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展预告 | 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

2023-04-24 08: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春暖花开,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古以降,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留下了对苏杭两地的赞美。在湖光山色的滋养中,在殷实经济条件的支持下,在“闲忙正适中”的生活环境里,人们对于精致、精细、风雅的追求愈发热烈,“材有美,工有巧”的生活用品、各色赏玩,是最典型的“天堂”体现。

时至今日,苏杭人仍以匠心守护着传统的工艺,一柄当代非遗手艺人制作的油纸伞,连接了古时发生在西子湖畔的话本故事;一针一线,太湖旁的绣娘十指如春,继续编纺着生活;笃笃敲击,造出了桌椅床榻;吴侬软语,随罗织声声隐入巷陌....今日匠艺,续写天堂雅正的诗篇。

人人尽说江南好,又是一个风细柳斜斜的春日,这一次,吴文化博物馆携手苏杭两地的文博机构,共同呈现《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一展,尽数古时与今日,继往开来的非遗技艺,这场展览由吴文化博物馆联合苏州丝绸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主办,同时受到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临安区博物馆、萧山博物馆6家文博机构的展览支持。

展览的第一单元“古时”,侧重于展出巧夺天工的文物,以金银器、玉器、瓷器、竹木器、丝织物为主,共展出相关代表性文物60余件套。第二单元“今日”,更侧重于展示薪火相传的40项苏杭工艺,共计展出140余件当代非遗工艺品。不同于以往的展览,《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中,选择了当时人记当时事的视角,通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阐释使用文物的生活场景,描述文物的质地,还原苏杭两地旧时之景,更有丰富细节的工艺拆解带观众走入工艺的天堂。

古 时

历经南北朝的经营,林泽丰饶的沃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偏安一隅的政治中心,江南地区的城镇经济因稳定而急速攀升。到唐时,苏州已然发展成江南唯一的雄州,而“闲忙正适中”的钱塘即今杭州,也人间烟火气俱足。从白居易到张岱,从坊市闹猛到人间诗酒茶,无不弥散着人间天堂的气息,这些诗赋辞藻和小说话本用最浪漫的方式倾诉着世人对苏杭的向往。

● 白居易和唐代的苏杭

诗人白居易曾分别任苏杭两地刺史,任期内,兴修水利,尽心为民。一苏一杭,水陆交通便利,舟行水路间,为乐天居士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诗文素材。

《山泉煎茶有怀》

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

越窑青釉瓷杯托

五代

高6.7,口径7.6,足径6.9厘米

临安区博物馆藏

整器由托座、托盘、圈足三部分组成,托座为杯形。通体施釉,釉色青黄,釉面润泽。唐代越窑青瓷以其秀美而获诸多诗赞,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瓯”,许浑“越瓶秋水澄”,皮日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磁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到五代时期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瓷器。

《吴郡诗石记》

以当时心,言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

大金龙

长23.5,高8.5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苏州西山林屋洞出土。金龙为纯金打造,遍身鳞甲,昂首站立,面目温和,姿态轻盈,由纯金薄片对折而制,因此正反面对称,便于直立。林屋洞唐宋之际成为道教胜地,并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居九,据传唐宋时帝王遣使投放金龙玉简于此。

● 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五代的营田垦荒,积累下了两宋的富庶安康。当城市突破了传统的坊墙制度,瓦肆、勾栏、夜市纷涌而现,构成了一幅市井文化浓郁的苏杭繁华图。在农商结合繁荣并进的时期,文人笔下的独特城市景观,也由此应运而生。

《萧山祗园寺》

车骑归萧詧,云林识许询。千秋不相见,悟定是吾身。

显德五年舍利铜塔

五代(吴越958年)

高43.5,宽15.5厘米

萧山博物馆藏

杭州萧山祇园寺出土。该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为须弥座式,下枭处饰覆莲纹。束腰部四壁各刻佛像四尊,菩提树三棵。座面铭有信徒夏承原之发愿文共47字,款落“戊午显德五年十一月三日记”。塔身束腰处四壁均铸有佛教故事图像。塔顶四角为蕉叶山花,每角蕉叶的内外向皆刻有佛像。塔刹底部为覆莲、仰莲、五重相轮,加上莲花葫芦宝顶。

《都城记胜》

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御街,两行多是上户,金银炒引铺,仅百余家。

行春桥魏三郎匠刻牡丹纹鎏金银盏

高4.7,底径3.8厘米

杭州博物馆藏

盏口圆形,圈足呈喇叭形外撇,器身由内外两层构成,中间中空。内层錾刻牡丹纹,线条灵动,外层高浮雕牡丹花卉和枝叶纹,造型凸显枝繁叶茂,外壁近圈足旁刻有“行春桥魏三郎匠”款。

