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场 | 万家灯火时,她在阑珊处 | 林楣

2023-04-20 18: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林楣 上海纪实

癸卯兔年,除夕之夜。

当零点钟声敲响时,手机里居民们发来的新年祝福如烟花般乍现屏幕,刹那间,幸福的滋味溢得漫山遍野。望向窗外,万家灯火通明。是啊,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而社区又何尝不是每一户人家的温暖港湾呢?

两年多前刚刚到长岛路居民区的那一幕浮现眼前,李秀勤不由得笑了……

巧治:“牵牛要牵牛鼻子”

这都是什么新式“家什”?李秀勤边走边皱眉头。

的确,这样的阵仗在李秀勤的职业生涯里还是第一次看到。

三辆破自行车扎起来,变成个铁三脚架,霸居车位当中;一把快要散架的竹藤椅也毫不示弱地宣示“主权”,还有垒起的砖头、坏掉的沙发……这是李秀勤 2020年5月11日第一天到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民区任职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时看到的奇怪景象。它们代表各自主人占领着“自家”的车位。

进了办公室,还未落座,门口就急匆匆进来一个人。来人六十出头,姓王名凤,是居民静钰的母亲,她每天有两大任务,一是带外孙女,二是帮女婿占车位。王凤每天准时将破电风扇放在“自家”的车位上,直到她女婿下班开车归来,再将电风扇撤走。可是近日,有个张老头用旧自行车抢占了“她家”车位,即使王凤先放好电风扇,也会被张老头挪走。两家人从吵到闹,差点挥拳动手。

听说今天居委会要来一位女书记,王凤一早登门,要把张老头的状告一告……

长岛路居委是李秀勤社区工作的第六次转场。十年里,她先后到证二居委、金桥湾居委、荷五居委、银桥居委、中大居委工作过,从一名社区工作的生手到经验丰富的居民区书记,李秀勤在家长里短里穿梭和成长。

深夜,繁星挂上夜幕,第一天的书记工作,让李秀勤辗转难眠。

王凤的来访,还有那些霸占在小区停车位上的奇怪“家什”搅得人心绪难平。下班时,在工作簿上写下的那个“8”字更让人忧心忡忡,这是第一天上任接到的8起居民投诉,全是关于停车问题……窥一斑而见全豹,李秀勤感受到了不一般的压力,这个压力似乎绝不仅仅是乱停车的问题。

脑海在飞速地回旋起伏,李秀勤有了定夺:就从停车问题入手——“牵牛要牵牛鼻子”。

想到这儿,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工作本上很快有了一个计划表,李秀勤要求自己三天内全面摸清小区的车位和车辆底数,以及造成乱停车的原因。

晨曦初放,李秀勤已在小区里巡视,这时是车辆驶出小区的高峰;上午九十点钟,她又到小区出入口去观察驶入小区的机动车到底是哪些车;接下来,她走出小区,去毗邻的商家菜场学校去转转;深夜10点,翻阅着车辆登记册,她一个个画着勾……

三天后,一组数据出台:这个有着2279户6500余人的老旧小区,共有1500余辆私家车,而能够划线的车位只有1100多个,那么多出来的400多辆车停到哪儿去?傍晚时分,通常还有几十辆机动车会进入小区,他们来干嘛——来父母家蹭饭,他们的车子也要停。平日白天,在周边商家消费的顾客也会把车停进小区,毕竟5元的最高收费比停车场划算多了,然而见缝插针地停放常引发碰擦,甚至导致冲突纠纷,这种种,造成小区停车犹如一团乱麻。

这一团乱麻怎么解?枝枝蔓蔓纠缠一起,看似车,其实是人的问题。李秀勤想,解开乱麻归根结底要有一整套能说服人、且可操作可执行的制度。制度怎么定?要“听声音”。

“听声音”是个复杂而巨大的工程,李秀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按照有车、无车、有几辆车、是业主还是租户、不同年龄层次等元素将听证人员进行圈层划分,每一次会议分别邀请不同的居民参加,同时邀请街道有关部门、业委会、物业、居委会等相关人员也都到场。

李秀勤的脚就像上了发条,小区的每一寸土地她都细细丈量和测算,她要把每一分每一厘都尽可能地框在能用的土地里;李秀勤的工作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近千条居民的意见,零零散散,五花八门;李秀勤的耳朵里听到了许许多多的声音,甚至激烈的碰撞,其中也不乏法律人士的专业建议……十多次例会、近十次听证会、几十次座谈辩论、无数次登门造访……

