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秋桦:声波里的水木缘

2023-05-01 19: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杜念臻 清华大学清新时报

作者 |杜念臻

责编 | 屈子湉 邱雨诺 张岳怡

排版 | 汪依扬

又是一年四月天。在两年前那场盛大校庆晚会上,官宣加入民谣组合——水木年华的陈秋桦,如今依然一副学生模样。上午十点半,他背着吉他,脖子上挂着胶卷相机,走进了仰望咖啡,并笑称这两样东西“都是本体”。

“这里面太安静了,我们要不然去外面聊”,他提议。在随后伴着春光和鸟鸣的采访中,陈秋桦多次提到自己平时有些害怕打扰或妨碍到别人,是个挺内向的人。

陈秋桦在清华深研院演唱会

图源:受访者

从幕后到台前

刚加入水木年华时,因为舞台经验的欠缺,团队对陈秋桦的定位只是吉他手和制作人。

两年前,虽然“水木年华官宣加入新成员”与清华110周年校庆晚会,一同登上了微博热搜,陈秋桦却形容自己在现场“就是打了个酱油”——除了弹吉他,他仅仅负责部分和声的演唱。在随后一段时间的巡演中,他也很少有独唱的机会。

个人定位的转折点,要等到新专辑《手里的吉他是治愈世界的枪》发布以后。卢庚戌和缪杰两位大哥发现,陈秋桦创作词、曲的《鱼说》和《纸船谣》,由他自己唱出来更加独特,就在某次巡演时,尝试让他独唱整首歌曲。结果出人意料——“我一开口唱歌,粉丝就尖叫。”之后,他主唱的机会才慢慢多起来。

陈秋桦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晚会

图源:受访者

而陈秋桦说,他在音乐制作方面的能力,一直是优于舞台表演的。

这种天赋差异,在他童年时便初见端倪——相比于用钢琴对谱演奏技巧复杂的乐曲,他更擅长凭本能为右手弹出的简单旋律自配和弦。

当时,懵懂的少年并未意识到自己过人的能力,反倒因为“手指比较短、练得比较困难”,而在一次家庭民主会议上,放弃了继续学习钢琴。直到初中时,父亲为了让内向的陈秋桦开朗起来,送他去学吉他。他才发现,这些和弦都是自己从前就摸索出来的,“很快就融会贯通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高中的假期,陈秋桦开始尝试作曲、写歌。然而,受限于录音条件,和对自己唱功的不自信,他选择用虚拟歌姬洛天依来呈现这些早期作品。这也促成了他与v+音乐社团无名社的相遇。和社团里的同好们一起创作、交流,陈秋桦第一次体验到完整的歌曲制作流程。这加深了他对音乐制作的痴迷。

“我一直觉得我可能会成为一个音乐制作人,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歌手。”

直到大二,陈秋桦在同学们面前表演时,还会因为紧张而唱不好。然而,上台演唱的机会,却在不期而遇中找上了门。

在他入学的2014年,学生会发起的“音乐梦想计划”正处于起步阶段,迫切征集同学们的原创音乐作品。顺理成章地,广告打到了陈秋桦所在的次世代动漫社音声部。“当时在QQ群看到,我就把高中写的作品都打包交上去了。”这些作品给当时在学生会文艺部负责审核歌曲的李航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成就了两人长达十年的友谊。“他是清华弹吉他最好的人之一,我所有歌他都会弹”,前不久陈秋桦回学校找李航越一起弹琴,发现自己都很久没唱的早期作品,他竟然还记得完整的曲调。

陈秋桦在c楼和同学们一起弹琴

图源:受访者

后来学生会请来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提供专业指导,听了来自很多同学的很多作品,“就觉得《外婆的歌谣》这首歌很棒”。作品的脱颖而出,使陈秋桦获得了在校歌赛登台展示的机会。那时完全没有舞台经验的他,形容自己“也不记得演了什么,上去就是一通胡唱”。