《武林旧事》中记载,南宋临安府行春桥畔,有行春瓦子,是当时著名的综合性市场,集娱乐、百艺杂技、买卖交易于一处。因杭州话中“行春”与“洪春”相似,便成了今日杭州灵隐路上的“洪春桥”。宋代金银器上的立体凸花工艺,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用捶揲手法,打出了极富立体效果的器皿。

● 红尘里的诗意与繁华

宋代以后,苏杭置行省、通南北、兴海运,水网发达的苏杭北有长江、南有钱塘,中间以大运河勾连,丰富的物产加之流通的贸易,带动了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至明中叶,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已出现手工作坊,居民富庶,城市地位显著。

从元至民国,日益繁荣的苏杭继续着前朝的“天堂”之称,甚至天堂一词已不足形容两地,《红楼梦》中更富生活气息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将苏杭引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吴中绝技》

陆子冈之治玉,鲍天成之治犀,周柱之治嵌镶,赵良璧之治梳,朱碧山之治金银,马勋、荷叶李之治扇,张寄修之治琴,范昆白之治三弦子,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朱碧山造银槎杯

长22,宽7.5,高11.4厘米

吴文化博物馆藏

以仙人乘槎卧游银汉的神话故事为题材,将银酒杯巧制成树槎形的一叶扁舟,有一老人背靠槎尾而坐。槎背部有细瘦阴刻铭文“至正乙酉朱碧山造”,为元代银工朱碧山制作。

朱碧山, 中国元代金银器雕刻铸造工艺家,浙江嘉兴魏塘镇(今嘉善魏塘镇)人。后到苏州从事银器制作,以雕制银器取胜,以善制槎杯闻名,为一时冠绝。作品有槎杯、蟹杯、虾杯及昭君、达摩像等,但其传世作品仅有槎杯一种,且数量稀少。

金蝉玉叶饰件

金蝉长2、宽0.8,厚0.6厘米,重4.65克

玉叶长5.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文物出土于苏州五峰山博士坞,金光闪耀的蝉,栖憩在玉叶上。其中金蝉含金量达95%,蝉翼厚度0.2毫米,蝉身錾刻平行减地横凸纹八层,每层以无数竖直短线表现细部,蝉足简化为三对,一对前足翘起,一对后足微微抬起。玉叶系用新疆和田所产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呈半透明凝脂状,晶莹润泽。金蝉玉叶出土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伴出银笄二件、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证明这件物品是女子头上的发簪。

《松窗梦语》

中为姑苏,其民利鱼稻之饶,极人工之巧,服饰、器具足以炫人心目。

剔红花鸟臂搁

长23.7厘米 宽6.1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臂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房用具。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也会使腕部舒适轻松,因此,臂搁也称“腕枕”。多呈长方形、覆瓦式,因使用者不多而传世较少。

赵之谦刻“茶梦轩”石印章

高3.8厘米

萧山博物馆藏

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白文,为“茶梦轩”三字。边款阴刻楷书体“说文无茶字,汉荼宣、荼宏、荼信印皆从禾,与茶正同,疑荼之为茶,由此生误。撝叔。”

赵之谦(1829年8月8日-1884年11月18日),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

《吴邑志》

绫、锦、纻、丝、纱、 罗、绸、绢皆出郡城机房,产兼两邑,而东城为盛,比屋皆工织作,转贸四方,吴之大资。

《红楼梦》

● 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石青色缎三蓝绣瓜瓞绵绵女褂

衣长113,通袖长165厘米

苏州丝绸博物馆藏

圆领、对襟、宽袖、两侧开禊,领周、下摆和开禊处饰以绦带与刺绣镶边,腰侧开禊处的顶端被盘饰成如意云头,袖口镶饰花蝶纹挽袖。

在石青缎地上运用打籽、平针、戗针等刺绣技法,绣有“瓜瓞绵绵”纹,颂祝子孙昌盛。整体采用“三蓝绣”的用色方式,以蓝色为基调,选用不同色度的蓝色丝线,由浅入深逐层过渡,色调雅致,富有立体的纹理效果。

● 宝玉眼中的北静王

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藏青地海水云龙纹绣蟒袍

衣长135×228,袖口22厘米

苏州丝绸博物馆藏

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前后开裾,直身式袍。采取二至四色间晕与褪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在藏青色缎地上,运用盘金绣、打籽、平针、戗针等刺绣技法,绣有金龙、牡丹、花蓝、祥云、蝙蝠、海水江崖等纹样。

