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首届“数字原野奖”颁奖典礼,汇聚数字中国优秀研究成果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娜
2023-04-27 07:5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4月26日,澎湃新闻与腾讯公司联合主办数字原野年度论坛暨首届数字原野奖颁奖典礼。

2022年,数字原野奖设立。作为全国首个由主流媒体与科技企业联合发起的跨学科数字中国研究奖项,数字原野奖从多学科、多角度、多领域关注数字化转型的社会交往,观察因数字而变的经济关系,注重理论研究与社会观察相结合,鼓励社会各界共同提问数字中国、研究数字中国、求解数字中国。

首届数字原野奖以“数字时代之问”作为年度主题,邀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项飙、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何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人机交互所研究员沈虹五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并以“责任”“感知”“包容”“价值”和“信任”为关键词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相关研究作品,以汇聚数字研究领域的思想者、观察者和行动者,搭建数字社会与数字中国研究的产学研交流合作网络。在此次征集到数百篇数字社会研究作品中,经评审委员会评议,最终有10篇作品脱颖而出,分获数字原野奖和数字原野提名奖。

数字原野奖评委会主席、数字原野研究项目学术顾问邱泽奇教授

颁奖典礼上,数字原野奖评委会主席、数字原野研究项目学术顾问邱泽奇教授为获奖者颁奖。邱泽奇教授介绍了数字原野奖的四项评选标准,分别是研究议题前沿性与研究创新性、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及科学性、研究素材的可靠性、丰富性以及研究的“可读性”,并表示,数字原野奖评选对广大数字社会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宝贵的交流和学习过程。通过数字原野研究项目,来自产学研界的精英将协力构建一个真诚、严谨又充满善意的学术交流网络,进一步塑造面向数字社会的“公共学术精神”和施展“社会学想象力”,理解数字时代个体面对的困境及其背后的宏大议题,考察个人生活和社会塑造发生的环境和机制,进而推动数字社会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去发展。

数字原野奖获得者、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淼教授

数字原野奖获得者、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李淼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发表感言。她表示,数字时代,研究者的责任是关切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真实情感体验。面对数字时代的新现象和新趋势,研究者的想象力总是有限,因此打破自身的感知局限尤为关键。数字社会是一个崭新且充分挑战的研究领域,数字原野研究项目提供了让思想激荡与交融的平台,期待今后能为数字中国研究有所贡献。

数字原野奖学术顾问邱泽奇教授与青年学者董晨宇(左一)、蒋俏蕾(右二)、闫蒲(右一)探讨“数字原野”的意涵与边界。

颁奖典礼后,学术顾问邱泽奇教授还与青年学者董晨宇、蒋俏蕾、闫蒲进行了圆桌对话。几位学者就数字社会研究的议题、方法、价值、边界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并以“窗口”“齿轮”“活力”和“对话”为关键词展望了数字原野的未来。

未来,澎湃数字原野研究工作室将继续依托数字原野研究计划,通过学术交流、调研、出版等形式持续关注数字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汇聚各领域数字研究者,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数字原野奖获奖者张雅迪(左一)、蒋俏蕾(左二)、李淼(右二)与数字原野奖评委会主席邱泽奇教授合影

数字原野奖

Chatbot as an emergency exist Mediated empathy for resilience via human-AI interac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清华大学 蒋俏蕾、张雅迪

福州大学 骈文景

Peiwan: The Cruel Optimism of China's Online ‘Play Companions’

山东大学 李淼

从左到右:数字原野奖提名奖获奖代表董晨宇、苗伟山、许馨月、章玉萍、沈锦浩、数字原野奖评委会主席邱泽奇教授

数字原野奖提名奖

做主播:一项关系劳动的数码民族志

中国人民大学 董晨宇

双重不确定性与外卖骑手的情感劳动

华东理工大学 沈锦浩

“随浪逐流”:残障人的媒介生活与数字化生计

广州大学 章玉萍

A gateway to acquaintance community-Elderly migrants’collective domestication of interest-oriented group chats in China

厦门大学 熊慧、何雨婷

中国人民大学 宫贺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 刘溪源

疫情催生下微信在城市邻里空间的基础设施化研究——以武汉市G社区为例

华中科技大学 袁艳、沈梦晨

Domesticating Gay Apps: An Inter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Blued Among Chinese Gay Men

中国人民大学 苗伟山

Cultivation of new taste:taste makers and new forms of distinction in China’s Coffee Culture

清华大学 许馨月

嵌入乡土的“微信社区”——基于一个白族村落的研究

云南大学 杨星星、唐优悠

南京大学 孙信茹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