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裸辞七次,转行两次,我越来越了解自己|镜相

2023-04-21 18: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镜相栏目首发独家非虚构作品,如需转载,请至“湃客工坊”微信后台联系

作者 | Marguerite28

编辑 | 吴筱慧

编者按:

《毫无意义的工作》一书中这样写道:“因为科技的帮助,我们现在2天的生产力或许可以抵得上过去5天的。但是因为贪婪,因为某种必须一刻不停高效工作的蜜蜂综合征,我们依然埋头苦干,为他人赢取收益,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抱负,只因这些抱负挣不了钱。”

工作不堪负荷、人际关系复杂、无意义的加班、精神内耗,面对职场诸多不合理现象,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和生活,通过“裸辞”跨出改变的第一步。镜相栏目此前发起「裸辞后,你经历了什么?」主题征稿,试图记录选择“裸辞”的他们,重新调整自己职业生涯和生活步伐的真实经历。

下文是本专题下的第七篇作品:大学毕业后,经历七次裸辞,作者把自己称为裸辞“惯犯”。原本可以按照既定的人生轨迹,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但她却选择一次次转行,学陶艺、学摄影,每一次孤注一掷的背后,都有个异常简单的理由——她在寻求一个声音,一个让自己停下来的声音。

只是单纯想找到自己,没料到这个过程困难重重。

22岁,从成都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了同旁人别无二致的求职路。或许是性格里天生的悲观和懒惰,对待工作,即使做得不错,仍缺乏耐心,内心暗生“不满”,一股想要离开的强烈冲动无法排解,无法平息。因此,我总在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路上。

每一次,我都试图用新工作中的陌生感浇熄无名之火,获取暂时的安宁,可均以再次裸辞告终。细数起来,我裸辞已经有了六七次。成为裸辞“惯犯”,不是因为有家里的财力支持——爸妈对我既无奈又宽容;也不是因为有足够积蓄——实际上,我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房租与消费了。

我只是一个自私的,一心只顾自己的人。

2014年从中文系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某婚庆网站,每个月写10篇软文,工资2800元。写到第四个月时,某次开会大领导表扬我文章写得好,让我分享写作经验,我害羞地说:“大家多读书,多写写就好了。”两个月后,我选择裸辞。

第二份工作,我在成都的连锁书店做新媒体运营。第一篇稿子就被领导夸奖了,但我觉得每天写作太累,于是主动申请调到北京分店做活动运营,远离写稿。来到北京的第五个月,由于公司高层变动的影响,我又裸辞了。

第三份工作,我在出版社做营销编辑,三个月后裸辞。

第四份工作,我在食品店写产品文案,两个月后裸辞。

第五份工作,我在公关公司写公关文案,一个半月后裸辞。

第六份工作,我又回到出版社做营销,这次的工作经历让我认识了众多好友,职场时光也快乐充实,还系统学习了营销知识。在这里,爱好广泛的我又喜欢上了艺术。某次逛书店时,我无意中翻到了一本关于陶艺的书籍,就在那一刻,我毅然决定裸辞去景德镇学陶艺。

2019年,我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

做这个决定之前,我爸妈坚决反对,朋友们也都劝我,最好先去体验景德镇当地的生活后再做决定。鲁莽的我依旧选择了孤注一掷,彻底离开北京。2020年3月初,我在景德镇找到了一家陶艺培训机构,学费3000元。因为疫情,景德镇不如往常热闹,那年的培训班只招收到3个学徒。我,一个在此定居的年轻男孩,一个在澳洲学习绘画的富二代女孩。

培训课程时间只有两周,老师负责教授一些基础知识和陶艺流程:揉泥巴、拉坯、手捏、上釉和烧窑……课程结束后,要想精进技术只能靠自己。于是,我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对面的湘湖村,租了一套房子 ,月租500元。出租屋距离公共窑只有200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还有个小阳台,环境比在北京舒适。这个有名的湘湖村有不少做陶艺的小作坊,聚集了许多技艺初步成熟的手艺人以及来这里寻找机会的年轻人。

景德镇出租房窗外

对我而言,这一次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裸辞。长达7个月没有固定收入,我只能缩减开支,除最基本的吃饭开销,尽量把钱都花在陶艺上。

我打算在此开启自己的陶艺之路。我在客厅摆了一张超大长桌,上面堆放着小泥巴和各种工具;转盘上经常摆放着用湿布覆盖的未成形作品;地上堆放着被塑料袋包裹的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大坨泥巴(差不多有20斤)和装满各色釉料的桶。地板总会沾上洗不干净的釉料和泥巴碎屑,打扫工作间并不容易。阳台的水池专门用于清洗沾满泥的工具与双手。我特意买了一个高达一米二的四层置物架,用来晾晒不同时间段捏成的陶艺作品。

景德镇的生活虽然简单,却丰富又奇幻。早晨捏泥巴,下午继续捏,有时去某个工作室参观开窑,晚上在朋友家吃喝到九十点钟,偶尔还有下一场,一群人围坐在一起边喝茶或喝酒,聊天至半夜。大半个月过去,一件像样的作品都没做出来,这种过于松弛的生活,开始让我越来越焦虑。

因为陶艺不精,我还没有完全摸清泥巴、釉料、公共窑口的特性,每一次拿到烧成后的作品心情都很低落,烧制后的作品釉料的颜色变得不同且底部出现裂缝,尺寸更是与之前截然不同。每一次成品都会产生一堆新的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我又制作了一批无法出售的废品——也是在村内的垃圾堆放点随处可见的残次品。