今 日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空翠烟霏,暮山好处,旧时人家尽枕河的苏州,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为这两座城所滋养的人与物提供了灵气,或镂玉雕竹,铺丝帛以为美,或用以记下一城的古老传说,摹写话本。在一代代传承中,每一位坚守传统工艺,并注重寻找新的表达方式的大师,都以儇巧异常的匠心和趋时应求的精神,秉持传统,营造今日的天堂。

展览的第二单元,选取苏杭40项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其中苏州22项,杭州18项。涵盖了人类非遗3项,国家级18项,省级13项,市级5项,民间手工艺项目1项,涉及60多位工艺大师参展作品共计144件套。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工艺背后地制作过程,展览在丝织、木版年画、绸伞、油纸伞、红木雕刻、明式家具的展区设置了互动体验。

苏州漆器制作技艺

春华秋实

林怡

作品以黑髹、款彩、戗金工艺为主,根据南宋鲁宗贵的《橘子葡萄石榴图》进行摹创。以阳刻起底,勾勒石榴、茎叶、橘子,局部再做浮雕,荔枝轮廓线条采用阴刻,石榴籽以胭脂等调色后设暖色,荔枝戗金后覆曙红,叶以特级石青等矿物颜料施色,茎戗金。工笔重彩与雕刻技法巧妙结合。

桃花坞木版年画

和合致祥·一团和气

桃花坞木刻年画社

该作为清乾版桃花坞木版年画。整幅作品呈中轴式布局,左右对称,画中老妪头扎双髻,身着锦绣衣装,衣有暗花云纹,颈悬锁片,手持“一团和气”手卷。作品色调沉稳,图案精致,套版印制精准,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经典题材,寄托了世人祈求吉祥、圆满的美好愿望。

木版水印技艺

二十四节气图

魏立中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藏

此为木版水印二十四节气图系列作品之立夏、芒种、大暑。该系列作品是作者联合北京画院画家孙震生绘稿,并诚邀范迪安、潘鸿海、朱关田等艺术家题写诗文,古为今用,将传统文化中的节气以版画的方式呈现,经历原画创作、分版、勾描、复描、上样、雕版、按版、涂色、印色等多套技艺流程,以一诗一画一节气的形式进行创作,让人耳目一新。

西湖绸伞制作技艺

手绘西湖四景图西湖绸伞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藏

伞头为牛角质三潭印月造型,粉红色上巢,伞面由32根竹质伞骨撑起,伞斗穿有红、绿、黄、蓝四色花线。伞面贴青,采用粉红乔其纱材质,手绘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西陵秋意、平湖秋月四景图。木质伞杆,牛角手柄,饰有伞坠,伞扣为玫红色丝带系成。

苏绣

九兰图

姚建萍

作品以清代画家恽寿平的《九兰图》为粉本。整体设色明净、格调清雅,用丝线表现出兰花数枝,苍秀挺拔,雅致美观。采用细平针法绣出兰花的繁茂,无一叶更显灵气。该作表现了恽寿平对澹贻堂主人“闽海”离后的怀念之情,绣者精心绣制,再现原作风貌。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摹沈子蕃梨花双鸠

马惠娟

作品摹缂自南宋缂丝名匠沈子蕃的经典缂丝花鸟画,在参考原作的基础上对丝线设色进行了一些调整。原作花叶以平缂单色织成,现作则用多色阶丝线进行戗缂,使花叶更加立体,富于变化。原作斑鸠羽毛以缂鳞法织成,现作在保留结构的前提下,加入了戗缂,使羽毛层次更加丰满,体现出缂丝工艺的时代性。

柳鸦芦雁图

蔡霞明

作品系以宋徽宗《柳鸦芦雁图》手卷为粉本,通过缂丝工艺呈现出来。综合运用了劈丝、拼色、戗色、长短戗、四戗、盘梭、平缂、搭梭、勾、结、戗等技法,将画面中的明暗关系,鸦身上的羽毛晕色,字章的旧斑迹都表现出来。作品用色恬静雅致,层次分明,既有彩明墨妙之感,又不失原件笔意。

宋锦织造技艺

橙地盘绦四季花卉纹宋锦 (明·仿制件)