三个月后,李秀勤胸有成竹,一套听取了小区绝大多数居民意见、有坚实群众基础的顶层设计出炉,在最后一次听证会上,这套停车方案以全体居民92.3%的支持率高票通过。

“业主卡、亲情卡、租户卡”三卡以不同收费标准合情合理地解决了不同人群的停车矛盾,潮汐式停车解决了白天、夜间进入小区借位停车的难题,房东与租户的车位合约逐级分担责任与权利……平衡了多方利益,维护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权益,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李秀勤的第一仗打得乓乓响!

牛鼻子牵起来了——长岛路居民区的社区管理工作大踏步迈开了。

善治:“六岛”建起幸福岛

停车难的事刚解决,又有一件烦心事找上门。

上门的人叫方晴,本不是小区的居民,这两天却天天往小区跑。为啥?因为她六十多岁的母亲在取快递时脚骨折了,只能天天躺在床上熬日子。方晴父亲七十多岁,身体不太好,平日家务也做不来,现在老伴躺床上了,只能向女儿求助。方晴有怨气,不是怨父母,而是怨铁门:如果楼道铁门的门铃能够按响,如果母亲能够在家给快递员开铁门,那么,母亲就不用下楼去开铁门取快递,那么,母亲的脚就不会骨折……

来龙去脉搞清楚,李秀勤没有作声,凝望着长岛路居民区的一幢幢大楼,她隐隐担忧,这可能真的不是一扇铁门的问题。

老旧小区的很多硬件已晃悠在“退休”的路上,有的百病缠身,有的是“聋子”成了摆设。维修、更新、增添设备需要资金,即使从物业基金里调拨,也需要多方统筹协商。另外,小区硬件要叫得响,软件也得紧步跟上。到底还有哪些漏洞、还有多少隐患?李秀勤暗暗给自己下了个硬指标:逐个清零!

“清零”——还真不是一般的勇气!李秀勤的骨子里有股霸气。她常常自嘲,说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见不得甚至受不了工作上有瑕疵——这个瑕疵指的是能够避免却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拖沓、遗漏、粗糙,甚至失误。这时的李秀勤就会唬着脸,像答卷子一样拿个橡皮擦一一更正、补漏,实在无法修正的,她就和小伙伴们开会探讨,及时总结,大家都惴惴地下定决心绝不第二次掉进同一条烂泥沟里。

“清零”——这还是李秀勤默默勾勒的一幅宏图。虽然刚到长岛路居民区才三个月,但是她已莫名地喜欢上了这儿。除了霸气,李秀勤的心里还住着一个“小女生”,她想象着要把这里装扮成“家”的样子:柳莺花艳、白墙灰瓦、楼道敞亮、邻里亲密……

于是,宏伟蓝图渐渐构思出来了:小区名叫长岛,老百姓对小区管理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就是生活在这里幸福不幸福,那么就借名生义,把宏图的目标定义为“幸福岛”。李秀勤希望利用共建自治的模式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让居民高度参与小区治理,让幸福岛成为居民可依靠的组织,成为每家每户可停靠的宁静港湾。

先选人,哪些人可以参与进来呢?有特长、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当然还得有一颗为左邻右舍热情服务的心。其次,得耳聪目明,有“收集、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接下去就是组建队伍。既然宏图名叫幸福岛,那么建设幸福岛的小分队也得由各个“小岛”组成。居民们听到居委会在招募自治组织,一传十,十传百,一个拉一个兴高采烈地来报名。这不是杜撰,是实打实的长岛佳话,因为他们看到了新书记的第一仗打得轰轰烈烈,把长期存在的“停车肠梗阻”治好了,他们相信她、也愿意跟着她干。谁不希望自己的家园有秩序之美、能同舟共情呢?