不合格的陶艺作品

我的情绪再次陷入谷底,同时开始感到空虚。

原本我以为来到景德镇,就能为自己开辟一片远离社会的小天地,不再被一双无形的手摆布控制,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可事实上,我似乎从来没把陶艺当作谋生手段,没有真正去思考和经营,也缺乏跨越障碍的实力与头脑。我低估了它的难度,也高估了自我。

第一次转行,以彻底的失败告终,我选择放弃陶艺,离开景德镇。此后,我再没有捏过泥巴,但经常在脑海里回忆这段日子。在景德镇的经验,让我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我不适合,也不愿意生活在小城市,更加不能在完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进入另一个行业。

我总是从一个岗位或环境中毅然决然抽身,却不曾究根问底地剖析自己的诉求,只是凭借“我不要,我不想继续下去”的本能做出行动。这促使了我的二次转行。

2020年10月底,我又回到北京。这时,我身上只剩下两万元存款。半个月后,我终于找到了工作。收到入职通知的那天,我请自己吃了一顿大餐,算是对开启新生活的美好祝愿,也算是对景德镇生活时光的思悼。

景德镇风景

我的生活逐渐趋于稳定,此时耳边另一个声音又跳了出来:“试试吧,去寻找自己想要做的事,再试一次。”

我把想做的事,在脑袋里筛选了一遍。

烘焙行业,需要早起做面包,还是算了;

调酒师呢?需要每天熬夜,我又不是夜行动物,算了;

西餐厨师倒是不错,从底层做起就得在厨房洗菜,算了;

那么花艺师呢?可我也不会包扎花束;

陈列师,这个我很喜欢,可是要做好就需要学会绘画……

最后,我挑选了一个新行业——摄影。

这次我吸取教训,在转行之前开始了解摄影。大部分学徒都是从摄影助理开始做起,且助理的月薪很低。于是,我开始存钱,周末去酒吧兼职服务员,生活中除了购买必需品,我很少消费。几个月后,我用攒下的积蓄购入了一台相机和一台苹果电脑,开始练习拍照,积累作品。

2021年再次回北京,朋友给我在出租房天台拍的照片

我做好了转行的准备。2022年初,我再次离开北京回到成都,准备正式转行,奋力一搏。如果这一次再失败,30岁的我可能很难再翻身。很多人会说,30岁还很年轻,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但曾有个职业规划师说,“几乎很少有人能转行成功。”对我而言,这就像是句讨厌的咒语。

2022年,回到成都做摄影助理时

无论在脑海里演练得有多么周全,一旦开始行动,各种阻碍都会扑面而来。一次次挫败,最动摇人心。

“为什么30岁了还要转行做摄影?”

“女生还是不合适做摄影,这一行很辛苦。”

“摄影助理的工资,一个月2000,没有保险。你需要至少花一年时间来学习。”

到了成都,我已然没有退路。很多个夜晚,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脑子里想着五险一金,甚至想立刻飞回北京。最终,一家婚纱摄影工作室录用我做摄影助理。刚开始,我特别兴奋,感觉自己这次终于转对了行,摄影就是我接下来的事业。

我虽然喜欢拍摄,可并不想拍婚纱照,觉得死板无聊,于是又转到服装拍摄工作室,但依然感到拍摄无趣。拍摄现场把人都放置在安全的体系内——摄影师舒适,客户也安心。一旦跳脱出来,大家都面露胆怯。那些极具创意的大胆拍摄,只留给少数摄影师,我希望能成为其中之一。

一年过去,我还是从工作室离职了。看起来,又是一次失败的转行。如今,我依然很喜欢摄影,并且还在继续自学。我开始思考自己转行的目的,有人因为纯粹热爱,有人想要高薪,而我,为的是“摄影师”的头衔吗?如果是,只要再坚持半年,就成功了。可成为摄影师之后呢?这依然是一份被限制在固有体系里,只能拍摄服装和模特的无聊职业。

有那么一刻,我领悟到,无论自己从事何种职业,都不重要。只要能得到相应匹配的薪水,可以作为人有尊严地活着,有时间感受生活的精彩,学习新的知识,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人生的残酷就在于,生活和选择只能依靠自己的行动去验证,也许直到我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法则,直到越来越自我肯定之后,就不会再出现 “试试吧,再试试吧”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个声音:“好好生活吧。”我不断折腾,不断尝试,坚持转行的目的,就是在寻求这个声音。

三年的动荡、挣扎,让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此刻。现在我已经习惯随身携带相机,通过镜头去观察街道。今后,是否还会想以摄影师为职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享受举起相机,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那一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脱逃和隐身,我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和坚实的内核——这是我真正追寻的。

我的摄影作品:强烈的光照代表一种晕眩的未知

“人本质上只有经历,没有年龄,年龄其实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没有任何价值。人生的本质意义是经历,体验,试错,而这些来源于认知,野心,最重要的是执行力。”

关于转行,我的建议是:剖析自己,制定尽量完善的计划,存更多钱,充满野心,不要退缩,保重身体,允许失败。等待时机到来的那一刻,会发现改变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轰轰烈烈,而是顺畅得像呼吸一样。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欢迎继续关注「裸辞后,你经历了什么?」专题:

海报设计:白浪

实习生:刘雨馨 方益

系列策划:吴筱慧(澎湃新闻资深编辑)

投稿邮箱:reflections@thepaper.cn

(投稿请附上姓名和联系方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