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吉林日报丨风起九连山——扶余市九连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乡村振兴记事

2023-05-03 15: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暮春时节,位于松辽平原腹心的扶余市永平乡九连山村,村头路边,花褪残红树披新绿;黑土田间,犁翻沃土种下希望。村内,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屋舍庭院,青砖小瓦马头墙,处处透露着古拙典雅,盎然生机。

仅仅3年,这个260户1183人的小村庄,通过独具特色的“三新模式”,实现了村美民富,迎来华彩蝶变。

“新型土地盘活”模式:

构建利益联结 链接村民企社

王喜发是九连山村一位厚道农民,勤劳的双手长满老茧,黝黑的脸上挂着朴实的笑。接受采访,不知所措,谈到增收,他打开了话匣子。

“分红大会上,村民们核对身份信息、签字领钱,点钞机‘刷刷’地响,一摞摞的钱抱回家,那场面格外喜庆。”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改变了过去农户‘单打独斗’模式,实现了‘抱团发展’,土地入股后,咱当年纯收入8万多元,你说,这敢想吗?”

2022年春天,王喜发带地入股九连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加上分红款,他靠着2.62公顷耕地实现收益超过5万元。土地入股,有了大把时间,王喜发就去村企打工,又赚了3万多元。

探索增收新途径,走出致富新路子。从2021年开始,扶余市开始深度谋划九连山村的未来,强化顶层设计,助力小村破题上路。2022年,九连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吸纳242户483公顷土地入社,社员年终分红总计760万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村党支部推进强村富民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

村民变股东,共同奔小康。2023年,九连山村创新探索“合作社+保险+金融”服务模式,鼓励群众把土地集约到合作社,合作社与保险公司协作,实现险种创新,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入社土地按每公顷1360元投保“种植完全收入保险”,保底土地经营收入每公顷2.6万元,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保单质押,每公顷土地从银行贷款2万元用于规模化经营。

创新土地集约经营模式,轻松化解合作社融资难题,种植成本降低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在“保底+分红”“保底+就业”等模式催化下,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一张“保单”,既保了钱地人等要素双向流动,也保了党心民心双向奔赴。

春风里遥望,黑土地上,50栋智能温室大棚拔地而起,这是九连山村集体与企业共建的“高效农业”“智慧农业”基地。

田园变花园、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富民思路环环相扣。

推动“政银企保”无缝对接,实施“村民企社”利益联结。联结村集体、企业、农民与合作社四方利益,让产业振兴“攻坚力量”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最大增量”。

九连山村,开始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新型产业振兴”模式:

打磨特色品牌 融合农工商旅

建村百年以来,九连山村因为豆包再次改写历史和命运。2021年初,总投资700万元的祥包福黏豆包厂在这里正式投产。

没有喧嚣的仪式,只有村民的热盼。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蒸汽腾腾,85名村民带着传统手工豆包的技艺披挂上阵,黏豆包在流水线上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当年,豆包厂年产值突破2600万元,带动85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3万多元。

村民付志波说:“去年一个冬天,我在黏豆包厂打工赚了1.5万元,还学到了技术。”

在东北,豆包是家喻户晓的美食。企业负责人王立梅说,九连山的黏豆包现已在全国40个城市设立销售网点,加上电商助跑,年销售100多万公斤,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产业发展,重在融合。围绕打造“祥包福”特色农产品品牌,九连山村开辟了一条集农业生产、产业加工、生态休闲等元素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形成“农产品开发”“合作社+”“工坊带动”“电商助跑”“特色小镇”的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催生了村里的主题广场、烧烤广场、灯光隧道、带状公园、东北民宿、水上乐园,催生了乡村景观、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村产业、乡村娱乐、乡村餐饮,催生了扶余首个网红打卡地、清洁能源村和乡村旅游综合体……

永平乡主要负责同志说:“加速发展种植业、黏豆包加工制作、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建设主题文化小镇,多维推进产业发展,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就是为了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共同富裕。”

九连山村独具特色的“新型产业振兴”模式,备受关注。三年来,一波又一波的媒体聚焦,让这个拥有浓浓乡土气息的千余人小村庄,每年涌进几十万游客。人们来到这里,住民宿,睡火炕,烧大锅,吃农家菜,包豆包,体验四季田园生活,沿着扶余厚重的文化脉搏,静静品味这片黑土地的粗犷与辽阔……

乡村治理有力有效,振兴发展如火如荼,黛瓦灰墙相映的美丽庭院,排排在建的整洁牛舍,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洋溢着幸福笑容的父老乡亲。

“新型创富共富”模式:

推动收入提高 实现共同富裕

目标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在这条全产业链条上,九连山村集体找到了新增长点,九连山村民看到了新希望。

村党支部书记杨景龙,生于斯长于斯,半生情系九连山,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定产业发展思路上笃行不怠。大学生杨俏,在父亲的劝说下,毕业后返回家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产业发展添火加柴。

黑土生金,小豆包做成大产业,在这条致富路上,点线面浑然一体,干群同心,一路向前。如今,九连山村集体资产已经由2019年的672万元增长到7227万元,村民多渠道增收实现大幅提升,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就地就业,九连山村不断培育壮大强村富民产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农民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其中,村办豆包厂和乡村旅游产业吸纳村民就业200余人;

挖潜开源,全力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让许多闲置、无形资源“盘”出了价值。伴随乡村旅游业兴起,民宿带动房价,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创新创业,鼓励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型服务业,带动农民多增收;

统筹兼顾,村集体经济反哺村民,提升差异化分配收入。

扶余市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3年来,我们集全市之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九连山村只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我们结合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了乡村产业振兴攻坚战,确立了‘3+7+N’乡村产业体系,各乡镇聚焦特色产业,从单纯的种植、养殖,拓展到了加工、农服、旅游等领域,做到融合发展,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群化,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力保障乡村产业接续发展。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强基固本、共同富裕。”

记者手记: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九连山村全力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乡村产业实现提速发展、跨越发展,以“三新模式”引领集体经济发展,集成风情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有力基础。作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探路者”,他们的经验做法,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

原标题:《吉林日报丨风起九连山——扶余市九连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乡村振兴记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