沈惠、朱艳

原件为清宫旧藏,明代宋锦代表作之一。织锦图案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的盘绦纹,以橘黄色经与纬线织地,又以橘黄色经与蓝、绿、红、黄、片金纹纬交织成万字曲水、古钱、龟背、矩纹、回纹、锁子纹等花绦,花绦的末端互相勾连,结成盘绦的几何骨架,内填充四季花卉,寓意富贵长寿。作品应用传统宋锦的组织结构手工织造而成。

苏州漳缎织造技艺

湖色缠枝牡丹纹漳缎(清·复制件)

王晨

原件为故宫博物院藏。作品由多组彩色经线同时起缎地绒花,花纹精美、色彩富丽,且绒毛部分割绒,部分保留绒圈,花枝造型活泼,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作品由漳缎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王晨主持复制,特定制大尺寸织机,三名技工用了一年时间完成造机。研究成果通过故宫博物院验收,并被入藏。

苏州澄泥石刻

《千古风雅》系列砚

蔡春生/蔡金兴

采用砚雕形式,展现古代人文故事、风流雅韵。“竹杖芒鞋”砚,砚堂设计竹杖芒鞋画面,背面引用古代版画中东坡笠屐形象,展现潇洒豪迈的名士风流。“曲水流觞”砚,正面设计为曲池,背面为明代绘画中兰亭雅集流觞曲水的画面。“春江花月”砚,采用江水般纹样的天然石料,雕刻春江花月,背面刻有祝枝山《春江花月夜》书法全篇。

王星记扇制作技艺

彩绘百蝶图黑纸扇

刘瑞芬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藏

作品为60股棕竹扇骨,黑纸扇面设色百蝶图,用色大胆创新,色彩明快鲜亮。款识:百蝶图,乙酉年中秋瑞芬画于杭州。钤印:“瑞芬”朱文方印。

苏扇

竹丝扇

盛春

此扇仿五代十国青篦扇,根据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韩熙载所使用的扇子制作。该扇式起于晚唐、流行于宋代,因其所用材料形如梳头的篦子而得名“青篦扇”。扇面以细木杆为轴,木杆两侧以细密排布的竹篾丝为骨,再裱以绢面,扇框采用大漆工艺。整把扇子给人以古朴、大气之感。

吴罗织造技艺

仿明代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

李君

妆花罗,即用各种彩色纬线在罗织物上以挖梭的方法织成花纹。作品仿明代蓝色缠枝四季花织金妆花缎裙,采用妆花罗挖织技艺与织金技艺织造而成。裙上部为织金缠枝四季花纹,下部织裙襕三道,最上为织金云鸾纹,中部为凤穿牡丹纹,裙摆处则以五彩丝线挖织凤穿牡丹和莲花璎珞纹。

光福核雕

十二美人

陆小琴

该作品是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的装饰画,现藏于故宫。作品用虚实相间的技法,刻画出12位身着汉服的宫苑女子品茶、观书、沉吟、赏蝶等闲适的生活情景。人物、场景的层次与空间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捻珠观猫图,美人手持之宝物为橄榄核雕,是核雕文化历史之悠久的又一佐证。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四面平马蹄足霸王枨条案

史忠明/史志晔

四面平带霸王枨结构是标准的明式家具造法之一。条案采用小叶紫檀原料制成,纹理清晰,木纹自然。桌面边抹与条牙、腿足齐平,面下无束腰,方材直腿,腿足不施枨杆,空敞高挑,牙条平直,至两端下弯顺接腿足内侧,落于内翻马蹄腿上。整张条案,用料考究,精简灵动,体现了明式家具的尚古之风。

萧山花边制作技艺

重工万缕丝镶边床罩

赵锡祥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藏

作品采用高级长绒丝光棉线和棉麻交织布,运用十余种针法绣制而成。纹样以玫瑰、水仙、菊花、葡萄为主,主要部位采用精工垫绣技艺,四周以规则几何纹样(菊花型)拉丝针法加以衬托,使作品更富工艺性和层次感。作品结构严谨、工艺精湛、色调高雅。

异林花共色,别树鸟同声。一苏一杭,四时的好风光与精巧的非遗工艺将“人间天堂”的美誉延续至今,娟娟缭绫,细拨分毫;笔刀之间,尽收万象。彼时的开源,如今的传承,以文物回望古时精致繁华的生活追求,2023年4月28日,“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展览即将在吴文化博物馆开幕,以工艺讲述今日守正创新的动人故事。我们推今及古,返璞归真,共叙诗话下的天堂,人间中的苏杭。是为天堂里,工艺星罗在此间。

特展信息

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

展览时间:2023.04.28-2023.07.30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二特展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