于是幸福岛的小分队——“六岛”,精神抖擞地走过来了。

43名居民党员志愿者率先建成“弘岛”。“弘”即弘扬的意思,他们是“六岛”的精神高地,起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居民群众整治小区环境。组建后的一年里,就和相关部门一起清除了散落在小区角角落落的300余吨垃圾。

56名党员和普通群众组成了“尚岛”。“尚”即时尚的意思,他们早晚坚守在垃圾投放点位,引领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的啄木鸟。

35名喜欢绿植的居民加入了“靓岛”。“靓”就是靓丽,要想着法儿让小区美起来。他们定期开展种植活动,交流种植技艺。走进小区,那一抹赏心悦目的绿色和沁人心脾的芬芳就有他们的功劳。

“保岛”则是长岛的一张亮丽名片。18名曾经的退伍军人虽然都已退休,但各个气质硬朗、目光炯炯,他们每天在小区进行两次安全巡逻,参与小区的规范停车管理。

与“保岛”的硬相比,“帼岛”则是柔和的春风。这支队伍由清一色女志愿者组成,女性的细腻和耐心是她们的工作秘籍。在谈话聊天中广泛收听民意,及时反馈民声。18人性格迥异,有人活泼外向,有人持重老练,团队互补,客观公正。她们的“岛•听你说”妇女议事平台是长岛居民最喜欢登录的微媒体议事大厅。

最后这个“岛”是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岛——68人的“和岛”。他们一心一意抓救助,急难险重抢着上,白天黑夜轮番干。

而李秀勤的身影则忙碌地奔波在“六个岛”上,她听到了更多的声音,她了解到居民群众想要什么,居委会的智囊团中有了很多个“诸葛亮”,李秀勤也有了更多的帮手。她和他们一起把宏图描绘,宏图的色彩越来越鲜明、景色越来越美丽。

门楼改造好了,家门口服务站升级了,廉政文化带、健身步道、中心花园、非机动车充电桩、“沁心园”微景观、歇脚点建起来了,“五美楼道”“支部花园”“睦邻点”也一点一点打造起来了,长期困扰两百多户居民的顶楼屋顶漏水渗水问题被彻底解决……

如今,一走进长岛小区,雪白的围墙上那条活龙活现的盘龙戏珠美图,还有每户门楼一进去就映入眼帘的红色党建园地,让人精神振奋。再抬头一望,新刷的蓝色大楼外立面墙令人神清气爽。长岛居民区以清新独特的气质成为周边邻居的打卡点,他们艳羡的神情让长岛居民暗暗得意。

幸福岛的宏图渐渐地有了模样,烟火气在热气腾腾地升起。

暖治:要把居民真正当作亲人

“大家”和和美美,“小家”未必人人如意。李秀勤开始把目光聚焦到了小区里的特殊群体。

小区里有位居民叫朱福,名字很喜气,可过往有点坎坷,年少不更事,坐了几年牢,之后,一路磕磕碰碰。现在的窘境是,五十多岁的老婆身体不好,女儿也遗传了母亲的疾病,两个病人日常的治疗费用不小。而朱福呢,六十多岁了,没有一技之长,加上那段灰色历史,很难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于是,朱福有事没事就到居委会去闹,想着能闹到一点钱也好。

这天,他进门看到李秀勤,哎呦,新来的书记个儿不高,人不胖,面孔白皙,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嘛!于是,朱福借着酒劲,哇啦哇啦一顿吵。没承想,瘦弱的李书记一句也不搭他腔,还端来一杯茶水让他醒醒酒。朱福猜想大概是自己的嗓门不够响,于是火力加大,可折腾了半小时,李书记还是不动怒,独角戏唱得实在没劲,终于,朱福歇搁了。

这时,李秀勤开口了。她说,老朱啊,你家的情况我都知道。你们一家挤在一室一厅里,你前几年想申请经适房但是因为条件不够没能成功。还有,你血压高酒量好脾气大,我也听说过。其实,你们家的情况早就在我心里装着呢!

朱福脑袋一扬,酒醒一半。李书记又说了,今天你不来找我,我也打算上你家去。我想给你介绍份工作,你做不做?

这个小区保安的工作,被朱福一口回绝。李秀勤并不恼,拍拍老朱的肩,那你先回去,我再多方打听打听,有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朱福想好是来“吵架”的,可架没吵起来,还莫名其妙被李书记劝回家了。

把朱福劝回家,并不是李秀勤的推脱之计,而是破冰之旅的开始。第二天,朱福在家给老婆烧饭,有人敲门,门一开,朱福和妻子大吃一惊,没想到李书记和社区事务中心的干部拎着水果上门了。这一次,李秀勤把老朱家的情况问了个明白、记录得详详实实,也带来了帮扶救助的“门诊方子”。她让老朱在没有找到合适工作之前,到周边的商家去打打短工,她会多方动用人脉帮助老朱解决;另外,按照规定,老朱家可以列入帮困助贫范围,居委会会按照最高标准给他申请补助;第三,老朱的电动车可以享受免费停车待遇,这样一年也能省掉几百块钱;第四,老朱妻女外出看病,如果出行不便,居委会干部会一同陪去……