如果说14年一曲《外婆的歌谣》,只是他初次懵懵懂懂的登台,那么15年,综体校歌赛的《兔子先生》,则彻底颠覆了陈秋桦的演出心态。彼时,他创作的《兔子先生》已在网上广为流传,一度长期“霸占”B站首页推荐和亚洲新歌榜前十,校学生会便邀请他去校歌赛决赛现场演唱。

“第一次觉得自己能在很多人面前唱歌。”整个综体里坐满了观众,将舞台包围得宛如一个孤岛。但当他站在中央,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聚光灯时,陈秋桦看向台下是一片漆黑,没法认清楚观众的脸和表情。“那一刻突然就不紧张了,觉得舞台上本来就是该我去表演的地方。”

陈秋桦在水木年华巡演宜宾场演出

图源:受访者

这一晚,陈秋桦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感,一颗通向未来之路的种子,也在他不知情中悄然埋下。当时,受邀在决赛现场做评委的卢庚戌和缪杰对这首唯一的原创民谣印象深刻,当场便找到陈秋桦互加了联系方式。不过此后数年,他们的交集除了一次工作室参观,仅仅停留在朋友圈偶尔互赞。

从华为到水木

陈秋桦从小就习惯自己做决定,得益于开明的家庭氛围,这些决定从未遭受过实质性阻拦。“我爸被震惊过很多次,然后每次都说你自己决定。”

最初的震惊,是高中时学习成绩很好的陈秋桦选择参加艺考。然而,在陈秋桦本人看来,来到清华美院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五六岁就能手绘出钢笔剖视图,从小学习美术的他,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都很明确,“就是要成为产品设计师”。

“后来我毕业了,也没想过能做音乐。”本科毕业后,一直对音频颇感兴趣的他,成了华为的一名产品设计师,负责部分影音产品的设计。

谈到这段工作经历,陈秋桦至今颇为自豪。凭借学生时代的音乐制作经验,他在公司成为了音频架构方面很有名的“小专家”,不到一年多便晋升成为高级工程师。“当时觉得挺开心的,能把自己音乐方面的爱好和所学的工业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每天过着非常平静的生活。”

在工作间隙,陈秋桦将做音乐当作爱好,有时“一上头”就做到半夜三更,第二天再早起去上班,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而他的正式舞台,则是公司年会,“毕竟在科技公司能唱原创歌曲的人很少,所以我每年都会去演。”

和初入大学时,羞怯于在人群前演唱的状态不同,此时更加自信的陈秋桦已在这类场合游刃有余。

陈秋桦(右)在华为工作时期

图源:受访者

2021年元旦,一通电话打破了这段“平静生活”。

当时卢庚戌和缪杰想找新的校园原创音乐人,接班水木年华。找来找去,年龄合适、风格契合的,几乎只有陈秋桦一个人。面对两位老师的盛情邀约,还有点在“状况外”的陈秋桦,先回复了“感兴趣”,却没料到,两人迅速从北京飞来深圳找他。

虽然还没完全考虑清楚,两位“音乐方面大佬”的突然到访,使陈秋桦本能地兴奋起来。那一天,前晚还在深夜加班的陈秋桦请了半天假,还特意找女同事在公司的食堂里帮他化了下妆,“让整个人看起来气色好一点”。在卢庚戌的房间里,他分享了自己近几年的创作,特别是一些相对成熟的编曲作品。

“后来他们就天天给我打电话让我快来。”

事实上,卢庚戌和缪杰对陈秋桦的加入很有信心,觉得开出这么好的条件,他不可能不心动。“当时卢老师先问我在公司能挣多少钱,然后说来水木肯定让你衣食无忧,挣得比这个多。”有保障的收入,加上想做音乐的本能,都是将陈秋桦推向水木年华的助力。

