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五一促消费:上海开卷“体育消费节”,让赛事融入城市空间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正音
2023-05-01 14:4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海报设计 郁斐

春夏之季是走出家门享受闲暇时光的绝佳时间。五一小长假,各处旅游景点火爆、车票机票一票难求,长距离出行难度不降反升,反倒“劝退”了一些使市民。

没能抢票出游的市民,呆在本地如何休闲呢?

球类、游泳、瑜伽、飞盘、骑行、滑板、甚至皮划艇……体育活动有益健康又自带社交属性,成为很多居民出门活动的选择。

4月22日,首届上海体育消费节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拉开帷幕,以“尚嗨运动”为主题,发布2023年近100项体育促消费活动。

本次消费节是上海首届体育主题的消费节。这是基于扩大消费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两个考虑的叠加。本月,上海发布了《关于创新体育供给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实施方案》。

实际上,自2020年上海体育产业要“创新”发展的思路被提出后,近年“全民健身”、“国际体育赛事之都”、“促进体育消费”等理念在上海盛行。据上海体育产业“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上海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比2020年的1621.62亿元翻一番。

实现上述目标并不容易。作为首届体育主题的消费节,这次活动有什么措施?

与去年消费节相比,今年体育类消费券得以升级——定点场馆更多,优惠力度更大,分类更细,市民参与更便捷。

今年,上海全市16个区共有近700家体育消费券定点场馆,在通用券基础上,还增设了冰雪、游泳、羽毛球、都市运动中心和助老五种专项券。市民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云闪付、随申办小程序等渠道搜索关键词“来沪动”,每天在三个时段抢领。

大额通用消费券颇受欢迎。在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的测试当日,12:00领取时间开始后,通用券中的大额消费券(小额限3张,大额限1张)很快被领完,只剩下小额消费券,如满10减5、满20减10略有剩余;专项券中的都市运动中心、游泳券短时间内均有剩余。

除了发放相当可观的体育消费券,上海体育消费节举措还涉及举办赛事、开展都市体育旅游、体育社交,以及体育消费环境打造等等。

2023年开春以来,赛事举办正在回暖。本次消费节开幕启动仪式也提到,要促进赛事“市场化”和融入城市空间。2023年,上海半马、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事路线(苏河半马)、上海城市业余联赛、骑行挑战赛等赛事,已经确定在上海城区举办。

如何理解赛事融入城市空间?为何赛事经济会成为一些大城市发展的重点?

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体育赛事的粉丝群体,或观看或参与,会在举办地形成大量餐饮、娱乐、交通、住宿、旅游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与旅游产业联动的效应也很突出。2019年,F1中国大奖赛第1000站落在上海,F1赛车首次驶入中心城区,引起市民关注、沿街观看。

因此,在赛事举办地、线路的选择上,主办方会尽可能让赛事涉及城市地标、中心城区。比如,2023年上海半马、苏河半马等路线等均与城市空间更新的节奏联系紧密,可谓前后脚展开——利用“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贯通契机,在岸边举办赛事,激发空间活力与关注。

并且,苏河半马路线涵盖了苏州河两岸的工业遗存、现代商圈、公园绿地、文物古迹等,展示了上海苏州河岸的新魅力。据观察,马拉松前后,附近的餐饮店也人流量激增。

当赛事如果走向国际化,还能吸引世界各国游人的眼光,让上海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城市建成环境、公共服务品质、历史建筑风貌等软实力。F1、网球、斯诺克、马术、田径,每一项赛事登陆上海,都开中国甚至亚洲之先河。

实际上,早在2016年发布的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上海便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制表 吕正音

当下,体育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正在从实物消费走向参与型、观赏型消费。体育消费券发放是促进体育参与型消费的一种形态;举办赛事则是促进体育观赏型消费的一种举措。两者都是促进体育参与和观赏,推动体育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对上海市民生活品质、城市软硬实力皆有积极促进作用。

下一步,或可加强体育消费券与赛事举办、全民健身节、夜间经济促进的线上线下关联性,同时引进市场主体运营,进一步激发全民体育消费和城市的相互带动作用。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朱玫洁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