每一条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都那么实在那么暖心。朱福,一个从不肯认怂的倔老头那天竟然眼眶湿润,他握住李秀勤的手,喃喃地说:“李书记,你放心,我们会好好过日子的。”

一个毫无生气的家,突然间在窗台上摆上了大大小小的绿植,那盆红红的杜鹃映得朱家人亮堂堂。这条冰路慢慢融化、渐渐平坦,朱家人的生活向着阳光的方向走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10月,朱福骑着电动车外出时被机动车撞了,摔得不轻,成了植物人……

李秀勤愁得饭也吃不下,她马不停蹄联系相关部门帮老朱打官司,前前后后跑了不知多少次,最终帮老朱争取到一笔治疗和补偿费。生病在家的老朱妻女,居委会安排人手定期上门看望照顾,老朱的家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了。那天,到医院,李秀勤握着老朱的手告诉他:“老朱,你安心养病,要早日康复。你的一家老小我们帮你看着呢,别担心……”

病床上的朱福一动不动,可他的眼睛竟然微微动了一下,护士惊讶地大叫,他听得懂哎!李秀勤一下子忍不住,落泪了,老朱啊老朱,你得争口气,你老婆女儿等着你哪!

曾经坐过牢、常闹事的“刺头”,在李秀勤眼里却是最普通最需要关怀的老百姓。她的工作本上有一句话:我们做社区工作,千万不能给人轻易贴标签,把人划在某个圈圈里,那样,做事就会不用心不诚恳不公正。

用心、诚恳、公正,不是豪气冲天的话,却是李秀勤用一件件实事做出来的。十年的居委会工作,一万多户居民,谁是孤老,谁家贫困,谁得了大病,谁家婆媳闹矛盾,谁家是新上海人……李秀勤都摸得清清楚楚,她东奔西走,她竭尽全力,一件件解决、一桩桩落实。

善言赢得听众,善听赢得朋友,而善做才能赢得亲人。李秀勤的暖治善做赢得了许许多多的“居民亲人”。

8年前,突如其来的胃癌诊断报告将李秀勤击得天旋地转。被推进手术室前,家人和朋友都好心劝她,等手术之后,换一个清闲的岗位,别再做这个操心费神的工作了,李秀勤没有回答。手术整整做了7个小时,当眼睛睁开,她的床边围满了小区居民,而她冰冷的双脚被居民彭阿姨抱在怀里,紧紧地用体温焐着……病痛的折磨、手术的焦虑,李秀勤没有掉一滴眼泪,可此时,她屏不住了,大颗的眼泪滑落脸颊,她怎么舍得放下她深爱的社区工作,又怎么舍得离开她深爱的居民群众呢?

病体刚愈,她又匆匆地踏上了那片土地,回到了她深爱的居民群众中。当朝阳穿破云层,她的身影就开始活跃在社区的每一个地方。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她的守望串起了居民们一个个平安而祥和的日子。

癸卯春节,李秀勤跨上她的小包,喜冲冲地去长岛路居民区。她和她的团队走进了重残无业、独居老人、低保家庭,她给居民亲人说声“新年好”,把浓浓的暖意和年味送到每家每户。

黄浦江水已是春潮翻涌,李秀勤的心田也是春风荡漾,她的心中还有一幅蓝图:那就是要将2021年挂牌的“秀勤工作室”打造得熠熠生辉,要让更多的居委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成为新时代“治理最后一公里”的行家里手。

她坚信,当万家灯火点亮时,在那阑珊处,有她、他,还有许许多多个他们,倾情守望着幸福家园!

【李秀勤人物档案】:1972年8月生,现任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曾获2015年—201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2017年浦东新区“两学一做”模范党员、2018年浦东新区第二届“三好两满意”好干部、2019年浦东新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浦东新区“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021年度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林楣,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现任上海市公安局《人民警察》编辑部主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二百多万字,记录生活中所看所想所遇,更多的笔墨留给了战友,曾著书《会行走的紫色长发》《草根情义》等。

上海纪实

原标题:《在场 | 万家灯火时,她在阑珊处 | 林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