信曾发表于1932年9月5日《大公报》文学副刊(今从周策纵先生《续梁启超“苦痛中的小玩意儿”——兼论对联与集句》一书中摘出,香港求自出版社1964年)。刘叔雅先生,名文典,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著有《淮南鸿烈集解》《三余札记》和《庄子补正》等书。他精通《文选》并在大学讲授骈俪文。据我所知,他同陈先生交谊甚厚,家住城内沙滩蒙福禄馆(闷葫芦罐)一号,所以陈先生寄信给他,同他谈论用对对子的办法考新生。

刘文典

从信中所说,我们可以领会到陈先生是从汉语和汉字的特有性质出发来看待对对子的功能,认为它是测验考生的学识和才能的较好的办法。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每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都有其声调,而且是形音义三者结合的整体。陈先生以对对子考新生,虽然没有说考中国文法,但提出论字的虚实,实际也是在测验考生对于词的语义文法范畴的理解和应用,寓义甚深。

寅恪先生对于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特别重视,因为声调的抑扬高下是构成汉语书面语的音律美的固有的条件,不能分平仄,就不能欣赏诗歌韵语和美术性的散文。所谓美术性的散文即指骈俪的文章而言。但是为文注意平仄声调的更迭在古书里所在多有,来源甚古,例如《国语·周语》说:

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纯固于是乎成。”

这一段文字说周宣王即位之后不重农事,不亲耕劝农,忽略农为国本,所以虢文公指出他的错误,说明农事之重要。文中“农、生、兴、成”都是平声,“出、在、始”都是仄声,平仄互相更迭,音调自然悦耳。如果不了解平仄,那就很难领略作者的用心,其中用词之美妙处也就无从欣赏了。所以陈先生设想用对对子的办法测验考生对汉语具有声调的特性是否理解,能否在对对子上分辨平仄,确是一种好办法。

陈寅恪

至于用对对子的办法测验应试者读书的多少,语汇是否丰富以及思想有无条理,这就要用对长对子的方法来考验了。周策纵先生说:“对子可以测验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又说:“除了知识测验的作用之外,更可表现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从这里流露出来。”足见对联、楹联的形式虽然简单,却能表露出作者才思、情趣的丰富。

陈先生提出以对对子为一小题测验考生的才能正体现了汉语的文学特性。在1932年的时候,有关汉语文法的书籍还不多,所以他有“中国语文文法未成立”的话,准备从对对子上来考验应试者对于文法的理解。现在有关汉语文法的书籍已经很多了,考试已经有了许多新的方法,自然不须要再用对对子的方法了。因为白君化文谈及往事,大家不一定都理解陈先生为什么用对对子的方法来考试学生,而又特别以“孙行者”为题,其中到底是什么缘故,所以举出陈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明其用意所在,也算是为白君的文章加上一个脚注。

《问学集续编》(周祖谟文集)(全二册)

周祖谟 著

简体横排

978-7-101-15672-0

290.00元

内容简介

《问学集续编》是《周祖谟文集》第二卷,分上下两册,本卷是按照《问学集》的编纂思路汇编没有收入《问学集》的文章而成的文集。收入周祖谟先生的论文、辞书条目、讲话稿、书跋书序书评、回忆录、诗词等一百六十余篇。

这些文章散见于各处,且时间跨度长,我们在尽可能搜集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编辑。内容方面尽量尊重原貌,没有根据之处不作改动;明显的文字、标点类排印错误,在广泛征询学界朋友的意见后,适当作了改动。为方便读者使用,制作了“主要术语、人名、论著索引”。

编辑推荐

★沧海遗珠 比次成编

《问学集续编》遵循《问学集》的编纂思路,收录作者论文、词条、札记、讲话稿、回忆录、诗词创作等160余篇,依不同学科门类、文体编排,广涉校勘学(《古籍校勘述例》《论校勘古书的方法》)、版本学(《五代刻本切韵之韵目》《关于唐本说文的真伪问题》)、音韵学(《汉语音韵学讲义》《音韵学的内容及其功用》)、训诂学(《训诂学的继承和发展》《广雅疏证录遗》)、文字学(《汉语文字学》《中国文字学发展史》)、汉语史(《汉语发展的历史》《汉代的方言》)、辞书编纂(《新华字典评介》《近三十年中国语文词典编纂法的发展》)、学人录(《沈兼士先生与近代学术》《余嘉锡先生的治学与育人》)、现代汉语规范(《汉语规范化的意义》《论普通话的语法规范》)、词类划分(《关于汉语实词分类的问题》《副词和连词》)、标点符号(《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治学方法(《谈治学的方法》)等等。

★简体横排 便于阅读

本卷所收论文发表或写作时繁简交错,格式各异,我们统一为简体,规范了全书体例,必要时保留繁体及异体字形。后附索引,便于查找利用。

作者简介

周祖谟(1914~1995),字燕孙,北京人,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卓越的文献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八位语言学博导之一。历任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周祖谟先生一生致力于汉语史与古文献研究,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广涉音韵、文字、训诂、词汇、方言、语法、词典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敦煌学、文学、史学等多个领域,而尤孜孜于传统语言文字学典籍的校勘。对中国语言学事业、古籍整理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 录

滑动查看本书目录

内页欣赏

“周祖谟文集”已出品种

《问学集》

繁体横排

978-7-101-15680-5

180.00元

大家学术,惠泽学界一甲子。

《问学集续编》

简体横排

978-7-101-15672-0

290.00元

周祖谟先生散篇学术论文全编。

《广韵校本》(全二册)

繁体竖排

978-7-101-15865-6

480.00元

《广韵》校勘之圭臬 ,研习音韵必备。

《方言校笺(附释名校笺)》

繁体横排

978-7-101-15872-4

88.00元

权威可靠的《方言》校本。

《尔雅校笺》

繁体竖排

978-7-101-15168-8

118.00元

经典的《尔雅》校本之一。

《洛阳伽蓝记校释》

繁体横排

978-7-101-15150-3

76.00元

古籍注释典范之作,一本读懂北魏社会。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

罗常培、周祖谟 著

繁体横排

978-7-101-15093-3

98.00元

研究汉语音韵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汉语词汇讲稿 汉语拼音字母学习法》

简体横排

978-7-101-15077-3

78.00元

通俗易懂的大家小书。

原标题:《清华新生入学考试,陈寅恪为什么出了这道对联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