最终打动他的“临门一脚”,则是卢庚戌提出的“朴实理想”——“看看我们三个重新把水木搞一下,能不能给清华捐一栋楼”。想在学校留下这样的痕迹,确实是一个人在公司独善其身难以做到的。

综合考虑了两个月后,陈秋桦决定从公司辞职。这又让父亲震惊了一下——相比于在华为稳定、高薪的工作,去“做音乐”在家长的下意识里,肯定是条不太靠谱的路。然而如往常一样,他们最终还是支持陈秋桦自己做出的选择。

从校内到圈内

打定主意要做职业歌手,摆在陈秋桦面前的问题,就只剩下了“如何平稳地进入演艺圈”。

此前,他曾向翻唱过《兔子先生》的周深,询问签合约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得到的回复是“口头承诺过的话一定要写在纸上”。然而,这仅仅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新奇经历,崭新的生活作息和交往圈子,都是他需要去适应的。

工作照

图源:受访者

陈秋桦形容自己,“完全换了一种生活状态”——有时接连几天没有工作安排,非常自由,有时忙起来又会完全没有空闲。最让陈秋桦能量透支的,是录制综艺。为了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连续几天拍摄到凌晨三点是家常便饭,“有的时候还需要第二天早上七点起来,在公司加班都不带这么加的。”

虽然休息少,但综艺里顶级的现场音乐效果,让陈秋桦一直处于极度亢奋状态,“不可能会困的”。今年播出的《我们民谣2022》,是陈秋桦参加的第一个竞演类综艺。

起初他担心“会不会因为我的舞台水平不行而把水木拖下水”,在现场他才发现,原来其中很多偶像级别的前辈在台上也会紧张,“发现他们也是凡人,挺可爱的。”

综艺录制期间陈秋桦(左)和周云蓬的合照

图源:受访者

比如周云蓬,是陈秋桦大学时期最喜欢的歌手,“每次到ktv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歌全点了”。这次有幸,得到很多近距离观看他现场的机会。陈秋桦对于第一场竞演印象很深,他发现周云蓬“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什么别的原因”,琴弹得比较抖,唱得也不是很稳,但是整个状态特别有生命力。

陈秋桦形容自己是“抗压型选手”,面对连续竞演的压力,他的舞台状态在短期内有了飞速进步。最早演出时,他会纠结自己弹错了多少音,但很少会考虑台下观众是否喜欢自己的演唱。经过这次他发现只要足够真诚,台下总有能被打动的人,他开始尝试和观众互动,“结果发现整个舞台就变得非常的放松。”

陈秋桦也开始接受现场的不完美。前一阵,水木在宜宾的专场演出,上台后他发现音响和效果器的旋钮都被热场乐队重新调了,“我一上去发现吉他声音跟下午彩排时完全不一样”。虽然当时很生气,但经过两三首歌的时间陈秋桦很快平复了心情,并尝试把旋钮调回来,“渐渐就明白了该怎么处理这些应急状况”。

综艺录制期间陈秋桦(左)和房东的猫合作编曲

图源:受访者

这次综艺经历也让陈秋桦重新审视了和同行的关系。在节目里他会和房东的猫、风子、谢春花这些同龄唱作人,你一首我一首地相互分享作品,虽然大家的创作风格和性格各不相同,但彼此间都可以相互理解。“有的人就喜欢抱着个吉他在你耳边一直不停地哼,是非常真实自然的状态。”相比以往参加电视台节目时,遇到的营业式客套,以及习惯跟人保持距离的同行,陈秋桦第一次感受到在圈子里面还是能交到朋友的。

这样的友谊,在节目结束后还在继续。除了相约一起出去玩,他们也经常在工作场合相遇。“前几天又碰到了谢春花,还给她拍了张照片特别好看,我发给你看看。”照片里,灯光打在谢春花的侧脸上,她戴着麦克,正在后台认真地写着什么。

陈秋桦拍摄的谢春花

原标题:《陈秋桦:声波里的水木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