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频繁到来的沙尘天有哪些警示?

2023-04-22 18: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国绿发会讯】天空啊下着沙,戴口罩也挡不住行人的“吃土感”,一出一回即成“土人”等等描述,成为近两天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再遇沙尘天气的真实写照。很多人跟笔者的感受一样,今年的沙尘天气出现频率有点多,而且较为密集。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气象局、林草局等部门和单位,对今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据悉,一季度北方局地已出现6次沙尘天气过程,加上近日再度出现的沙尘天,密集出现的频率足以可见。

(摄影:胡鉴玮)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的称这种天气为“沙尘暴”,事实上,沙尘天并不都是所谓的“沙尘暴”,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关于沙尘天气的科普,按强度来划分,沙尘天可分为5种。强度最弱的叫浮尘天气,稍强的是扬沙,再强依次为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而我国一季度发生的4次沙尘天气过程,就包括2次扬沙天气过程、1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和1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为何今年春天的沙尘天比常年同期偏多?我们先来了解沙尘天气的成因。沙源、强风及热力不稳定的空气层结,是产生沙尘天气的3个主要因素。今年3月以来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多大风天气,加之植被尚未返青,成为沙尘天气高发的主要原因。

在大风和尘土的相伴之下,除了直观的不适应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为人类带来的警示。沙尘天气过程的发生,固然有偶发因素。沙尘天气虽不常有,但气候危机却在加剧。我们从沙尘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方面可以看出,加快荒漠化治理进程,应对气候变化,降低极端天气发生频率的紧迫性。

(摄影:胡鉴玮)

尽管我国荒漠化治理工作已经取得成效,空气质量获得显著改善。但气候变化以及防沙治沙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全球视域下的携手前行和共同应对。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意识培养,将国家层面的战略架构,最终转化为个人行动,以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尽可能地降低极端天气发生的频次,减轻它们的影响和强度。全社会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更应该关注思考的是,来自个人的改变和行动。

参考资料:

1.三月以来我国已出现4次沙尘天气过程,为何比常年同期偏多?

2.为什么近期沙尘天气频繁出现呢?

文/Cherry 审/Tammy 编/angel

本文来自“中国绿发会”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